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摘 要:整合小古文课程资源,教师要课内课外结合,拓宽信息渠道,集合更多适合的小古文信息资源;优化小古文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媒体情境、启动合作活动,以群文阅读形式打开古文教学;拓宽小古文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启动读写训练、实施亲子阅读互动,让学生自然建立小古文学习认知体系。

关键词:小古文;课程开发;传统文化;读写训练;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4-0046-02

语文教学中成功引入小古文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文化传承的机会,让学生在古文阅读感知中形成学习体验。小古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学习,教师要注意整合小古文课程资源、优化小古文教学设计、拓宽小古文课堂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古文课程开发和实践进行探讨。

一、整合小古文课程资源,创设适宜阅读氛围

整合小古文课程资源,教师需要做到课内课外结合,利用更多信息渠道展开信息搜集,以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

1.课内课外结合

小古文信息来源渠道众多,教师需要有对接意识,将课内课外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小古文资源的契合性,而且能够自然建立课程资源整合系统。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小古文教学内容,这是小古文资源整合的重要参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研究,为学生搜集更多相关小古文资源,进而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宜的学习内容。小古文属于传统文化范畴,能提高学生的古文素质,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例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这是两篇劝学方面的小古文,教师先为学生示范诵读,然后进行具体讲解,让学生自行翻译主要内容和情节。这样,学生能很快掌握小古文的基本内涵。为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教师还为学生推介了相似的小古文,如《读书》《读书有三到》等,并将这些小古文内容投放到大屏幕上,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这样,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古文的机会,自然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

2.拓宽信息渠道

教师在小古文资源来源方面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拓宽信息渠道,以提升课程整合水平,为小古文课程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古文接受程度具有差异性,教师在小古文信息搜集整合时,需要做好全面的学情调查,以提升小古文校本课程构建适合性。小古文信息资源很容易获得,教师需要做好筛选工作,以提升教学效率。如《五官争功》《南辕北辙》《叶公好龙》《放风筝》等,都是比较适合的内容,教师可先为学生进行直观展示,将相关内容投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逐句逐字地进行分析,进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启示。如教学《五官争功》时,教师对小古文进行分类讲解,并要求学生将五官的言论和观点整合出来。学生对这样带有趣味性的小古文充满了兴趣,并进行了总结:“嘴巴说:我能够谈论古今是非,你鼻子如何能够高居在我上面呢?鼻子却说:所有的食物,如果没有我,就不能分辨其味道……”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一篇小古文,成为一则小故事,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说明教师选择的小古文内容是比较适合的。

二、优化小古文教学设计,开展多元阅读活动

进行小古文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运用一些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媒体展示情境、合作互动情境,以群文阅读形式推进教学,以提升小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媒体情境

进行小古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运用多种媒体展开教学设计是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媒体展示手段极为丰富灵活,教师利用媒体展开小古文学习情境设计,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立体化信息,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信息背景的创建,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帮助。如教学小古文《猫斗》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幅画——两只猫打斗的场面。教师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这幅画,对画作中的猫的形态进行评论。学生观察之后,都能够形象地介绍画作中的猫的形态特点。教师随即投放《猫斗》内容: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因为画面内容和这篇小古文极为相似,学生很快就进入小古文阅读环节,对两只猫的形态特点有了一定认知。

2.启动合作互动

小古文内容简单、篇幅短小,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为了给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信息冲击,教师不妨借助群文阅读形式,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对小古文建立阅读认知。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互动性学习机会,往往能够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如小古文《狐假虎威》,这是一篇成语故事,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学生大多比较熟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与学生进行情节梳理,然后给学生布设合作学习任务:同桌两个人展开合作学习,分别扮演老虎和狐狸,自主创编课本剧,并现场进行演绎。学生接到任务后,都能够快速准备,自行设计台词,进行彩排训练。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小古文《狐假虎威》的内容。

三、拓展小古文课堂训练,促进生本阅读记忆

设计语文课堂训练时,教师需要有创新实践意识,针对小古文进行读写训练设计,启动多种形式的亲子阅读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多元互动交流中对小古文形成学习认知。

1.创新读写训练

在设计小古文阅读训练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全新的训练方式,让学生顺利进入训练环节,以提升其训练效率。特别是读写训练,这是小古文训练的基本形式。翻译、改编、读后感等,都属于读写范畴,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对应的设计,让学生在深入解读和延伸思考中建立学科认知。学生对小古文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设计读写训练时需要切准学生的心理,对读写训练的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和探索。学生对小古文中的个别字词理解不到位,往往会制约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小古文进行通读引导,让学生先解决文字障碍。如教学《怀素写字》这篇小古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并画出比较生僻的字词。然后,教师针对这些字词展开逐一解读,并要求学生记忆,用白话文写出小古文基本内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阅读和讨论,很快就达成学习共识。

2.实施亲子互动

小古文训练引入亲子阅读活动,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感知体验。学生与家长合作进行小古文阅读训练,是比较有创意的训练设计,借助家长力量,能提升学生的小古文学习水平。如教师给学生布设课外阅读任务时,可给学生准备两篇小古文,一篇为《揠苗助长》,一篇为《买椟还珠》,要求学生回家之后在家长帮助下进行阅读学习。教师还提出了具体要求:两篇小古文,可以选择其中一篇来学习,要读懂句子,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还要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主要内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家长。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查阅相关材料,展开多重诵读训练。这样,教师布设亲子阅读任务,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因为有家长的参与,其学习效果更为显着。

总之,语文教学引入小古文内容,符合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需要,具有更为广泛的实践价值。教师要注意整合小古文课程资源、优化小古文教学设计、拓展小古文课堂训练,让更多学生接受小古文的文化洗礼。古文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阶段增设小古文教学课程,符合文化传承的精神,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学生顺利进行小古文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周颖.刍议语文国学小古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要点[J].基础教育研究,2019(02).

[2]蔡丽斌.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古文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9).

[3]田晓燕.一枝一叶总关情——探寻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中的趣味小古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味儿[J].语文世界,2018(06).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Small Ancient Pro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hen Min

(Ruiting Primary School, Fuq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Fuqing 350300, China)

Abstract: To 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small ancient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broaden information channels, and gather more suitabl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small ancient Chinese; when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design of small ancient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create media situation for students, start cooperative activities, and open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form of group reading; when broadening the training design of small ancient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start read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and implement parent-child reading Interactive, so that students naturally establish a cognitive system of learning small ancient Chinese.

Key words: small ancient pros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culture; read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learning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