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丽娜

【摘要】基于微信的德育工作模式是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兴模式之一,有利于提升德育工作的鲜活性、互动性与即时性。鉴于此,简单介绍新媒体时代下基于微信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机遇,论述新媒体时代下基于微信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挑战,并从建立班级微信群着手,探究以微信为支撑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以期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微信;德育工作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德育工作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当代初中生成长于新媒体时代,其个性更加鲜明,如果仅仅采用以往线下谈心的德育教育模式,将无法保证新媒体时代下的初中德育教育效果,给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带来诸多难题。微信是一种新媒体工具,被当代的人们广泛使用,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思考新媒体时代下基于微信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下基于微信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机遇

(一)构筑德育新载体

教育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初中德育教育也不例外[1]。在新媒体时代下,初中班主任可以构筑德育新载体,在微信的支持下,推动传统的德育说服教育、榜样示范与实践锻炼形式朝着媒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促使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而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微信是一种便捷的信息传播工具,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个人接受程度及薄弱点,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不同阶段的初中生可使用微信选择合适的德育内容来学习并重复查看。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德育知识的动力能得到激发,学生也能主动开展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自育。

(三)增强德育吸引力

传统德育往往采用的是固化、僵化的单向灌输模式,难以吸引所有学生参与。在新媒体时代下,越来越多学生会进行个性化的德育价值判断与思考,班主任逐渐由德育实施者转变为德育组织者、引导者,这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发展奠定了基础[2]。在基于微信、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模式下,德育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也将显着提升。

二、新媒体时代下基于微信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挑战

(一)基于德育主体的虚拟性挑战

新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可能会增加基于微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个体形成虚拟人格、个体之间产生弱联系等。加之初中生大多为未成年,对于新媒体虚拟环境中的不良信息抵抗力还不够强,在使用网络时较易做出一些不道德行为。而班主任很难判定具体行为的性质并借助微信平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二)基于德育权威的平等性挑战

社会主义德育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新媒体时代下去中心化理念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权威,给基于微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了平等性方面的挑战。与此同时,初中生不用被动地接受灌输式德育,而可以主动挑战班主任的权威。

(三)基于德育内容的丰富性挑战

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的特征,突破了传统媒介版面与时段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主任选择德育内容的难度。同时,有的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真假难辨,这极易导致班主任在对微信等平台上的信息资源进行价值分析或取舍时产生不确定感,进而陷入信息迷航状态。

三、新媒体时代下基于微信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

(一)有效构建微信平台,明确德育主体

当前,班级微信群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新班级形成初期,班主任可创建微信群,以“××学校×年级×班”为微信群名称,并要求群成员将备注改为“×××学生+学号”或者“×××学生家长+手机号码”,以便查找。在微信群创建好后,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共同制订微信群的规则,如:为了不给他人带来困扰,本群仅能上传和德育有关的内容,不得在群里拉票,不允许发广告或与德育无关的链接、视频、表情包;若班主任发了某些内容后未要求回复,则无须回复,以免刷屏或给他人接收通知带来困难。对于违背相关规则的学生、家长,班主任可对其进行禁言,甚至将其移出微信群,并与其进行单独谈话。对于群里的网络不文明现象,班主任应严格按照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文明公约来处理,从而通过微信群的管理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修养。

除了创建微信群,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初中生喜欢新奇事物、喜欢聊天并发表个人见解的特点开通微信公众号[4]。为了确保微信公众号在德育工作中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班主任应明确德育主体,贯彻易操作性原则、新颖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对微信公众号进行优化。在易操作性原则指导下,班主任应精简微信公众号界面;在新颖性原则指导下,班主任应提前分析初中生年龄、心理特征以及个体差异性,选择趣味性的内容展现方式,灵活采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吸引初中生注意力;在实用性原则指导下,班主任应根据德育需求,增设聊天、群发、自动回复、投票等功能模块,允许学生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下方以评论的方式相互交流,同时让学生收到相应的提示信息。如班主任可以开通名为“××学校×年级×班”的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关注微信公众号后收到“欢迎来到德育公众号,回复字母A查看班规,回复字母B查询班会课主题,回复字母C查询讨论的话题。老师愿意倾听你的观点!”的内容。在设计上述功能模块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德育工作需要设置自定义菜单,以便学生通过单击菜单项收到自学内容等。在消息管理中,班主任可以查看学生发送的消息(系统保存最近5天的消息,超出时间的消息会自动清空),对于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信息,应及时对相关学生进行引导。此外,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将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或问题发送至工作信箱,并进行集中收集整理,以此把握相关问题的本质,促使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适应初中生要求。

(二)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树立德育权威

在构建微信平台后,班主任应精心策划基于微信的德育工作方案,将德育学习音频、优秀德育文章分享到微信群里,在无形中引导初中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为了利用好微信平台,班主任应从提升初中生道德素质、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着手,以微信为媒介,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德育方式。其中,线上德育需要班主任利用微信的通信功能传播德育内容,促使学生接受德育知识。鉴于以微信为支撑的线上德育难以促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也难以通过实践检验德育工作效果,班主任应设计集德育实践、德育课堂、德育社会活动于一体的线下德育工作方案,从而以实践为重点,弥补基于微信的线上德育工作的不足,助力德育目标达成。

在以微信为媒介的线上、线下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应考虑到新媒体时代下的初中生注重自我思考和自我价值判断,也应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化德育权威。一方面,班主任应转变德育工作观念,在工作中扮演德育服务者、引导者的角色,倾听学生的话语、收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不同内容与形式的解答。班主任应利用微信的平等交互等优势改变德育教育形式。在微信群创建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与学生成为微信好友,不间断访问学生的微信朋友圈,据此分析学生的思想状态。基于学生在特定时期的思想状态,班主任可以调整德育工作方式,或者在微信群里与学生商讨德育工作实施渠道,确保德育实践紧密贴合初中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根据初中生的学习、思维特点,班主任可以选择将合作学习、问题学习等作为德育方式。其中:合作学习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成立合作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微信群里发布的学习任务,持续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合作意识和能力,为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而问题学习则需要班主任以问题为中心,在微信群里或微信公众号中上传有关话题,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头脑风暴,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寻找问题解决方法,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比较叛逆的初中生可能会对班主任的道德教育活动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在与班主任面对面交流时刻意隐瞒实情,因此班主任应利用微信消除学生的戒备心,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在借助微信开展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允许学生畅所欲言,营造积极活跃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班主任可以以小故事、小游戏或者话题的形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思想,提升德育工作效果,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帮助。

(三)定期维护微信平台,丰富德育内容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在2021年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有限带入校园”的要求,初中生一般不会在课堂中使用手机,不过部分学生可能会将手机带入校园。基于此,班主任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维护微信平台,加强课余德育教育。对于微信平台上发布的内容,班主任可以每周选择一个主题(主题主要包括知识性主题、季节性主题、时事性主题等),如“新学期新目标”“拥有梦想就要付诸行动”“我的班级我的家”“珍爱生命,远离烟酒”“有‘礼走遍天下”“诚信立德,知行合一”“理性消费,警惕网络诈骗”“爱国守法,爱校守纪”等,来适应不同行为习惯以及不同道德水平的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班主任可以根据上述主题的特点,在微信公众号中分模块地呈现相关内容,并在课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在呈现不同主题的德育内容的过程中,班主任应综合考虑时间长短、结构设计、叙述方式等要素,调整德育内容,确保德育内容对初中生有吸引力。一般而言,基于微信的德育内容的载体为微视频。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具有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等特点。班主任可以借助微视频开展德育工作。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将德育的微视频时长控制在3~5分钟,以促使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在内容设计上,班主任可以聚焦案例,利用较短的时间讲清一个道理或评价一种行为、做法;在结构设计上,班主任应打破传统德育教育的思维定式,灵活地搭建知识结构。

针对有的初中生在网络空间中容易迷失自我的问题,班主任可从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着手,有针对性地设计德育内容[5]。比如,个别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行为习惯不好,在班级内缺乏影响力,但在网络上拥有众多粉丝,所以长时间沉溺于网络。针对上述情况,班主任应借助德育工作开展的机会,将阶段目标、实践锻炼内容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呈现,结合实际的案例与生动的图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沉迷网络的危害、沉迷网络的具体预防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自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与初中生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紧密的联系。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极大挑战。班主任应积极迎接各种挑战,充分发挥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拓展德育空间,提高德育内容吸引力,顺利达成预先设定的德育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瑜,金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媒体影响力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数据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2):142-146.

[2]黄一帆,陈勃.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家庭德育问题研究[J].教育评论,2019(1):104-107.

[3]李庾南,冯卫东.“自育·互惠·立范”:陶冶培育“大写的人”[J].人民教育,2020(21):74-78.

[4]张春霞.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茶文化渗透[J].福建茶叶,2022,44(2):110-112.

[5]石雷山,高峰强.班主任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一个多水平的结构方程分析[J].心理科学,2020,43(4):86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