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文章指出提高地理学科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是实施地理学科课程思政的关键,地理课堂是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提炼课程思政的核心观念和思考方法、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是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重点和方向,组织开展地理专题课程思政活动是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手段,全面、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是地理学科落实课程思政的可靠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理学科;课程思政;价值观;“立德树人”;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9-013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人文类(地理历史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GZY2020065)研究成果

当教师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引导学生时,学生就会逐渐成长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当教师向学生灌输错误的思想观念时,学生就可能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而在人生道路上走偏走错。由此可见,思想价值引领的作用巨大。要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形式,课程思政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下面,笔者以高职地理学科为例,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究。

一、高职院校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任务与目标

(1)高职院校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就是要充分挖掘出地理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找出地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建立地理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和素材资源库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同时为其他学科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范例和样板[3]。

(2)高职院校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就是要让高职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实施课程思政,以使高职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

二、高职院校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创新举措

1.提高地理学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提高地理学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是高职院校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在高职院校地理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没有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案例等的提炼、挖掘、整理和积累,没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去落实,地理学科课程思政就将变为一句空话,难以真正落实。无论是总结提炼地理学科的课程思政观点和思考方法、挖掘地理学科知识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纳入新知提高地理课程思政的生机与活力、针对学科特点搞好地理课程思政、立足时代发展反思地理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还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地理学科专题课程思政活动,离开了地理教师都将无从谈起。因此,高职院校应组织本校地理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以帮助地理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样地理学科的课程思政才能实现让学生听起来“解渴”,学起来“共鸣”,品起来“回味无穷”。

2.高效利用地理课堂实施课程思政

地理课堂是高职地理学科开展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在高职地理课堂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地理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效找出每节地理课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从而形成具体的地理学科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和素材资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具有典型性的课程思政案例,其中必修课17节、选修课“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及“现实热点问题解析”共8节、地理专题思政课教学典型案例4节。下面,笔者以地理必修课第四章“陆地环境”的第四节“地质构造”为例展示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过程。地质构造主要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等,反过来也可以根据地壳的变形、变位来推判地壳运动的受力性质和方式。因此,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性质和方式的重要依据。

第一,褶皱+断层。(1)概念。水平岩层因受力而发生的弯曲,称褶曲,如果岩层发生的是一系列褶曲,即波状弯曲变形,就叫做褶皱。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叫断层。(2)受力性质。褶皱受力性质:水平或垂直的挤压力,力的大小没有超过岩石的弹性强度。断层的受力性质:两盘上下移动错位的挤压力、两盘水平移动错位的拉张力,力的大小超过了岩层的弹性强度出现断裂。(3)突出体现及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政品质和思维方法。用力的大小是否超过岩石的弹性范围来深刻区分褶皱和断层两个概念的本质,以此有效培养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质量互变思维[4]。

第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1)意义体现。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修建工程上。(2)突出体现及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政品质和思维方法。通过引入长江三峡水电站一系列数据,说明三峡工程建设之宏大,以此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有效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第三,以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分析我国主要山脉的成因。(1)主要山脉。1)东西向构造带,如阿尔泰山脉、天山阴山山脉、昆仑山秦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南岭山脉等,它们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生成的褶皱山。2)东北西南向的构造带(东亚岛孤—海沟系),新华夏系构造由四个沉降带和四隆起带构成,其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相撞地带。3)横断山脉是受上述两力综合作用的结果[5]。(2)突出体现及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政品质和思维方式。引入李四光地质力学分析我国主要山脉的成因,让学生知道李四光为中国地质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学习李四光的科学报国精神。

第四,笔者还广泛搜集和整理了比较成熟的地理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素材。例如,可燃冰成中国王牌推动新能源革命、中国光量子计算机诞生、中国高铁成绩与中国高铁技术、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将史无前例地一次性完成三大任务、智慧交通解决现有交通与港珠澳大桥工程、全球超级计算机发布和北斗三号发射成功等。这些素材都彰显了我国的科技进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技自信,促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发展进步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3.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提炼课程思政的核心观念和思考方法,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是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重点和方向。在高职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先对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与分类,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从中总结概括出能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再努力使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实现“水乳交融”,从而使高职院校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1)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独特性,特别是地理学科中人文地理部分内容的独特性,有效提炼和概括出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以明确课程思政的重点和方向。笔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六种,即宇宙观、环境观、人口观、科技观、资源观和领土观。宇宙观主要阐述宇宙的物质性、无限性和运动性。环境观主要阐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明确指出人类只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可持续发展。科技观主要强调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谁拥有科技实力谁就拥有未来。人口观重在强调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一系列因素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环境等的现实影响。处在不同的人口发展阶段,国家要有主动调整与应变能力。资源观重在强调人口过多和消费提高导致有限的资源短缺,号召人类要节约资源,且要有借助新技术开发新资源的能力。领土观重在强调国家的领土与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要靠国家实力来维护,所以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6]。

(2)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独特教学内容,特别是自然地理学部分教学内容,有效提炼与概括出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考方法,以进一步明确地理学科课程思政的重点和方向。笔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六种,即矛盾对立统一、假设与现实对比、系统逻辑推理、综合统筹、地域分异和质量互变。矛盾对立统一,就是在讲述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时,强调其是对立统一的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矛盾思维。假设与现实对比,就是对地理事物形成的条件进行假设,并通过举一反三得出与现实不一样的结论,从而突出强调地理事物形成的真正原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地理假设并将其与现实进行对比的独特思维。系统逻辑推理,就是通过讲述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大的地理系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逻辑推理思维。综合统筹,就是强调地理事物形成因素往往是综合的、宏观的、整体的,只有统筹思考,才能真正找出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统筹思维。地域分异,就是说地理事物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是存在明显的差异变化的,而且这种差异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将这种差异变化规律揭示给学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地域分异思维。质量互变,就是说任何地理事物都有一个产生、成长、成熟、衰弱和死亡的动态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一个质量互变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量互变思维[7]。

4.合理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活动

组织开展地理专题课程思政活动,是地理学科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手段。在高职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地理课程思政专题活动,以激发学生地理学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效达成“立德树人”目标。

(1)立足新时代中国的迅猛发展,笔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深刻哲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光芒”为题,向学生宣讲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全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面对新冠肺炎病情,笔者以“鲜活的生命呼唤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宽容”为题开展地理专题课程思政活动。在活动中,首先,笔者向学生介绍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瘟疫,并告诉学生这些瘟疫导致大量的鲜活生命丧失,造成难以估量的财产损失,给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了巨大创伤,危害是触目惊心和难以估量的。其次,笔者告诉学生: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处在同一张隐形的“生命之网”中,所有生命都是互联互通的,正因为这种生命的互联互通使得人畜可以共病,野生动物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人类,而人类对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通常不具备免疫能力,加之病毒基因会不断变异,这使得部分动物身上的病毒引发的传染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明理:积极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可以防范和化解包括瘟疫在内的多种危害。因此,作为现代学生,你们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现代科学中获取智慧,要敬畏自然,要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和伦理观。

(3)为继承和弘扬本校百年积淀起的优秀文化,有效落实“文化育人”“文化强校”目标,笔者以“文化建设结硕果,哈科精神永流传”为题,组织学生开展地理专题课程思政活动,旨在使多元的职教文化得以落地生根,使本校百年校史文化发扬光大,使本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现良性发展,使本校校园到处焕发蓬勃生机,从而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功能、育人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有效开创全方位的大思政文化新局面,促使学生逐渐生发出热爱学校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好好学习,自觉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4)针对部分高职学生自我约束性、纪律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力不足这一现实情况,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为生存而笃志、读书、修品和健身”的地理课程思政专题活动。在这个专题教育活动中,笔者告诉学生:笃志就是要有志向,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好比没有动力的船,只能随波逐流。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因此,志向无论大小,只要你肯尽力,就一定能得偿所愿。“读书”就是要学到生存的基本知识、技能,它是人生的一种欢跃的前行,是精神的陶冶,是文化的启蒙,不仅能教会人知识,还能增进个人修为,增强人对生命的感受力,从而使人可以更好地认知和提升自己。“修品”就是要修炼自己的品德,使自己能够重形象、耐挫折、淡钱权、善合作,有习惯、有主见、有胸襟、不仅自己能够很好地生存,还能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健身”就是要强健自己的身体素质,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不论你有多幺出众的才能和力量,一旦卧床不起,就很难发挥作用[8]。

5.全面、全方位落实地理课程思政

要想使课程思政真正在高职地理学科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并发挥出其应有的育人价值,高职地理学科教师就必须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具体来说,第一,高职地理学科教师不仅要在上必修课时实施课程思政,还要在选修课、课外活动课、实习和社会实践中实施课程思政。这样,高职地理学科的课程思政才能得到全面落实。第二,高职地理学科教师不仅要在绪论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结合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高职地理学科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的起始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在每节的课中环节和结尾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四,高职地理学科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临时表现,结合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高职地理学科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1)高职地理学科的具体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和素材资源库的质量、针对性和精准度还有待完善与提升。高职地理学科教师对部分案例所能进行课程思政的德育素材还有待深入挖掘。对此,高职地理教师今后要继续深入研究课程思政策略,努力提高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和素材资源库的质量,使其更有针对性和精准度。

(2)在高职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感觉课上课程思政内容较多,教学时间不够用。对此,教师要对高职地理学科所包含的各种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科学选择,对这些课程思政元素的具体落实时间要进行科学规划,以保证课程思政效果。

四、结语

总之,高职地理学科教师要明确地理学科课程思政的任务、目标、途径和方法,立足地理学科特点合理开展课程思政,以求理论上有创新点,实践上有新举措。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地理学科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高效利用地理课堂,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合理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活动,全方位落实课程思政,以使高职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韩宪洲.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课程思政是什幺、为什幺、怎幺干、怎幺看[J].北京教育(高教),2020(05):48-50.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 2020(17):4-16.

[3]雷锋.雷锋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4:53

[4]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2.

[5]赵济,陈传康.中国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0:20.

[6]邓钧,罗玉婷,郭程轩,赖观宝.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情境特征及创设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02):12-16.

[7]董瑞杰.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目标架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04):23-25.

[8]于敬波.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1:172.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ography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u Jingbo

(Harb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399, China)

Abstract: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geography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s the key to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geography. The geography classroom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geography. Extracting the core concepts and think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and deeply exploring the elements of patriotic education are the key and direction for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geography, organizing and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geography specialized courses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geography discipline. Comprehensive and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geography discipline is a reliable guarantee for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geography disciplin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eography disciplin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patriotism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