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飞,曾福生,屈婧婧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强化专业基础课程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工程制图”是包括机械类与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画图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以后从事相关的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1]。创新能力、多学科知识交叉综合应用能力等必将与工程制图教学更多地融合,同时新型教学手段的不断出现,也使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高效化[2]。但是由于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对现代工程制图的教学要求远低于机械类工科专业,以及近几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门课的学时被大幅度压缩,甚至出现一些专业直接取消这门课程教学的情况[3]。此外,在这门课程中多采用大类化的教学方法,缺乏对专业的针对性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科研或者工作过程中,学生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产品结构,不论是研究软件还是硬件方向,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工程制图知识[4]。因此对当前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1 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并将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以下四个导致该课程学习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非机械类工科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制图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建立一座坚固的桥梁[5],但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认为学习“工程制图”课程没有太大作用,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对该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各专业特色不同,但目前很大一部分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仍按照机械类的教学模式进行,缺乏专业特点,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定位该课程,学习动力不足。且大一新生专业零件知识空白,死记硬背结构的画法,出错率高,这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不高[6]。二是教学内容有待优化。当今国际工程图学教学潮流所倡导的是课程内容简明化、实用化,强调实践能力的专业化培养[7]。而当前教学内容单一,大多是对传统机械结构的学习,与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关联不大,并且部分教学内容偏多、偏难,但是学时安排较少,教学内容的编排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贴近,与后续专业知识学习衔接不紧密。三是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不足。工程制图学习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传统PPT、板书教学为主的教学手段早已落后于当今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8]。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授课效率,可以清晰地演示出复杂的图像,但是演示过程简略,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其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多媒体授课的高频使用难以突出重难点,影响教学效果[9]。四是考核不全面。固化的考试内容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无法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单一的笔试考试会增加能力测试的偶然性,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指定性学习”,增加考前突击考点、考后就忘的行为。另外,考试内容较少,导致有些需要重点考核的项目无法考核或者考核效果不佳。总而言之,期末考核的局限性较大。如何改进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更好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建立基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10]。

2 教学改革思路

2.1 增加课程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唤醒、激励、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制图的趣味故事,如为学生讲解工程图的历史,梳理工程制图的发展历程,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可以通过学院组织一系列制图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型制图竞赛,包括班级内的竞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赛等;可以根据班级内的学习情况划分多个学习小组,让制图成绩较好的学生以教代学,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动每一位同学,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将讲授教学法和案例法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点,既让学生高效率地接受新知识、明确学习方向,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2 专业知识与课程相结合

①根据专业特色不同,以工程制图基础概论为基础,总结工程制图对专业发展的作用,全面展示该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②适当建立相关专业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解行业发展对于制图的需求。③教学过程需要将课程知识学习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在案例学习时将传统的实体模具替换为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示波器等相关实验仪器或模型,以激发学生兴趣。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在理论学习部分,自己挑选产品进行制图学习。如在作图学习时,学生可以选择产品“Led 显示器”作为研究对象,将知识点融入工程实际中,贴近专业特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3 丰富教学方式、手段

①以实践教学为导向、教学与练习相结合,加强课堂及时练习,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教师调整教学目标。②充分结合以学生专业为基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按照项目分工开展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巩固学生的知识和培养创新动手能力。③课堂上多增加综合性题目练习,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综合水平,并及时进行讲评和辅导,巩固学生当堂学习到的知识。④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一对多、多对多(学生互相之间)的课堂讨论交流。⑤要把握好对学生的课后跟踪学习,建立反馈式学习机制,以此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进度与方式。⑥在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截交线、相贯线时,可通过三维软件构建立体模型,以3D动画演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⑦以布置趣味性课程任务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简单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利用网络平台将课程作业设定为闯关式、积分累计的形式,同时设置相对应的奖品,让学生带着成就感完成作业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积极性。⑧鼓励学生加入工程制图相关的协会,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夯实知识基础。⑨通过案例教学式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将真实的工作项目融入教学当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2.4 考核方式优化

根据毕业要求指标,构建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体现学习过程、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可将该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到课率、平时作业、课堂问答、产品设计和期末成绩六个部分(图1),将平时作业成绩分为6 档标准,分档次累计平时分,到课率与平时作业成绩相辅相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评估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如在解决一些需要有高度想象力的问题时,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回答,表现优秀的学生在成绩评定时可适当加分。在临近期末的两周时间内,由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设计一个与专业相关的产品,教师针对其知识点覆盖面与复杂程度进行评分。期末考试则主要考查学生对制图知识和制图能力的掌握程度,依托工程认证大纲标准,对期末试题进行逐个映射,引导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改进后的考核方式更重视学生对制图能力的掌握,而不只是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学的重点变为提高学生将制图知识实际应用在自己专业方向上的能力。

图1 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工程制图”课程考核内容

3 结束语

“工程制图”积极推进我国制造业人才发展,对于非机械类工科专业人才的成长起到较大的培养、维护、支撑作用,新时代下对“工程制图”课程的要求也在进一步地提高。“工程制图”课程以教学效果为目标,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导向,根本目的是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支撑国家战略发展的人才。为增强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提高本校该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潜在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改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必将在不断摸索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