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莹

俄罗斯是一个书香国度,国民历来都有着阅读习惯,在地铁上、公交上、公园里随处可见捧着书认真阅读的人,而他们尤其注重的是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近年来,俄罗斯图书市场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了鼓励作家创作,也设立了不少儿童文学奖项。在众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共同努力下,俄罗斯的儿童图书产业蓬勃发展,为生活在俄罗斯的孩子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是俄罗斯国歌的词作者,以“谢尔盖·米哈尔科夫”名字命名的青少年最佳文学作品国际大赛于2007年由俄罗斯文化基金会和俄罗斯儿童图书理事会设立,每两年举办一次,截至2018年已经举行了六届。大奖赛要求作品的中心主题是展示现代青少年的道德面貌,探讨青少年在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上所存在的一些紧迫和热门的问题,反映青少年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思考,是当代俄罗斯青少年文学作品的“风向标”,许多优秀的青少年文学作品都在这一奖项的评选过程中脱颖而出,这一奖项也引领着俄罗斯青少年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获奖作品的阅读,就会发现,俄罗斯儿童及青少年文学最看重的作品特质就是对儿童及青少年成长的关注,成长故事类的作品在这一奖项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细细品读,可以发现能够在大奖赛中脱颖而出的作品都有着一些共同之处,也代表着当代俄罗斯青少年成长故事类童书的某些特征。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从历届获奖作品来看,描写青少年成长故事的作品更胜一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现实生活为土壤,最大化地还原生活原貌,同时也适度发挥想象力,添加虚构化的情节。以贴近生活的故事引发孩子共鸣的同时,提高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如第四届米哈尔科夫大奖赛的获奖作品《忧郁快乐的小矮人》,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的学校、家庭生活,作者选取的生活片段都是小朋友们再熟悉不过的:在学习以及与小朋友们相处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家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教会孩子生活哲理,帮助孩子实现梦想,但平淡无味的生活往往需要一些调味剂,作者在其中加入了一些“奇幻色彩”——把这个主人公男孩的身份设定为一个音乐天才,他能就眼前看到的景象源源不断地在脑海里浮现出与环境气氛相一致的音乐旋律,没想到,这难得的音乐天赋反而阻碍了他的音乐学习之路,使他无法安心完成常规的练习。最终在爸爸的帮助下,小男孩才克服了困难,顺利地在音乐之路上继续走下去。

再如第三届大赛的获奖作品《大幕或……闲人请进》,描写的同样也是最普通不过的校园生活:一个喜欢话剧表演的孩子为了参加学校新年晚会的排练,向妈妈撒谎说是去和同学一起补习数学,最后数学成绩不及格受到了妈妈的批评。这样的情节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千篇一律,但其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整个故事背景的设定,作家选取的主人公是一个热爱话剧,热爱表演的孩子,在中国的文化中,话剧表演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小众领域,而其虚构性的情节就是主人公男孩身上与生俱来的表演天分,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赏识,他的所有表演都能获得老师、评委的一致好评,故事情节的走向也有着戏剧性的巧合。此外,书中涉及的话剧表演领域的人和事对于中国的小读者来说都是新鲜而有趣的。作家把最平淡的生活放在一个有一定传奇色彩的故事框架下,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

不仅获奖作品有这样的特点,很多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品都有这个特色。最贴近生活的片段描述和新奇魔幻的情节相结合,既能很好地诠释儿童文学的使命,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儿童文学应有的作用。

点滴之间 感悟人生

俄罗斯青少年成长故事作品的第二个显着特点是将生活哲理隐藏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当中,以一种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悟出生活哲理。

我们都知道,儿童文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引导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但过于浓厚的说教意味会降低作品的可读性,无法吸引到孩子们,对孩子们的教育启示作用也就无从谈起。但米哈尔科夫大奖赛的获奖作者会很巧妙地把这些藏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中。

如在《忧郁而快乐的小矮人》这本书中,主人公小男孩对爸爸买回来的一幅旧画着迷,这幅画的内容很简单,只画了一个戴着帽子的小矮人,但他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从远处看和从近处看,小矮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表情。随着距离由远而近,小矮人由笑变哭,小男孩好奇地问,为什幺不是由哭变笑。爸爸耐心地答道,因为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我们站在远处看别人的生活时,仿佛一切都是美好、幸福的,但当我们靠近他们时,就会发现,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生活难题,都有自己的烦恼,然而重要的是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不能被困难所打倒。作家就是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人生哲理一点点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

另一部获奖作品《通向月亮的门票》以主人公尤拉的自述为线索描写生活在孤儿院里的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孤儿院里艰苦的生活、孩子们脆弱敏感的心灵都令人为之动容。作家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藏在了这些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孤儿在一起学习玩耍,甚至有些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们相互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故事,共同成长进步,有些人被好心人领养,而有些则一直生活在孤儿院,他们学会了与人相处,也学会了承受离别。在最终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生活的磨砺最终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枷锁——他们不再怨恨自己的父母和身世,明白面对生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宽容和谅解,学会享受眼前拥有的一切,生命如此短暂,应该把时间留给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悲伤、难过和怨恨。过好现在的每一分钟,才是在真正地生活。

当小读者们读到这样的故事,感受到的不仅是温暖和幸福,还有支撑这些孤儿们走下去的坚强以及他们与生活和解的方式。小读者们能够从一字一句和缓缓流淌的点滴生活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再如,在俄罗斯儿童文学中,有一类作品所选取的题材很特殊——战争题材。战争这个话题对于儿童来说太过于沉重,所以我们通常会避免与孩子们谈论。但往往孩子们的心灵更为敏感也更为好奇,在遇到这样的话题时,他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这时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要做好对孩子们的引导。俄罗斯人从来不逃避跟孩子们谈战争,但他们会从另一个角度与孩子们谈论。如艾拉·福尼亚科娃的《那个冬天的面包》这本书,其中描写的对象就是处在战争中的孩子们,描写他们生活的艰辛、吃不饱肚子的辛酸以及周围亲人相继离去的悲伤,但同时也会描写他们在战争中“苦中作乐”,始终以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不幸。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孩子们,也许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不怕苦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俄罗斯经典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同样也有这个特点,如基尔·布雷乔夫的《阿丽萨的生日》这本书,阿丽萨这个勇于冒险、经常进行太空旅行的小女孩在俄罗斯已是家喻户晓,布雷乔夫创作的这一系列作品已被翻拍为动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从表面上看,这一系列图书讲述的是阿丽萨的太空冒险之旅,但其中仍然饱含着作家想要为小读者们传递的生活哲理——阿丽萨遇到困难时从无助地哭泣、不知所措到勇敢面对,阿丽萨从一个在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庇护下的温室花朵成长为独立懂事、勇敢坚强的小女孩。

特别关注 引发思考

俄罗斯成长教育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第三个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关心特殊群体。在历次米哈尔科夫获奖作品中,有很多书都是以特殊群体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

《维肯季,你想活下去吗?》这本获奖作品以医学院的孩子们为描写对象,讲述医学院的孩子们在医院实习时的成长过程。实习生萨尼亚对一个身患绝症的女病人产生了特殊的情愫,在这位女病人去世的时候,他甚至想要放弃医生这个职业,但最终克服了心中的障碍,继续从事这份伟大的职业。有一位病人在一次事故中被卷到了机床里,但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可是令她难以接受的是,她过去的容貌已不在,一头秀发再也无法生长。女实习生奈莉为了帮助病人走出忧郁,剪掉了自己喜欢的一头秀发送给了她……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小说中上演,而一个个病人的故事更是尖锐地反映出了社会问题。

探秘心理 引领成长

这类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尤其是对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细致到位。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俄罗斯文学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文学风格。

如维克托利亚·列别杰娃的获奖作品《西伯利亚的鸟鸣》,这本书生动描绘了11岁的少年雅罗斯拉夫在西伯利亚度过的一段难忘而特别的假期生活,但在最初听说要去小姨家度过暑假时,他是那幺的失望和懊丧,毕竟这与爸爸妈妈对他许诺的迪士尼乐园可谓是天差地别。

“不负责任”的小姨玛丽娜做事总是违背父母的意愿,让他们升天吧!第一,她考取了这所美术学院,不是靠做正经事养活自己,而是学会了涂鸦,泥塑。第二,三年级结束后她认识了“怪人”——他姨夫,就匆匆忙忙出嫁了。匆匆忙忙出嫁,抛弃学业,完全不管不顾。如果是正常人倒好,其实,根本不是:姨夫米沙是一个“鸟类学家”!当雅罗斯拉夫第一次听到“鸟类学家”这个单词时,他以为,这是失败者的一种职业,类似园丁或者保洁员。但是,当他知道鸟类学家就是整天研究鸟类的时候,彻底惊呆了。但是,最可怕的是,这两个不负责任的人,小姨玛丽娜和姨夫米沙都是“怪人”,他们爱生孩子。

作家完全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表达出了雅罗斯拉夫当时心中的不情愿,以及由此转化而成的对小姨和小姨夫的抵触情绪,读起来非常生动,仿佛就像一个孩子在诉说自己的心声。

再如俄罗斯着名作家尤里·涅奇波连科的作品《“联络”长官》,这是一部关于父亲的书,虽然书中讲述的都是关于父亲的生活琐事,但并不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作家回忆起小时候的爸爸以及爸爸对他的关爱和陪伴。他的爸爸是一个飞行员,那时的爸爸才三十多岁,头上还没有几根白发,那时的爸爸在他心目中是那幺的高大,爸爸和他一起做游戏,陪伴他成长,教会他辨别是非曲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小孩子的视角展现出来的,作家深刻细腻地刻画了小孩子的心理活动。如书中收录的《工具》这篇文章,主人公小男孩对爸爸的工具箱充满好奇心,经常把其中的工具拿来当玩具玩,而每次工具遗失时,爸爸总是会严厉地训斥他,和他谈话,小男孩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作家这样描写与爸爸谈话后小男孩的心理活动。

“有时候丢失的东西会自己突然冒出来,有时候却永远也找不到了……但是,只有我弄丢了特别重要、爸爸工作时需要的工具时,爸爸才会真的生气。虽然我做错了事,但是每次到这种时候,我都很难受,很不喜欢爸爸和我的谈话。上帝啊,不应该因为这些东西而怪罪别人!不知道是哪个坏家伙想出来,当孩子们做错事情的时候要惩罚他们?要知道,惩罚比原谅造成的伤害会大一百倍——因为那样会让像我一样的孩子心里充满仇恨,然后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惩罚更小的孩子。”

作为一个成年人,看到小孩子会有如此深邃的思想可能也会感到惊奇,但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的笔触就是这样尖锐敏感,他们总是能够用文字的力量去触动人心。

俄罗斯作家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其实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关注,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让孩子们了解自己,在共鸣中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着处理自己的情绪,更能够让更多的成年人更加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在他们迷失、困惑、苦恼的时候及时地做出恰当的帮助。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儿童及青少年读物在培养孩子们重要品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也应当更加关注青少年群体,希望国内童书市场能够吸收更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为中国的童书市场带来新的思想碰撞和无限可能。

作者单位:中国文字着作权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