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静 陆琪 付银莲 文斌

[摘 要]课程思政工作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在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一定难度等问题。将数学核心素养与“三农”情怀融合的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课程自身建设与改革的需要,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更是适应我国未来“三农”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三农”情怀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8-0081-0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7年以来,中共教育部党组协同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文件,都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2022年8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强调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大学数学是大学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笔者所在院校是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基于学校的农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重构课程内容,搭建广阔的信息化数学教学平台,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其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是实现“三全育人”极为重要的工作抓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必然遵循。目前,我校努力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教育主体的非全员性、教育过程的断裂性、教育途径的单一性、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两张皮”等问题也逐一呈现[3]。以我校为例,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立德树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然而部分教师政治理论水平较低,缺少政治敏锐性,还有部分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不强,缺乏激情,只教书不育人,没有真正意识到“教书”与“育人”的协同关系,片面地认为价值引导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与任务,忽略了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如盐入水”地进行思想启迪和引导。

(二)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不足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虽然现在专业课程越来越重视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兼顾德育教育,但是部分课程教师人文精神素养、专业视野等的局限,使得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特别是部分理工科教师考虑“育才重器”的多,考虑“育人育德”的少,存在“专”上到位、“红”上不足的问题[4]。

(三)在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存在一定难度

一方面,大学数学课程中如何将思政元素穿插、融入数学知识的讲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应该密切关注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及社会现实需要。特别是本课程结合本校农业特色、兼顾服务“三农”的课程培养目标以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等因素,使得教师在大学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更具有挑战性。

(四)教学手段创新不足,课程思政效果不理想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与教育信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但是部分课程教师没能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性格、学习特点,以创新、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关注[5],导致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效果不理想。

二、数学核心素养与“三农”情怀融合的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与方法

适应未来“三农”发展的需要,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高等农林教育担负的时代重任。我校大学数学课程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贯穿服务“三农”初心,秉持培养“三农”情怀,推动课程体系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大学数学课程中思政元素与数学知识有机融合的实施路径改革

挖掘大学数学课程中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导数、中值定理、积分、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等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研究其与相关知识点结合的课程思政融合方式与实施途径。对标“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从问题出发,结合教学体系建设,以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融入教学评价为重点环节,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以及“三农”情怀的培育,搭建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形成教学育人闭环,具体如图1所示。

(二)思政元素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

本课程不仅要注重讲授大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要开展以问题探究为主的课堂互动学习,强化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同时重构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农业、生态、现代生物等特色案例,重点突出数学在现代农业与现代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同时,课程重视在教学中进行培根铸魂与价值观引领,将优秀的数学家、科学家的名人典型事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与数学理论的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本课程还充分发挥课程团队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将最新研究成果带入课堂,增加了应用拓展的内容,体现了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一体化”教学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

为了构建上述思政元素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将大学数学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思政内容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发挥育人功能,具体可以从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第一,探索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现代科技、智慧农业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途径,体现授课内容的先进性、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在农科专业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农科特色巧妙地嵌入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向学生传递数学思想和理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结合数学建模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大学数学中理论与方法在农业、生态、现代生物、经济、密码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科技、社会和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到伟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所说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这句话的含义,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念。

第二,探索如何将我国数学从古代到现代取得的成就、对世界的贡献以及数学家(科学家)的事迹等融入教学内容的途径,使学生学习我国科学家爱国奉献、投身科学和勇攀高峰的品质,感悟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性的家国情怀、赤子般的爱国之心和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从而树立民族自信、激发爱国热情。

第三,探索数学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牢固树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特别是理论数学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卡脖子”问题就是卡在基础学科上,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

(三)基于“新农科”的全链条全要素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

大学数学课程将从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专题讨论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集中授课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将思政元素穿插和融入专业知识学习中,做到思政寓于课程、课程融于思政。要深入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半径扩大化,从而建立和谐开放、灵活多元、“重基础宽口径”的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6]。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数学学科与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现代农业等现代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研究热点与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制成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前沿知识,接触学术前沿领域,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助于本专业科学研究的极好工具[7]。通过课堂专题讨论等教学形式,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查阅文献、制作PPT、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这些举措还促进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极限思想以及无穷小量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第二次数学危机的产生和解决的数学发展史,让学生结合数学家坚持不懈、敢于质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等方面谈收获;在讲授线性方程组时,给学生展示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在抗疫物资优化配置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精神。

(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交融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8],以通过评价提高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达到促进学生学业提升的目的[9]。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评价主要体现在增加评价工具功能、创新评价工具、优化评价管理、提升评价质量和拓展评价结果等方面[10]。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可利用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平台,多角度、多元化地将思政元素与案例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并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教学评价体系。此教学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过程性和实时性,它涉及学生线上与线下学习、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环节;结合信息化教育教学平台上的全程化学习、智能显示数据分析结果, 可实现学习数据的实时查询,使教师能够不断完善系统自动评价、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学生发展反馈功能与学生发展激励功能。

三、结语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将数学核心素养与“三农”情怀深度融合的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工作。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教师育人能力和学生满意度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显示该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我校大学数学课程以农业特色为底色,秉持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教育理念,对标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品格素养三个层面的思政育人目标,深入挖掘和运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构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集中授课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2).

[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7年工作要点:摘编[J].思想教育研究,2017(4):3-4.

[3]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4] 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5] 刘浩,王楠.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3):27-30.

[6] 曹静,孙良媛,房少梅.“互联网+”时代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设计[J].教育评论, 2018(6):132-135.

[7] 曹静,房少梅,袁利国.农科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 2017(12):30-32.

[8]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07-01)[2020-07-28].https://www.eol.cn/news/yaowen/202007/t20200701_1736125.shtml.

[9] 雷新勇.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考试,2020(9):10-14.

[10] 张志祯,齐文鑫.教育评价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赋能、挑战与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21(3):1-11.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