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中

摘 要: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通过对资源的发掘、整理、提炼,有针对性地利用,激活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通过合作交流,踊跃展示,打造高效美术课堂。

关键词:地方资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地域氛围中,在美术教学中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地域性、典型性、适宜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虽然我们的美术教材考虑到综合因素,不可能包罗万象,将每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资源都编入教材,但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来说,完全可以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融地方资源于美术课堂教学,让课堂更“接地气”。笔者以“初中美术课堂如何有效利用地方资源”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对我们南通地区,主要是先锋镇及周边地区的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提炼,为美术课堂教学所用,取得了一些成效。

我们南通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被誉为“江海明珠,崇川福地”,是着名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文博之乡。南通境内的狼山位列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濠河是5A级旅游风景区,张謇先生创办的博物苑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的板鹞风筝闻名遐迩,水绘园风景优美,通派盆景的“两弯半”“鲫鱼背”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些南通的地方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述,图片(实物)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文化。例如,学习“桥”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桥,说说家乡桥的样子,有特色的桥,家乡桥的历史变迁等。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苏通大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画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桥。还可以设计将来的桥的样子。将地方资源有机整合进美术课堂教学中,让美术课堂学生的作品源于生活,但又不等同于生活。

对于我们先锋镇及周边的地方资源,因为学生经常接触,更加熟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地方课程。例如,我们先锋镇紧靠中国家纺城,有很多家庭进行家纺产品加工,大部分学生对家纺产品非常熟悉。我根据这一地方资源设计了两个特色课程:一个是“家纺面料花型我设计”,一个是“变废为宝展才艺”。我们先锋初中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影响,大多知道面料花型设计是一门学问,既要有美术基本功,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我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家中或者邻居家中生产的家纺用品面料上的花型,看看各有什幺特点,要多选几种进行对比。教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花型图片PPT展示,对如何设计花型有了进一步了解。教师接着出示中国家纺节花型设计获奖作品,让学生品评,要说出每一款作品自己认为最出彩的地方。当然,教师在点评时可以穿插讲一些中国家纺城大学生创业的故事。如东北女孩刘翠通过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创立“盛世王朝”设计工作室的故事。在学生对花型有了充分的美的感受,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教师让学生为家纺用品设计一款花型并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时,大部分学生能画出比较优美的图案并说出含义(大多是吉祥、喜庆意义的,也有奋发励志类的)。我在学校公开课上以“家纺面料花型我设计”为题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大部分教师说这堂课设计能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际,能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很有意义也很出彩。在对家纺面料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不少边角料,我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资源,让学生收集这些废布料。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把废布料带来,思考怎样变废为宝,设计成美术作品。大家集思广益,说出了很多用途。教师趁热打铁,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因料而宜,设计出不同的美术作品。像“变废为宝展才艺”这种课要延伸到课外,还可以通过班级文化环境布置进行作品展示。我指导过一个班级用废布料设计了各种类型的时装,在校园艺术节上表演,产生了轰动效应。

作为农村学校,如何有效利用农家资源,让农村的孩子走进大自然,在这本“无字的词典”中寻找美的答案,也是我们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美术教师要能用敏锐的眼光,因地制宜地将乡土物质材料引入美术课堂,创造性地开发出具有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如树叶剪贴画,蟹壳画,稻草、芦苇秆的编制等。让学生在充满“农”味的课堂中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说到身边的美术资源,我们不能忘掉“人”这一重要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发掘周围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的事迹,为美术教学所用。例如,我校周福如老师多次舍身救人,被提名为江苏最美乡村教师,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美术课上,我向学生讲述了周老师的优秀事迹,并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以“我眼中的周老师”为题进行创作,观察周老师的言行,通过报刊媒体、教师的讲述了解周老师救人的感人场景,通过一个场景,画出你眼中的周老师的形象。学生通过观察,提高了绘画技能,也受到了精神洗礼(很多时候,美术与其他课程是有机融合的)。

地方美术资源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容量广,跨度大,是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弥补了美术教材地方乡土性的缺憾,有利于拓宽学生审美视野,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当然,对于地方美术资源,我们应本着“适时运用,适量运用,符合实际,符合学生”的原则,通过课外延伸,课内合作交流,踊跃展示,打造高效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4).

[2]李文洁.因地制宜,开发美术课程资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3]杨庆柳,叶杨荣.发掘地方资源,活用地方资源,优化美术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6).

[4]陈武.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J].安徽教育,2012(2).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