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伟

摘 要:高中数学枯燥、晦涩、难懂,要想转变这种情况,必须要让生活气息注入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7-0051-01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态势,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使数学的学习枯燥、乏味。因此,数学教学要从问题情境生活化、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着手,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一、注重生活化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学习“排列与组合”时,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排列、组合的实际问题,因为小学、初中接触过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问题,因此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说出这方面的实际运用,如密码问题等。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这方面的具体运用,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有用的意识,如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机票?让学生排列出来,如北京站是起点,那幺要准备北京——上海、北京——广州2张票,同样,上海、广州作为起点站,也分别有2种,所以需要准备2+2+2=6种飞机票。生活化的问题、生活化的情境,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化数学的实用性

学习函数时,函数的形式是“一对一”“多对一”的单值对应、是抽象的,而借助于射箭的生活常识来介绍,易于理解。例如,将x和y分别当成箭和靶子,一支箭同时射中不同的靶子是不可能的,而一支箭和多支箭同时射到一个靶子上都是可能的。再如,学习“几何图形”时,将教室角落里的柱子和四棱柱进行类比、粉笔与圆柱体类比等,再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的生活模板,这样,除了强化所学的知识、强化数学的实用性,还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汇处整合,体现数学的生活性

在数学界上,有个生活实例,引起大家的争论: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单独开放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用20小时和24小时将水池加满水和将水池里的水放干净,那幺,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放水管,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把水池放满水?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有人说这个问题与生活毫无关联,有人说这个问题在生活中很少见……那幺,在生活中,到底有没有把进水管和排水管同时打开而将水池灌满水的情境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时,学生们竟然找到了无数个类似的情境,排队等候时,有的人来,有的人走,来得多、走得少,就会有等候的人;草场,草被羊儿吃掉和新长出来的草,新长出来的草多于被吃掉的草,草原上就会绿草丛生;人们的新陈代谢,吸收和消耗相互交替,吸收的多、消耗的少,脂肪就增多……在学生的精彩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把进水管、出水管问题看作进、出的动态平衡,而不仅仅是水池里的进水、放水的问题……这个体验对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是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感悟:现实生活要走进数学,在二者的交互和链接处进行整合,凸显数学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四、渗透数学史,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一位数学教授说:不了解数学史的人,枉为数学人。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妨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根据教学需要、教学内容,适当渗透数学历史知识。借助于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者事数学的发展历史等,会使数学课堂趣味横生。例如,学习“数列”时,介绍小高斯的1+2+3+……+100=5050的数学故事;学习“概率”前,结合概率论产生的历史,借助于卡当参加赌博游戏的史料,介绍“一个数学家=10个师”的故事等,使数学课堂不再是题海的演练场、应试技巧的训练基地。对于数论来说,数的发展史是自然数——整数——实数(有理数、无理数),对于实数以外的数是什幺数,很少有学生敢去猜想。多数学生会墨守成规,不敢质疑、不敢想象、不敢创新。而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敢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例如,对于边长是有理数的正方形来说,对角线一定不是有理数。那幺,对于这个数学史上的猜想,你认为是否正确,如何证明它的正确性与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而证明。正方形的边长假如设为长度单位1,正方形的对角线就是,那幺只需要证明不是有理数就可以了;也可以采用反证法,引导学生从相反的结论而得到矛盾的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探讨是无理数的方法,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新思维的意识。

五、构建和谐的氛围,提供创新思维的舞台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见到一题多解、一题多证的情况。而在教学时,教师最喜欢将最简单的一种讲给学生听,这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和思维。例如,几何题中通常情况是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证明方法,教师教学时往往会有“老师,我有个做法,和你不一样”的声音偶尔传出。此时,教师切莫“听我说”,而将学生的思维的萌芽给“删除”,对他们的奇思妙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久而久之会将学生的思维的翅膀折断,再也飞翔不起来。而如果教师把课堂留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勇于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那幺,他们敢说、敢做、敢想、善思的习惯将慢慢养成。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和递延,而应折射出“活力”和“朝气”,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上,思维得到飞扬,创新得到凸显,进而使数学课堂精彩纷呈,凸显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6(02).

[2]黄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