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

[摘 要]地方性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该如何面对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激烈竞争的挑战,找准自己的定位,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下去,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从目前地方性本科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态势来看,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新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要求;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从巢湖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探讨地方性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高校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C9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099-02

一、引言

从当前地方性本科高校应用型办学转型的大趋势、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和对外语学习“费时低效”的误解来看,目前地方性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办学还存在较大困难与不足,主要体现在:1.英语专业大部分是从原来专科或师范专业升格而来,总体底子薄,基础差,不利于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2.课程体系大多是“拿来主义”,是老牌高校课程体系的简化版或改良版,整体设计已明显不符合当代社会对应用型办学的发展需求;3.原有的课程结构不尽合理,课程设置缺少创新和特色,教学内容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针对性不强,严重影响了外语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张绍杰(2000)认为英语专业面临的危机主要来自四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非外语专业的挑战,二是来自相关专业的挑战,三是来自专业内部的挑战,四是来自社会发展的挑战。[1]

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回顾

(一)“外语+专业”创新人才复合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明确提出了新世纪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这类模式,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基本技能,使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既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又能熟练地掌握外语语言能力及运用能力。陈新仁(2003)发现外语专业类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几方面的知识:专业外语知识、第二外语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百科知识等。[3]这种培养模式由于对学生和学校的要求较高,所以国内的高水平院校或各大外国语大学基本采用。

(二)应用型人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因此,要求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三)双语复合型。主修外语专业的学生,其学业必须达到本科毕业水平;辅修语种,需按要求参加全国专业四级统考。该模式受到高水平院校的外语专业和各大外国语大学的青睐。如南师大采用了“英语+X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英俄、英日、英德等双语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主辅修复合型。此模式为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开设辅修专业。学校给辅修系列课程合格者颁发辅修证书,用来补充主修专业。就高校和学生对象而言,此模式覆盖面更广,更易普及,较早就应用于我国各大高校。

(五)“外语+职业资格证书”模式。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是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也为高等院校强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力度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三、课程体系调整具体做法及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于根据英语教师行业需求和培养目标,重新构建符合应用型办学定位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英语专业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结构层次分明、模块功能明确、课程整合优化,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的体系。调整后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大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4]

(一)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由四大模块构成,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大类教育课程模块、教师教育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

该体系的特色在于专业课程模块力求打破学术教育课程框架,重构专业课程,突出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实行英语学科内分流培养,培养学生具备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专业课程模块包含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开设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另外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现状和我校服务区域的实际,设置了2个专业方向:语言文化方向和应用英语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力求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学生就业。

(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学校的应用型定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实践并重,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因此在方案制订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减少理论课课时,创设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突出了应用型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新设了独立的实践课程,把原来的英语口语调整为实践课程,在核心课程英语听力的基础上开设了高级英语听力和英语演讲等实践课程,除了独立的实践课程和独立的实践环节训练之外,还开设了一些以理论课程为主,兼带课内实践性训练的理论课程,如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和汉英翻译理论与技巧,也有在实践环节中穿插的理论教学,如英语演讲等。应用英语方向开设了科技英语翻译、英语时文翻译、口译和英语应用文阅读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契合市场上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求。通过调整,改变了过去英语专业实践课程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局面,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丰富,层次多样,实践环节课时(学分)占全部课程比重大幅增加到31.89%。

(三)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体系除理论课程的通识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培养外,还有独立开设的素质拓展、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环节。英语专业注重以竞赛和科研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比赛等。此外,学生可积极申请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获得各种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构建课堂理论学习、实践实习和素质教育 “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快速提高。

四、几点思考

(一)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立问题

1.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绝不能降低外语基础能力培养,相反恰恰要加强。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全面发展问题,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适应当前社会和将来工作需要的前提,是培养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基础。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注意应用性知识的引入,如对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不同层面的介绍。

3.逐步加大网络课程教学,在学校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网络平台上,加大供英语专业学生扩充知识量、拓展专业技能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实现师生实时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从2003年升本以来,教师队伍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从年龄、学历和职称等指标来看,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一般偏低,教师中能够适应实践教学的数量比率总体上还不高。大量年轻教师从高校(主要是研究型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尚不能成为实践教学的专家能手,更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今后一方面需要加快引进短缺的应用型师资,加强外聘企事业人才授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现有师资队伍培训进修的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挂职锻炼。

(三)产学研问题

由于受到英语学科专业本身的限制,产学研很难落到实处,产学研的合作渠道不畅通,合作方式有限,不能收到理想的效益。今后将积极走出去,开拓与外贸、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真正实现应用性研究和发展。

五、结语

巢湖学院外语系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紧密围绕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遵循英语学科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就业为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能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复合型外语人才。其培养需要与之相符合的课程设置,当然也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新教材、新教法,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 注 释 ]

[1] 张绍杰,杨忠.高校外语专业在新世纪面临的危机与对策[J].外语界,2000(3):2-7.

[2]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陈新仁,许钧.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理念与内涵——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03(4):2-6.

[4] 巢湖学院外语系2013级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