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鹏 周予

[摘 要]书法艺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一份宝贵遗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书法社团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中传承书法文化的主要阵地,在大学生道德修为、人才培养、书法实践、文化传承、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发挥了其强大的育人功能。高等师范院校应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这一校园文化活动主要载体的力量,通过积极思考,探索出大学生书法社团优化创新发展的科学路径,使之在育人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书法社团 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52-05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于流淌着生命的线条与浓淡交融的墨色中凝聚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和民族内涵。近年来,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略显沉寂的书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2011年8月,教育部颁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书法课程回归课堂。2012年4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对中小学书法学段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评价等作出具体规定。2013年1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可见,中小学阶段的书法教育已全面进入了复苏与回归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大学生作为国家青年知识分子承担着传承文化与传播知识的重要社会责任,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是他们走向讲台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开设呼唤着更多能力强、水平高、素质过硬的书法教育人才。

在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积极拓展和有效延伸,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在高等师范院校,除了开设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课程以外,书法社团已然成为学校传承书法文化艺术和培养书法人才的主要阵地。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社团聚集着大学生中的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他们在书法社团这一民主、自由、自律的环境中汲取知识、展示才华、提升素质、发挥特长、服务社会,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此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彰显书法魅力,传递文化力量,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士喜爱和学习书法。可以说,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社团在大学生道德修为、人才培养、书法实践、文化传承、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发挥了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一、修身正心——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道德教育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社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在高校,学生社团打破了年级、专业、系别等的限制,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交流、展示特长,并参与组织相关活动。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以进益;在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团结协作、集体荣誉、责任义务等意识得到培养。而书法社团修习的对象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书法,我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向来强调“心正笔正”,把技能的掌握和人的思想修养联系起来,强调学习书法以修养心性为上。再加上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要走上教师岗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职业要求使得“道德”成为教师素养的根基,因此,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育人功能首先表现为德育功能。

学生在书法社团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中首先受到的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因为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汉字艺术,她既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修养的表征,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血脉和精神。从庄严凝重的西周《大盂鼎》铭文,到古朴雄浑的石鼓文;从平稳端宁的泰山刻石,到方整有致的《龙藏寺碑》;从篆、隶、楷、行、草的精妙演变,到这条浩瀚艺术之路中涌现出的灿若星河的书法大家,无不让学生们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人强烈的自豪感。同时,民族自豪感也会转化为捍卫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中国书法申遗成功,标志着最具中国文化精神和形象代表的汉字艺术正在走向世界,因此中国当代大学生更应积极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增强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常规活动内容为书法训练,书法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刚毅、稳健的性格,能使学生逐渐变得沉稳、细心,做事一丝不苟,有耐性、有意志、有气度,从而有效地改掉粗枝大叶、马虎毛躁的不良习惯。从对待书法的态度延伸到大学生活的其他方面,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仪表整洁,举止有礼,言谈得体,行动文明。从整体上提升师范类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磨炼大学生的意志,进而使他们养成勤奋、坚韧的品格。历史上的许多书法家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的结果。北宋散文家曾巩在《墨池记》中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1]此说强调了后天勤奋的重要性。从比划练字磨破衣服的王羲之到柿叶当纸、刻苦学书的郑虔,从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张芝到磨穿木盘、秃笔成冢的怀素,从腿残志坚的邓散木到两指残废、三指握笔作书的林散之……从古至今,有无数书法家钟情书艺,涵泳墨池,他们身上折射出的锲而不舍、勇于进取的精神光辉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书法是一门集艺术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非持之以恒、反复练习而不能取得成功,所以习书能培养人勤奋刻苦的意志品格。

此外,高校社团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自发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建设。对于许多人而言,进入大学是他们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求个人的理想和兴趣的美好阶段;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生活,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的宝贵阶段;是他们第一次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身实践的锻炼阶段;也是他们第一次脱离被动,主动地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成长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社团无疑成为大学生自我成长与进步的理想环境。每一次社团活动的组织过程都基本包含宣传发动、策划筹备、经费预算、争取外联、联系媒体、组织实施、总结交流、宣传报道等环节,每个环节的衔接与完成都需要社团成员之间通力协作、精心筹划。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集体协作、团队精神、创新能力都得到培养和锻炼。我国古人便已强调“仁”的道德规范,其本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与帮助”,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境界,提出了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方法,如:“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因此,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参与过程也是提高大学生仁德水平的重要过程。

二、富学精业——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人才培养功能

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人才培养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为中小学培养书法教育的师资,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深入有效开展。第二,是指导基础较为深厚的学生考研,使他们有机会进入更高一等学府进行书法专业的深造。

随着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中小学“书法进课堂”,中小学阶段的书法课跻身正规课程之列,并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小学书法课的开设与推进遇到了诸如教材良莠不齐、教学场地有限、书法师资匮乏等困难,其中,书法师资短缺是书法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主要障碍。“一门课程的开设,首先必须保证师资队伍的配备。从目前来看,全国普遍缺少书法师资。这一实际情况严重制约了书法课程的有效开设已是不争的事实。”[4]中小学书法教师理想的来源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书法专业毕业生,但在目前,我国开设书法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数量很少,且每年培养的书法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很有限,特别是在择业分流之后,进入中小学从事书法教学工作的毕业生更是少之又少。在高等师范院校增设书法专业,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建设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中小学普遍面临的书法师资短缺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发挥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人才培养功能,不失为补充中小学书法师资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学生具备教育科班出身的优势,所谓“教育科班出身”是指接受过师范教育院校的专业培养,“师范”一词意为“堪为人师而模范之”,即在品德、知识、技能等方面可以为人师表。

首先,书法社团通过对学生进行书法理论的教学和书法实践的指导,使对书法有兴趣或者具备一定功底的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书法知识并增强书写能力。钟情书艺,写一手好字可以娱己悦人,但若作为一名书法教师,单纯会写好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系统掌握书法知识,深入钻研书法理论,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此基础上,有人又提出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的说法, 这些说法以形象的比喻强调了教师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教学的重要性。目前的一些中小学校由于书法师资的匮乏,聘用了有写字专长的校外人士担任书法教学任务,这部分教师一般有很强的书法实践能力,但在理论知识方面可能有些欠缺。因此,我们必须认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社团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理念的教育,要求他们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追求真理的能力,保持任何时候都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唯有这样,将来才能不误人子弟,才能始终与时俱进,胜任教师职业。

其次,师范类大学生的必修课中与教学相关的课程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论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与深厚的书法功力相结合使“教学得法”得到了有力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方法和手段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要系统学习教法理论并深入实践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安排,明确重点与难点,对重点问题深入探究,切忌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式的教学,根据实用性的目的在书体和书写工具的选择上进行适当取舍,安排好课堂讲授和课下自学的内容。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受其思维运动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在学习过程中,动机、注意、感知、记忆等心理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学习的最终效果。因此教师还要系统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运动规律积极探寻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安排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节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吻合,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还要懂得语言表达的艺术,因为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规范清晰的表达、大小适中的音量、抑扬顿挫的语调都会对教学节奏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教师要学会调节音量、语调的技巧,要善于用语言的力量感染学生,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当激发课堂高潮的出现,使课堂氛围轻松而不懒散,紧张而不紧绷,从而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节奏。

再次,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还为书法基础较为深厚并有深造意向的学生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平台,专注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考研指导,使他们有机会进入更高一等学府进行研究生阶段的书法专业学习。笔者所在学校中文系的“心画”书法社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中文系2007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班的赵利光同学自幼练习书法,进入大学后加入了“心画”书法社并担任社长,在书法社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树立起了报考书法专业研究生的理想,在书法教育专家、“心画”书法社指导教师张学鹏教授的指导下,他勤奋努力,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取了我国第一个书法艺术教育博士点所在的学校——首都师范大学。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社团为在书法艺术方面有理想、有追求的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展示与提升的条件和环境。

三、躬行践履——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书法实践功能

南宋诗人陆游在其教子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5]强调了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活动便体现着鲜明的“实践性”特色。“书法实践是指书法人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在书法临摹与创作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实际行动,这种实践不仅有利于书法人自身传统功力的加深,也有助于自身创作水准的不断提升。”[6]书法社团的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基础训练、举办讲座、参加展赛、校际联盟等形式开展。

书法社团的基础训练内容以临摹为主,临写和摹写是练习书法的两种不同方法。临写侧重学习汉字的意态、气势和神采;摹写侧重于对点画是否到位、提按是否适度、粗细是否得体、间架是否准确等问题的把握。临写和摹写是学生眼、脑、手三者并用的过程,是书法社团基础训练必不可少的内容。为增强训练效果,书法社团内部应进行分层次教学指导。“由于社团的成员来源广泛,书法基础差距很大。少数成员从少儿时期就接受过书法启蒙教学,但大部分没有持续下来。只有极少数有条件一直坚持书法的学习,这些成员往往是社团的组织中坚。但大部分成员没有书法基础,这类型成员一般对书法停留在兴趣和爱好阶段。因此一个分班的思路是根据成员的书法基础,分成以启蒙教学为侧重的班和以提高教学为侧重的班,这是从成员的书法基础出发的思路。另一个分班训练的思路则是从书体的角度,但不能够细化到每个书体一个班,那样会造成复杂化以及指导教师工作量的增加,教学指导效率相对较低,理想的按书体分班是篆隶班和楷行班两个班。”[7]分阶段、分层次的书法指导提高了指导的针对性,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使社团成员拥有适合自己的训练和发展空间,确保了学生书法实践的效率和效果。

为使书法社团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会定期举办书法讲座,讲座者可以是书法名家、书法教育工作者等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在书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身边同学。专家学者的讲座或以精深的书法理论启迪智慧,或以深厚的艺术功底提升审美,带给学生理论的深度和艺术的震撼。而学生自己办讲座,更是对书法社成员的一种激励和引领,身边的榜样往往会发挥更大的影响作用,使学生不再对书法产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的心态,反之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增强学习书法的内在动力,进而建立起学好书法的自信心。书法讲座的开设是书法社团活动的重要内容,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让学生自由地行走在大师之间,又能有个人智慧火花的闪现,让艺术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自我,这是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增强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体现。

对书法社团学生的书法水平进行检验的最直接途径就是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级别和类型的书法展赛,参加展赛的书法作品从设计到完成,中间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的琢磨和准备。首先,作品内容的选择要切题,如参加以“庆祝党的生日”为主题的书法比赛时,就应当选择红色经典诗文作为书写内容;参加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书法比赛时,就应当选择古今中外名家大师歌颂父母之爱的篇章或段落作为书写内容。此外,还应选择自己喜爱和熟悉的内容进行书写,只有这样才会在书写时投入更真挚、更深刻的感情,也才会在书写时更顺畅、少出错。比如我们书写唐代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最好能对文章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并且要深入理解文章,通过对山水及陋室的描述领悟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这样,在书写时才会怀着一种淡泊闲适的心情表现出书法流转自然、清丽优雅的美感。总之,意高则高,意深则深,意远则远,参赛作品所选择的书写内容要充盈着进步闪光的思想,内蕴法度与深味,并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其次,要精心安排作品的幅式,幅式指书法作品的格式,分为扇面、斗方、对联、条屏、册页、手卷等,不同的格式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还要选择那些格调质朴、清雅,质地厚实,印刷精良,适于书写的纸张,同时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抄写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选择淡雅的黄绿色纸张,纸张底部有小草的图案作为背景,格调清新,呼应了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与文章的主旨相映成趣。又如抄写唐太宗评价魏征的文字:“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纸张选择椭圆形形制,暗合“鉴”字的古意,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再次,正文的书写是作品的主要部分,也是章法布局的重点。从内容来讲,要求文字高雅,主旨积极向上;从形式来讲,在书写正文时,除了要把每个字写好之外,还要注意每个字的大小、收放、异同的变化与统一,使字与字之间互相呼应,互相映衬,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注意字距、行距,做到整体的整齐、匀称。最后,还要注意款文和钤印的规范要求。可以说,每一次参加展赛的过程就是增强学生书法实践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带给学生的是为一个目标而努力的艰辛和收获成功的喜悦,参加展赛是学生学习交流书法知识、切磋书写技艺和积累创作经验的最佳平台。

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社团还应积极开展校际联盟活动,加强与兄弟院校书法社团的沟通交流,通过笔会、联谊等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拓宽视野、扩大影响、共享资源。

四、薪火相递——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文化传承功能

中国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并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字中彰显着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其中包含了文学、哲学、历史、美学等众多学科的思想精华,再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和文化精髓。北大艺术研究所王岳川先生对中国书法精神作出如下概括:“千百年来,艺术家在玉洁冰清、宇宙般幽深的山水灵境中陶养了自己一腔真气纯情,书家之思往往以虚灵的胸襟吐纳宇宙之气,从而建立起晶莹透明的审美意境。透过中国诗、书、画、印的艺术境界,可以解悟华夏美学精神之所在。”[8]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社团在民族文化的弘扬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尽管在大学生中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学生比较少,但喜欢书法、向往学习书法的学生却很多,书法社团便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而且,大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书写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在于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激发,更在于从书法这一蕴含丰厚民族内涵的艺术中了解中国文化,进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书法文化艺术的传承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也是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过程。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书法社团发挥文化传承功能的鲜明体现,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宣传书法知识,提升观者的审美意趣;通过进社区、学校进行义务书写和教学,传递书法文化的力量,彰显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2013年8月15日的《羲之书画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的文章,文中谈到,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的4500余份通知书是学校的几位老先生放弃了休息时间用毛笔书写完成的,这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作者分析:“‘毛笔字通知书,一笔一画,写的不仅是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现在都强调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可在不知不觉中,也丢弃了过去的一些美好。毛笔被硬笔甚至键盘代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也很难回到过去。但在接轨中,是否就应该完全放弃传统呢?多元视野应该有文化宽度,更应该有文化坚守,一些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应该在当下被适度保存和坚持下来。”[9]今后,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社团应该积极承担起类似的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任务,积极发挥社团优长,创新社团建设思路,在弘扬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以星星之火的力量实现文化传播的燎原之势。

五、匹夫有责——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的社会服务功能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覃彪喜在《读大学,究竟读什幺》一书中用专门的章节解读了“公民意识”的含义,他指出“公民意识指的是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10]作者还特别强调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公民社会不但需要政府充分尊重每一位公民,还需要公民密切关注公共利益,积极参与公共事物。”[11]

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要走入校园,走向社会,主动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大多数高校师范生将来要走上教学岗位,因此对待教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相应的情感体验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师范院校书法社团参与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来看,其在培养师范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心画”书法社围绕“发现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社团鼓励学生走入校园,认真观察每一处出现文字的地方,对其中的不规范书写进行纠错,并完成了此次活动的报告《让规范汉字之花开遍校园》。其中谈到,食堂菜谱中的“鸡”字左边的‘又字旁最后一笔写成了捺,而正确的写法应为点;“常”字的前三个笔画为“”,而不同于“学”字的字头。除了这些笔画的错误外,还出现了如将“豆腐”写成“豆付”、“肉末”写成“肉沫”、“羹”字少了四点等错别字现象。在活动中,书法社成员为学校食堂书写了菜谱范例,并建议食堂的工作人员能够将菜谱写得规范、美观,和食堂做出的饭菜一样令人感到“秀色可餐”。书法社成员还在学校门口发现了写有“门前禁止泊车”的警示牌,乍一看去,这六个字写得工整漂亮,但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不规范处。首先,“月”字在字的左边或者右边,笔画均不变,如“胜”、“胡”等,而若在其他位置就应将第一笔的撇画改为竖画,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有”、“能”等。所以,警示牌中的“前”字是不规范的。其次,“泊”字中“白”字的第一笔撇画书写时不应该伸出竖画这道墙。书法社还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大街小巷,去发现生活中汉字书写的不规范现象,如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了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文物古迹;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但在社会上,特别是一些经营场所还存在大量的滥用繁体字的现象。又如“二简字”已于198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宣布废止,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二简字”不属于规范用字。可是在一些地方仍可见到“二简字”的身影。

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社团还经常发挥专业特色开展一些社会便民服务活动,如为群众义务书写对联、贺联;到社区进行书法知识的普及宣传;到中小学校为学生义务讲解书法知识等。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提前感受教师的角色,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现其自身价值,有效地增强了师范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了书法社团服务社会的功能。

总之,教育是改善民生之基,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人才的基地和摇篮,承担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在弘扬书法艺术与培养书法人才的任务面前,高等师范院校应进一步发挥书法社团这一校园文化活动主要载体的力量,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塑造品格、提升素质、锻炼能力,使社团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展,使知识得到运用、转化和创新。通过积极思考,探索出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书法社团优化创新发展的科学路径,使之在育人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曾巩,墨池记.转引自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册·散文部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77.

[2] 宋书通主编.厚德载物——中国传统道德译评[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7.

[3] 宋书通主编.厚德载物——中国传统道德译评[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81.

[4] 李逸峰.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3(6):124.

[5] 张永鑫,刘桂秋译注.陆游诗词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0:233.

[6] 傅德锋.书法实践与“书法事件”[N].美术报,2013.

[7] 贾强飞.高校学生书法社团教学指导浅议[J].大众科技,2008(12):202.

[8] 王岳川.书法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3-34.

[9] 乔杉.“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N].羲之书画报,2013(1).

[10] 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幺[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153.

[11] 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幺[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168.

[12] 白静.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2(12):121.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