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宁

自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素质要求愈来愈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愈来愈受到高校重视。多年来,高等教育界正在逐步丰富与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在理论深化的基础上,各高校也积极采取创新性措施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徐州工程学院自2014年起开展“读讲一本书”工程,致力于打造阅读文化,“阅读文化研究就是为阅读提供理论和实际支撑”,从“学校用心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两个互动角度中践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读讲一本书”素质提升的逻辑

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和高等教育学“高校人才培养”两条逻辑的指导下,开展“读讲一本书”工程,为在校大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一个框架性的双线互动提升的方式。

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里的“全面”既可以是人的需求的全面,也可以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则是指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人的体力、智力和个人禀赋,还包括社会能力、个人潜力和现实能力。

从“高校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高等学校的职能包括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知识和为社会服务,其中培养专门的人才是重中之重。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后,走入社会,为人类社会发展、自我发展贡献知识与技术力量。那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能力。高校作为大学生个人能力的“炼丹炉”,通过专业教育、第二课堂、朋辈交往、认知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这既是对大学前所拥有能力的升华,又是对进入社会所需能力的演练。

“读讲一本书”工程的主要内容

2014年,时任徐州工程学院校长张新科提出“五个一”工程,积极倡导“幸福生活观”,引导学生践行“读讲一本书、熟识乐理知识或掌握一种乐器、爱上一项体育运动、参加一个科技创新团队、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素养提升“五个一”工程。其中,“读讲一本书”工程自开展以来,以“读讲”阅读模式为核心,扎实推进各项活动。所谓“读讲”,即指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还要与他人进行分享。经过近六年的实践探索,打造了课堂内“读讲”与课堂外项目“读讲”相衔接的“共享阅读”模式,由此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方面,课堂内团队“读讲”。“读讲”阅读模式课上依托必修课程《大学语文》,选取10本文学类书籍、5本历史类书籍和5本哲学类书籍共20本书进行讲授。“大学作为先进思想的策源地与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荐书育人的职责与使命,大学生这一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养成、人生发展目标转向的关键时期,为大学生‘择选书,荐好书并引导其‘读荐书,多读书,不仅是满足大学生阅读需求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在讲授课时之外设置8学时的“读讲”实践课时环节。在实践环节中,教师把班级学生按照自由组队方式成立“读讲小组”,每一个小组每个同学阅读自己所选的书籍后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解,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读讲”,使学生真正做到“读懂一本书,消化一本书”。

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要结合PPT,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深化书的内涵,参悟作者的思想,升华意义。“读”书的过程不是最终的目的,“读讲”模式最重要的是通过“读”的理解——好比信息输入的过程,再通过“讲”的形式进一步把作者的文字与自我的感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进行输出。输出后,由教师与同学对学生“读讲”进行点评。这是学生学习—内化理解—外化输出—反馈提升的连续过程。这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去“读书”这样一个过程,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

另一方面,课堂外活动“读讲”。通过课堂内的“读讲”让学生学习一种新的读书方式,完成第一次闭环,同时在校内组织全校范围内的“读讲”活动开启第二次层级闭环读书共享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既可以参与竞赛模式的“读讲”活动,也可以参与项目模式的“读讲”活动。比如徐州工程学院曾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品读红色经典”读讲一本书比赛便属于竞赛模式的“读讲”活动,每一个学生通过层层选拔后参与最后的“读讲”现场决赛,所有同学都可以到比赛现场观看选手的解读与自己解读有何不同,从而寻找差距。项目“读讲”模式有师生的读书沙龙、座谈会,都体现了“读讲”的共享提高。

“读讲一本书”对素质提升的实践意义

一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书籍给人以启迪,通过读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徐州工程学院开展的“读讲”活动中,曾有一期“红色文学”专题,在“读讲”活动中,同学们用真情实感表达对书中观点的认同,教师结合实际生活点评阐述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另外,观众也被选手的表述深深感染,思想得以传播。

二是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是一个跨越的学习阶段,高中学习主要以应试为主,而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自我思考、自我管理。从高中到大学,阅读也发生了很大的跨越,中学时期学生进行自由阅读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同时也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而进入大学后,学生阅读的范围更宽泛。在自由阅读的前提下,“读讲”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在浩瀚的阅读世界寻找一本好书,更要求学生有独立思考、自我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书中内容,通过判断来修正自我认知体系,通过验证和反思来产生独立思考能力,产生新的认知和心理认同。

三是提高学生表达沟通能力。“读讲”模式与其他读书不同之处在于把综合素质的培养嵌入读书中,落脚点在于“讲”,以清晰的“讲述”为目标导向,要求读书的标准不仅在于内在的思想,更在于外在的表达。在所思与所述的过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所述为所思内容,所思如何表述为所说这样一个过程。不仅如此,学生在讲述之后接受教师与同学的点评与提问,在互动交流之中,双向沟通与表达能力也得以快速提高。总的来说,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双向沟通能力在“读讲”过程中得到不断强化,这是未来学生进入社会并服务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

四是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水平。良好的心态需要稳定的心理素质,而稳定的心理素质需要后天不断的锻炼。人在孩提时期经常会因为一颗糖果喜极而泣,多数现代学生从小也缺乏磨炼,到了大学时期,心理素质仍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一上台会紧张以致思维阻塞、表达不畅。“读讲”模式依托《大学语文》课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式,要求学生不断熟悉讲述内容,训练台风与表达,在众人面前讲述自己读书的感受、生活的体悟与思想的变化,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读书心得。在不断的锻炼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强化,在进入社会后也能够尽快适应。

读讲阅读的工作机理

一是学校层面:形成全员“读讲”机制。徐州工程学院的“读讲一本书”工程全年常态化开展,并于每年四月结合“全民阅读日”展开系列主题活动打造精品活动,营造校内全员“读讲”的良好氛围。全员“读讲”机制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首先,学校出台相关制度文件。徐州工程学院出台了《徐州工程学院“五个一”工程实施意见》政策文件,同时还会结合时事热点等每年度出台“读讲一本书”工程的兼具创新与特色的具体指导意见。在制度支撑下,各部门规范运行,各司其职,创成良好合力,聚焦工程的全面、深度开展。

其次,教务部门与牵头部门合力推进课程改革。在“读讲”阅读开始之前,学校顶层设计考虑周全,以“读讲”阅读模式贯彻执行效果为目的,扎实开展调研,最终确定“嵌入式”读讲模式。即依托《大学语文》进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改革,增强《大学语文》的吸引力,同时完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良好衔接。

最后,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与自下而上的活动贯彻相融合以提升活动覆盖率。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是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依托,作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修课纳入学生学分体系,确保学生参与率;同时通过班级选拔、学院选拔、学校选拔的活动模式提高活动质量,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在学校举办的现场展示活动中表现自己。正所谓“见贤思齐”,广大学生参与其中,表现自我的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是学院层面:分工合作,确保有力组织。“读讲”阅读模式课内部分由教学组织负责,因作为教学活动具有良好的规范性。如何组织好课外的活动“读讲”便成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这主要依赖于二级学院的基层组织。由于是覆盖全校、重点突出的共享阅读模式,二级学院分工合作,在配合学校层面做好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读讲”活动。

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经验如下:首先是时间周期。校内“读讲”在每年下半年依托课内课程完成班级“读讲”,做到人人参与。在每年上半年3月举办学院初赛,推选参与4月的全校比赛。其次是活动宣传。活动前期通过个人写真海报、活动海报、微信推送、QQ空间、校内通知等多种形式营造氛围,活动中利用直播和现场两种方式进行宣传,活动结束后及时报道总结。再有就是及时总结调整方案。每年举办调研会了解师生学生对“读讲”阅读的意见,提高活动的吸引力,设计不同的主题,及时调整下一年度方案。正是在这样有力的组织下提升了学生“读讲”的兴趣,每年学生们都积极参与活动,活动热点和知名度连年提升。

三是教师层面:带头参与,给予专业指导。在整个“读讲”阅读模式中,教师的充分参与和指导是“读讲一本书”工程质量提升的保障,在教学环节和课外延伸环节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作为“读讲”分享人,可以提升“读讲”阅读模式的层次。大学校园举办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规模较大、有教师参与的活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心理预期和重视程度,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以期获得教师的认可,这样的心理让学生全力以赴去准备,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

教师对“读讲”给予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读讲”阅读最重要的在于学生对书籍思想的升华,以及结合PPT进行阐述和表达。但大学生在阅读量和理解力等方面有一定欠缺,需要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以达到触类旁通。教师对学生的“读讲”初步点评,提出优点缺点,以使学生明确调整方向。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可以提升学生与不同层次人物的沟通交往能力。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师生加强了思想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一个权威的存在,为以后大学生进入社会与上级、长辈的沟通交流奠定了基础。

四是学生层面:培养系统思维,对抗碎片阅读。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微视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信息获取工具。信息获取便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教育发出了挑战,尤其是在碎片化阅读的当下,因为时间的碎片化,信息内容的碎片化,使很多大学生放弃了长篇累牍型的阅读,而是追求“快餐时代”的阅读。但碎片化的阅读不易形成系统的思想,这是很多学者对于阅读的共识。

作为学生,要主动认识到这种浅阅读的危害,积极参与到“读讲”阅读活动中,与老师、同学一起养成深度阅读与系统表达的好习惯。“读讲”阅读模式要求大学生一定要通读全书,而且需要反复阅读才能达到“读讲”的程度,因此这就需要大学生增强自我的专注力,不被低俗的短视频、网文等不良信息打扰。学生应该借助全员“读讲”的活动共享读书心得,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脉络,通过全篇阅读了解作者所思所想,不断扩充自我知识体系。

总体来说,“读讲一本书”工程以“读讲”创新阅读模式,以“共享阅读”为核心理念,通过“读讲”模式从各方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论从高校人才培养角度出发,还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都很好地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内容相互贯通与融合,让学生在“读讲”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锻炼文本总结、PPT制作、自我表达、沟通交流、独立思考、心理抗压等能力,这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校“五个一”工程专项课题“读讲一本书”工程在大学生文化素养培育体系中的作用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WGYZX1913)。

参考文献

[1] 任翔. 中国阅读文化建设探讨[J]. 北京社会科学, 2020(10):4-14.

[2] 高地. 世界一流大学荐书育人机制比较及其启示[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 36(4):14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