【摘要】幼儿园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师幼互动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儿童视角出发,对幼儿园游戏中师幼互动的价值、存在问题和成因等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策略来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幼儿游戏;师幼互动;问题分析

师幼互动是一种交流互动形式,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较大。良好的师幼互动可以为幼儿提供平等对话的空间,促使其积极参与师幼互动,实现全面发展[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3]。游戏是幼儿园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师幼互动伴随着幼儿的一日生活。因此,基于理解儿童的视角,探讨幼儿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策略,对促进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幼儿游戏中师幼互动的价值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幼儿探索周围世界、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是自由且快乐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具有支持、引导、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能够让幼儿在获得自尊自信的同时增强学习和探索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游戏中,师幼互动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水平。

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与教师自由、愉快地交流和互动。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其在游戏互动中的感受是幼儿教师改进指导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根据。游戏中,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能够让幼儿与教师之间产生良好的沟通,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提高游戏质量。

二、幼儿游戏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互动中教师缺乏亲和力

作为幼儿成长之路上的引导者,教师需要保持足够耐心,加以引导,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幼儿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常常出现多种问题[4]。比如,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突发状况或有违反规则的行为时,有的教师不去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委,而是直接批评和指责幼儿,与幼儿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又如,遇到调皮的幼儿时,一些教师往往以惩罚、训斥的方式管教幼儿,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不去聆听幼儿的心声,而是以教师的自我想法为主,呈现出高控、紧张的互动样态。

(二)游戏互动中教师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幼儿游戏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常常忽视幼儿的主体价值,使其主体地位变得模糊不清[5]。当前的幼儿教育强调“以幼儿为本”,但一些教师不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举动加以控制。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持有序的游戏环境,有些教师对幼儿的控制性较强,使得幼儿长期处在被动状态中,打破了游戏自由自主、轻松愉悦的氛围。

具体而言,有些教师会直接给幼儿安排好“去哪儿玩、玩什幺、怎幺玩”,不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有些教师甚至要求幼儿必须按照教师的指示操作,或是直接告诉幼儿应该做什幺、不可以做什幺,而没有了解和考虑幼儿真实的想法、兴趣与需求。

(三)游戏内容和材料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有的教师没有顾及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以至于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不高,从而无法实现良性的师幼互动[6]。幼儿园中有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但部分教师没有站在幼儿的视角,忽略了幼儿实际的心理需求,以至于开展的游戏活动缺乏趣味性、挑战性、层次性,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有些幼儿园提供的游戏材料存在以下问题,比如:可选择的游戏材料类型较少,大部游戏材料为模拟材料或高结构材料,难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部分游戏材料只是作为活动摆设而存在,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四)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模式固化传统

师幼互动模式应灵活生动,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但现阶段的师幼互动模式较为固化传统,不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性[7]。游戏时,教师往往以直接指示的方式指导幼儿,而缺乏真正的“互动”,主要表现为:①游戏开始前,直接将游戏方法告知幼儿;②游戏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不询问幼儿的想法,也不通过引导让幼儿自行领悟,而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或教幼儿如何做;③游戏结束后,教师直接、主观地对幼儿的游戏情况开展评价,没有给予幼儿回顾、讨论、思考的机会。

三、幼儿游戏中师幼互动问题的成因分析

幼儿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①教师对自我情绪的调节与管控力度不够,当幼儿的行为与教师制订的规则相偏离时,教师会为了维护规则而与幼儿产生矛盾冲突,同时,教师容易将自身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并转嫁到幼儿身上;②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较低,尤其是在游戏指导方面,忽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性,过度控制游戏进程,以高控、专制、统一的模式来要求每一位幼儿,使得幼儿的游戏行为缺乏自主性,幼儿的个体差异没有得到关注与尊重;③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和投放游戏材料时未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所创设的游戏氛围不够轻松、自由,未给予幼儿自由互动的机会。④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对于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未能展开科学的评估、分析和引导,对于幼儿发起的互动,教师不懂得如何正确回应,使得师幼互动效率低下。

四、幼儿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个性表现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意识,幼儿需要成人的保护,更需要成人的理解和关爱,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找准角色定位,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位幼儿在游戏中的个性表现。尊重是师幼互动的基础与前提,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保护幼儿的自尊性,结合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游戏活动方式[8]。同时,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全面观察,以便综合了解每个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充分了解幼儿的需求、想法、状态等,及时发现幼儿的负面情绪,并与其主动沟通,与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总的来说,游戏活动中,幼儿对情感互动的感知力度比对事务性互动更大,在良好的互动环境中,幼儿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关注感,师幼互动成效更好。因此,教师应着重考虑幼儿游戏活动中情绪感受的变化,将幼儿放在第一位,尊重幼儿的个性表现,给予幼儿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

(二)重视幼儿主体地位,给予幼儿游戏主导权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教育者和组织者,更是合作者和支持者,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展开讨论和交流,才能与幼儿建立朋友关系。

1.给予幼儿信任,营造自主、自信的游戏氛围

首先,教师要相信幼儿的能力,给予其足够的信任。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教师应该更多地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重视幼儿的想法以及需求,相信幼儿的决定,放手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操作、自主探究。教师还要在游戏中全程关注幼儿,在给予幼儿安全感的前提下,营造自主、自信的游戏氛围,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表达欲和动手兴趣等。

其次,对于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教师要积极、耐心地回应。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是获得一些新发现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与教师进行分享。当幼儿发起这些主动的互动时,教师要以积极的状态,通过言语、肢体表达等方式回应幼儿,蹲下身来耐心地聆听幼儿的想法或问题,采取表扬、肯定的话语来鼓励幼儿,如:“你的想法真好!通过认真研究学到了新本领!”“如果换一种材料,能不能成功呢?再动动脑筋,试一试,老师相信你。”积极有效的回应,能够带给幼儿很大的信心,同时,也方便教师了解幼儿真正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开展更深入的互动。

2.给予幼儿自主权,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帮助

游戏能否发挥出其实际价值,关键在于幼儿是否掌握了游戏的自主权。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教师可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游戏地点、游戏方式,教师则在旁观察记录,不做干扰。当幼儿寻求帮助或提出需求时,教师再给予协助或指导,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被尊重的感受,进而使幼儿更加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求等,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推动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形成。

此外,教师介入游戏的时间点、指导的方式方法是加强互动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在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观察幼儿的行为变化,把握各个游戏环节中幼儿兴趣、期望的变化,结合实际情况提供指引。特别是游戏进行环节,教师应进行随时随地的观察,做好随时随地的追踪。其次,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机,教师需要在幼儿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同伴争吵或是其他亟须教师引导的时刻介入游戏,排除障碍,化解矛盾,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教师需以游戏伙伴的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与幼儿进行平等互动,保持友好平等的朋友关系。

(三)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互动兴趣

游戏环境也是影响师幼有效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的游戏环境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自主的。教师需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环境和材料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打造适宜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积极性。

比如:对于小班的幼儿,可以为其创设温馨童趣、有家庭氛围感的环境;对于中班的幼儿,可以为其打造多样化的、促进合作的环境;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为其创设丰富的、更具挑战性且层次多样的环境。有趣的游戏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教师可将明艳的色彩、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等元素融入游戏环

境设计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共同创设游戏环境,询问、听取幼儿的想法,与幼儿共同确定设计方案,一起收集材料,让幼儿根据自身的想法来改造、优化游戏环境,成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四)巧用多元的互动模式,优化游戏互动策略

幼儿均有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和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需采取多元化的互动模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仔细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支持,借助材料、语言、行为、环境等载体,与幼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互动,鼓励幼儿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比如: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式”的互动模式进行游戏导入,与幼儿展开启发性交流,引导幼儿对游戏内容、游戏情节、游戏方式等进行思考和预设,增强幼儿游戏的目标性和积极性;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个人式”的互动模式,对幼儿进行游戏观察与指导,通过一对一的倾听和互动,了解幼儿的游戏状态和能力发展水平等,为后续的引导与评价提供依据;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式”的互动模式,组织幼儿开展游戏团讨与总结性交流,鼓励幼儿分享、总结游戏经验或是提出问题与困惑等,让游戏活动更加深入,实现升华。

多元化的游戏互动模式,既可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还可以强化师幼和幼幼间的沟通合作意识,提高师幼互动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师幼互动是创造性实现教育目标的实践过程,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师幼互动的本质和特征,在游戏中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师幼互动,才能将师幼互动引入积极有效、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去。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激发幼儿的游戏互动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师幼互动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0(27):101,10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陈亚华.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14):43-44.

[5]张馨月.建构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师幼互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6]郑付影.幼儿园中班创造性游戏区师幼互动行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7]胡俊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研究[D].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19.

[8]李晨晨.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53-58.

作者简介:杨晓楼(1987—),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