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黄裳 徐新海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合格小学教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调研发现,传统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教学缺乏体系与针对性、学科竞赛未充分发挥功能、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资源不够充足等诸多问题。课题组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整体构建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加强课赛融合、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民办综合性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1-0074-03

实践教学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合格小学教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亦是专业师范认证的一个重要指标。深入了解实践教学现状、不断改进教学,是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师范认证的必然要求。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课题组以一所民办综合性大学BCU为例开展了深度调研,此调研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此类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实践教学现状调研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为深入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课题组采用了问卷和访谈两种调研形式。问卷调研的对象是BCU小学教育专业四个年级的本科生。问卷由4个部分组成:基本信息、个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意愿、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校外专业实习实践。问卷从实践教学的内容、路径与方法、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实践教学现状展开了调研。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发放,共回收277份,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100%,参与调研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75%。课题组与承担专业实训项目的5名专职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主要围绕学科竞赛、专业实习、课堂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保障措施等进行。每个受访者的访谈内容不同。

(二)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和总结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缺乏体系与针对性

学生问卷显示,59.21%的学生认为教师需要提升实践教学指导的针对性。这在教师的访谈调研中也得到了验证。通过与教师访谈发现,专业实践教学训练并未从学生学情出发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没能做到既有体系,又有针对性。比如有些教师在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小学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就开展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实训活动;又如大三第二学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授课教师不把如何处理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当作教学重要内容,反而把教姿教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进行反复训练。调研还发现,三个年级不同课程的实训项目能力训练内容较为相同,未能体现实践技能的螺旋进阶式培养。

2.学科竞赛未充分发挥功效

学科竞赛在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调研结果显示学科竞赛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不到专业学生人数的一半,只有41.88%的学生认为学科竞赛能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负责学科竞赛的教师提出:每个班只有3~5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超过半数学生始终处于不关注、不参与的状态。二是专业组织参加的学科竞赛项目不多,仅参加了五类学科竞赛,一些师范院校的高规格全国性教学技能大赛均未参加。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评价对教学有着导向、诊断、调节、甄别、激励等诸多功能,然而当前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发挥相应的功能。一是对于实训项目的教学,专业并无明确完善的评价标准。很多实训项目是分组进行的,作业也是分组提交的,评价也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这就难免会存在部分学生浑水摸鱼、蒙混过关的情况。二是实践课程缺乏完善的评价方式,如专业岗位实习采用的是行业指导教师与专业指导教师分别打分、写评语,然后取其平均分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从调研结果来看,部分行业指导教师没有认真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写评语、打分;部分专业指导教师因未跟随学生进驻实习学校,只能依据学生最后提交的实习手册、学生自己的描述以及与行业教师的沟通进行评价,这种评价难免缺乏客观性。

4.实践教学资源不够充足

实践教学资源是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然而当前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一是实践教学师资匮乏。当前专业仅有1名具有2年小学教育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虽有来自小学一线的兼职教师,但队伍并不稳定,且未达到师范认证要求的人数占比。二是校内实践教学基本设施不足,目前专业仅有一个微格教室,没有三笔字、口语训练等实训项目所需的实训室。三是校外实习基地不多。近几年来,由于专业参与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招生计划”,学生人数大幅增多,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四是实践经费不足。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小学进行观摩、实习、实践的费用较少,用于开展实践教学的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实践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1.受学校、专业办学条件所限

BCU是一所民办综合性大学,学校所有办学经费均为自筹,教育学院是学校的一个二级学院,此前无师范办学经验。小学教育专业是在教育学基础上新申请设置的。正因如此,专业无论是在办学经费投入,还是办学经验、基础教育方面的社会资源、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地方师范大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践教学师资短缺等问题的出现。

2.专业尚未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办学时间短,小学教育专业尚未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体系不够明确。这就导致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无法做到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教师无法根据整个实训教学体系来设计实践项目能力训练内容,无法实现课程间互相配合、螺旋式进阶。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完善,与此相匹配的评价体系自然无法构建。

二、实践教学的改进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专业认证标准》)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理念,尝试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以此提升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一)整体构建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处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地位,明确的培养目标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开展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参照《专业认证标准》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整体构建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将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通用职业能力,包括表达与交流、沟通与合作、组织与协调能力。二是教师职业能力,包括教学基本功(“三字一话”)、教学实践能力、班级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五项能力。三是教师职业情感,包括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三个方面。以上目标还可以细分为更具体的目标。根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其中,重点为教育实践,包括观摩实践、模拟实践、课堂教学实践、第二课堂实践、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以上内容还包括诸多更为具体的内容。社会实践则包括社会调研、社会活动两个方面。基于整体构建的实践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对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进行统筹规划,由此将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内容落实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

(二)加强课赛融合,发挥学科竞赛促学、促训功能

课赛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教学模式符合行业、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将学科竞赛内容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将学科竞赛与学习技能、岗位练兵紧密结合,将学、练、赛融为一体,以竞赛为契机,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实现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要真正实现课赛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训,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选择符合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学科竞赛,将竞赛与课程相融合。二是基于课赛融合的教学模式,重新修订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等,确保能真正地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三是根据课程、教师自身情况,组建学科竞赛团队,由团队教师发布赛事信息,组织开展参赛培训、选拔、推荐等活动。

(三)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小学教育专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是构建量化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可按照目标层、能力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进行分层设计[1]。需要指出的是,以上4个层级中的下一层级均是上一层的具体化与细化;各层级中的各项指标权重并不相同,均需要根据其在所在层级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加权赋值,给出每一项的权重系数。二是关注过程性评价。为专业学生建立记录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教师技能培训考核和比赛等实践过程的电子成长档案袋。专业教师可根据成长档案袋实时了解学生实践中的表现、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和及时指导纠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潜能优势,推动其技能提升。三是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采取教师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共同评价的方式。四是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鉴于实践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同的实践技能训练宜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五是评价标准多层化。对于相同的实践训练内容,不同年级的训练目标不同,由此决定了评价标准也不同,即四个年级的实践能力评价标准与指标应随年级的变化而不断提高,以此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四)获取更多的资源,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健全的保障机制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开展的前提条件。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增进专业教师尤其是实践教学教师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的了解,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保障。为此,专业应争取学校支持,加强实践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制订教师培养计划,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措施,有计划地实施实践课程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为专业教师尤其是实践教学教师深入小学教学一线提供政策支持,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实施。与此同时,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或优质小学合作,从中选聘有先进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实践经验、较强教研能力的一线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制订兼职教师工作规定与绩效考评方案,从政策上明确兼职教师的工作任务、工作考评方法。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加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一是参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按照每20名实习生配备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要求来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2]。二是重视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制定基地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不能把基地建设停留在签订实习实践合作协议上。专业和实践基地应找到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契合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专业应与基地校在教育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理论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助力小学开展教科研活动。而基地校除为专业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外,还要派出优秀行业导师指导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和论文撰写等,此外还可与高校教师积极开展协同教学,让专业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更切合小学教育实际。

三、结语

民办综合性大学如果不能落实以上举措,将不利于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最终有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因此,无论是专业,还是学校,都必须有排除万难,争取一切可能资源,健全专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决心。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金鑫,芦颖. 师范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23(15):93-9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11-08)[2023-0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

18535.html.

[责任编辑:苏祎颖]

[收稿时间]2023-06-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城市学院2020年教科研重点课题“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YB2020101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许黄裳(1978—),女,湖南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