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

摘 要:主题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对一组选文进行教学,按照“例文——主题——专题——文化成果”展开教学。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开展以“小寓言大智慧”为主题的阅读活动,意在通过对一类寓言故事的阅读,进一步了解故事背景或典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体验其寓意,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奠基。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题阅读;个性化;寓言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7-0077-01

开展主题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有效延伸,通过制定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地开展专题阅读,使阅读内容指向明确,在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同时,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主题式的阅读能更早、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以达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阅读目标。

一、 缘起:零星散落的独特体裁

寓言在语文课本中是一种独特的体裁,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寓言主题选编中,呈现出零星散落的现象。首先并不是每一册都有寓言选文,不同学段的差别很大。其次,学段越低的教材入选的寓言越多。其中第一学段寓言选编最多,共有13篇,第二学段、第三学段一共才11篇。而二三学段学生年龄特征与思维特征呈现出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积极转变,此时借助寓言这个特殊题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转变。同时,寓言特有的表里结合,也会帮助学生通过层层分析,更好地认知世界、认识规律,形成个性鲜明的独特体验。

二、 明晰:螺旋上升的关键价值

以“寓言”为内容开展主题阅读,旨在挖掘、提炼出寓言这一特殊题材的独特价值。教师必须要有整体意识,进行顶层设计时应先规画出各个不同学段的目标和重点,发现其阶梯式呈现、展示的规律,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切的、充满个性的发展。在三年级时开展这一主题阅读,是充分考虑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具备语感和知识基础,完全可以读会、读懂一些简单的寓言故事,并且能初步感受寓言中的各种形象。鉴于此,“寓言”主题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学生自主阅读、实现个性化发展为主要形式。

三、 实践:基于主体的完整序列

(1)寓言分享会——“我读寓言”。教师选定《伊索寓言》,将每节课的前10分钟作为学生的阅读分享会,每天由学生交流各自读的寓言故事,分享各自喜欢的寓言故事。一段时间积累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关于“狮子”的寓言故事题目,看哪一组写得又多又快又对。学生在比赛中就产生了“我一定要去读读关于狮子的故事,看看这幺忙的狮子都有什幺特点”“狮子都是这样的吗”等疑问。在“读—听—讲”的过程中,学生们主动阅读,而且互相影响、互相竞争、互相欣赏,进一步推动了他们主动和积极有效的阅读。

(2)寓言赏析会——“我品寓言”。寓言故事之所以能获得学生们的喜爱,它的语言精确生动是个重要的原因。例如,在教学品读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揠苗助长”是不是和“拔苗助长”意思一模一样。学生们通过对“揠”字的理解,知道了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思是轻轻地往上提,并读完故事后明白了“揠苗助长”的精妙之处。

(3)寓言辩论会——“我评寓言”。寓言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故事中含有讽喻或寄托,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要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例如,教师针对《狮子和农夫》这则寓言组织了一次辩论,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观点。学生们展开了辩论,深化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认识,加深了对寓意的理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4)寓言呈现会——“我演寓言”。寓言小剧场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表演又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可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或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编寓言故事,或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寓言故事。表演中,学生们稚嫩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逼真的动作,诠释了一个个经典的故事。

(5)寓言创作会——“我写寓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层次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写”寓言活动。比如,课文中有些寓言故事的结尾是开放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开放的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与创造能力,构造一个合理的寓言故事续集;还可以提炼出寓言的中心意义,结合现在的人或事,创编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寓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逐步培养、提升学生“写寓言”的能力。

四、结束语

学生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读—品—评—演—写”完整序列的实践,在“寓言”这一主题阅读中收获了别样的精彩,或品读生动、或评析准确、或妙笔生花。同时,主题阅读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放飞个性的窗。因此,教师应继续努力,为学生们的成长创造适切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主题阅读中绽放。

参考文献:

[1]吴海飞.“主题阅读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1).

[2]姜艳艳.主题阅读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J].语文学刊,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