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芬

新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能力表现在思维上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几年来,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实践中,并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 创新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滔滔不绝地灌输,学生别无选择地接收。教师教每篇课文都是“四部曲”:介绍作者和背景、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什幺培养创新能力了。新的课程改革呼唤创新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创新的先导。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第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要创新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第四,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展示得淋漓尽致。

二、 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填鸭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现在学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仿写型、续写型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一样,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说,然后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答案。比如分段,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的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肯定。经常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依此类推,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就能激起创新意识。在《散步》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一个什幺样的故事?大家讨论激烈,各抒己见。一个全家人外出散步的故事,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故事,一个老少三代人互相关爱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说出了十余种答案,这种发散性思维训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长此以往,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三、 指导阅读写作,激发创新欲望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块沃土,教师要很好地加以利用。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对重点段进行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有创造性的指导。(1)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2)结合每册课本后的“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默读、朗诵、背诵、细读、浏览,以达到开卷有益;(3)阅读后要及时写出浅显的阅读赏析和心得体会;(4)设置读书感受交流课,对学生的见解要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在课外阅读的历程中前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作文积累材料的重要性。因此,作文训练要走好两步:第一,提前明确任务,给学生充足备料的时间;第二,可采用选题作文形式让学生“择易而作”,以解决学生无从下手、无话可写的尴尬。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能力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大城县大童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