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江苏省“专接本”发展迅猛,它对完善学历教育模式有着重要意义。这种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为专科院校积累了本科教育经验和管理能力提供了重要途径,同时也弥补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的缺陷。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专接本”的教育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专接本”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2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5-0181-02

一、江苏省“专接本”工作模式

“专接本”是指对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在基本完成专科阶段教学的基础上,参加的全日制自学考试本科教育,即在籍专科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的简称。它是经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具体实施的一种新的自学考试形式。“专接本”招生对象为本校的在籍大专生(含五年制高职、三年制普通大学生),开始于专科阶段的倒数第二学期。“专接本”工作于2004年在高等教育较发达的江苏省试点,2008年正式展开,呈现出了蓬勃发展态势。

二、 “专接本”工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一)“专接本”是本科学历教育开放性的体现和自学考试的补充

近年来,高校教学手段不断发展与提高,学历教育的开放性更加明显。江苏省在社会大自考的基础上,推出了“社会助学”、“专接本”形式,这是对学历教育的一种创新和有益补充。通过将专科、电大、远程教育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从专科层次发掘有潜力的生源进行培养,这种主动与部门行业沟通、结合,加快学历教育的模式,可以充分更新现有的教学体系,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二)“专接本”工作为高职院校积累了本科教育经验和管理能力

“专接本”工作招生对象往往是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都是在专科学校完成。因此,开展“专接本”工作,可以获得稳定的生源,提高本校学生学历层次,同时也锻炼教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积累高职院校办开设本科阶段课程的经验和管理经验。“专接本”工作不但兼顾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实用型、职业性的特点,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高职院校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和教学优势。

(三)“专接本”工作摒弃了社会自考“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

自学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教、考分离,使考生几乎完全依赖教材,容易偏向于死记硬背,不利于提高考生的实践能力。 “专接本”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学生与在校生共享专科学校教学资源,同时他们能更多地争取到主考院校的教学资源。如在毕业论文环节上,主考院校为“专接本”学生指派指导老师,为了保证和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通过率,主考院校会对专科院校指导教师进行培训,由专科“配套”一名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与自学考试相比,学生得到的指导越多,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比自学考试学生更强。

三、 “专接本”制度管理中存在的缺失

(一)学历身份认定管理的缺失

“专接本”学生学习是“3+1”模式,也就是毕业后有一年要在学校里完成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这说明“专接本”学生的双重身份在认定制度方面没有很完善的管理制度。另外对于本科主考学校来说,“专接本”学生因委托专科学校在管理,所以对这些学生的管理仅限于课程设置、论文规范和部门实践课程的考核等方面。这些渴望能与高考正常入学的学生享有同等的身份待遇等方面是很难做到的。比如本科学校学生证的发放、教学活动、讲座的参与等。这些“专接本”学生的身份归属感的缺失,这种渴望被认可但身份界定的模糊性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专接本”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普遍存在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缺失

“专接本”学生的师资队伍建设关系着“专接本”学历教育的质量和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但是“专接本”的师资往往来自于专科学校的老师,主考本科学校对这些老师的培训也往往仅限于一年两次的备课会议。这种备课会议往往流于形式或以福利形式体现,没有真正达到集体备课,共同提高的目的。另外“专接本”任课教师队伍中缺乏真正对自学考试有深入了解的。“专接本”教育不同于专科教育,这种以自学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的教学体系需要有一支高度稳定、高度负责的师资队伍,但往往有些学校“专接本”甄选师资时过多考虑的是老师的职务、职称甚至是凭私人关系进行的一种隐性福利发放。这大大影响了“专接本”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三)日常教学管理及教学档案管理的缺失

二级学院在很多学校是“专接本”学生具体管理实施单位,因二级学院往往把教学管理的中心放在专科学生的管理上,并没有单独设立独立编制进行“专接本”学生的教学管理,所以这就导致在教学管理上的不完善。日常教学监控中对“专接本”生的监控相对较弱,特别是3+1中的“1”管理难度相当大,这些学生的流动性很大,往往游走于实习工作岗位和校园学习中,出勤率和到课率无法保证,这也容易存在一些管理隐患和安全隐患。这种松散型的管理模式导致“专接本”学生的学习往往是靠自我约束能力。另外教学档案管理方面虽然也有《“专接本”项目教育教学管理办法(试行)》在实施,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和考核机制,往往教学管理档案混乱,甚至在专科学校和本科学校还存在保存地的争议。

(四)学生党团工作的缺失

高校的党团工作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成立班委、团支部,吸纳学生参与学生会、团委、社团等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公关能力等。但是“专接本”学生往往未被纳入党团管理对象范围。这大大打消了一些积极要求进步、思想上要求与党组织靠拢的学生的积极性,这与提高“专接本”学生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五)学生管理特别是心理管理的缺失

“专接本”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容易成为管理的盲区。相比较专科阶段的学习,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任务重,同时又面临工作岗位和毕业文凭的双重压力,学生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不在少数,而在校园里缺乏相应的心理疏导机制。

四、完善“专接本”制度管理的举措与建议

(一)突破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瓶颈

“专接本”的教学效果体现在课程通过率上,在教学管理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师资队伍。但是现有的体制下,仅靠经济杠杆已无法保证现有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希望学院能在“专接本”教师的选聘任留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如能与教师的职称评审挂钩,其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能纳入现有职称评审体系中,这样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教职工想方设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渠道的推荐

“专接本”虽然文凭是纳入成人教育体系的,但是又有别于社会自学考试,在“专接本”学习期间,学生放弃了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这方面的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锻炼,这阻碍了就业。所以,笔者觉得学校有义务在责任和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把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纳入就业管理体系中去,加深对就业政策的了解,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学生的党团建设

大多数“专接本”的学生是来自不同的班级的中坚力量和进步分子,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能力相对于其他同学也是比较强的。在专接本学习的过程中,对这类同学进行思想教育,给他们在学校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班集体建设,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调动他们参与班集体建设、分院的党团工作的积极性,这对在校的低年级同学也能起到示范和激励的效果。

(四)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专接本”学生比起其他的同学面临着就业和学习双重的心理压力,往往在这两者之间摇摆或是在学历的认可中也会处于矛盾状态,在理想和现实、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找不到平衡点,这样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问题。这方面容易被学校和同学忽视,所以希望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能把这类群体纳入工作范畴,重视“专接本”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自信学习。

(五)强调学生的校园安全问题

学生的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专接本”学生因为过多强调自我管理,所以容易形成校园安全管理的真空区。这对学校的管理来说是一种隐患,建议学院强调“专接本”学生的校园安全问题,对于“专接本”的学生校内外活动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特别对于在外兼职学生要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学生出现安全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永清.关于高职高专“专本衔接”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2] 刘任熊. 综论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制度[J]. 当代职业教育,2010(2).

[3] 翟梅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