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洪建

我曾在一次班主任沙龙中,把一位高一班主任设计的9月份四个班会课主题呈现出来:第一周,遵纪守规,因开学第一周需要进行基本的规范教育;第二周,尊师重道,因9月10日是教师节;第三周,学会学习,因班级逐步进入正轨,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第四周,爱国情怀,迎接国庆节来临。

我问在场的几位朋友:怎幺看这个设计?

有多个答案:

班主任很用心,根据不同周次设计不同的教育重点,且原因让人信服;

这就是系统化带班,对每个月的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化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周周有主题;

班主任的设计非常科学;

…………

观点很多,我仅列举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做一分析。

第一,这个班主任很用心。赞同。能把一个月的主题设计出来,是花了功夫的。我喜欢麦肯锡的思维原则:既要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而大前提是要发现“正确的问题”,这是做正确的事的第一步。成功的前提是做正确的事,这是个抉择的问题。抉择正确,将树立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抉择错误,就会背道而驰。

疑问:用心就等于正确吗?

第二,这就是系统化带班。不赞同。我们先明白一下什幺是系统。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定义:“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这个定义强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元素的整合作用。这个定义指出了系统的三个特性:一是多元性,系统是多样性、差异性的统一;二是相关性,系统不存在孤立元素组分,所有元素或组分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三是整体性,系统是所有元素构成的复合统一整体。根据系统的三个特征分析9月份四个班会课主题:首先主题具备多样性与差异性,但遗憾的是没有“统一”。其次,四者之间并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学会学习”与“爱国情怀”距离很远。最后,系统要求所有元素构成一个统一体,表格呈现的四个主题之间并不能构成统一体。

疑问:班会主题非要成系统吗?

第三,非常科学。不赞同。我无法用合适的语言去辩驳说它不科学,但我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理。如果说“学会学习”这个主题是因为初三到高一转变而需要的话,其他三个主题似乎每年每个年级都适用,因为每学年都有个“开学初”,每年的9月10日都是“教师节”,每年的10月1日都是“国庆节”。如果这个设计叫作科学,似乎这个科学也太套路化了。即使是“学会学习”,每个年级都不同,似乎也要每年都召开一次这个主题班会。从某一个主题来说,似乎符合科学。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某一次的班会课有效了,还用得着每年都开吗?或者说既然每年都要在9月开这四个主题班会,又何必罗列出来呢?

疑问:怎样才科学?

想起了2007年,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听我的语文课。课堂上突然飞进了一只麻雀,扑棱棱地折腾个不停,让我不得不停下讲课去赶麻雀。评课时,余老师严厉地说:“知道你这节课要干什幺吗?那就是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去教学,其他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此刻应该关注的。一个好的教师,绝对不会因为课堂上飞进一只鸟而影响课堂本身。即使这只鸟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优秀教师也会把飞鸟变成教育资源而完成自己的教育目标。”

余老师的这段话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一堂课必须有个明确的教育目标。不少老师上课,喜欢罗列好多个教育目标。一线教师都懂,一堂课不可能达成那幺多目标。如果说都达成了,除非是目标浮浅。核心目标明确了、达成了,就完成了核心的教学任务。

结论: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教育的科学。

第二层,一堂课的所有教育行为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目标是教学的导向,而教学行为的实施与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如果一个个课堂行为是珍珠,指向目标的那条线索就是串成珍珠项链的线。任何导致项链断开或珍珠赘余的行为都会破坏项链的完美。

结论:教学行为必须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行为系统,这是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第三层,课堂中的意外事件可以转化为目标服务的环节。意外的发生不可避免,但优秀教师一定懂得把意外转化成教学部件。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机智。

结论:意外事件的发生可以转化为指向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系统的一部分。

我们思考:

带班,是不是需要有个明确的德育目标?

带班,是不是需要一个行为系统支撑才有效?

带班,是不是会出现一些临时性事件打乱本来预设的节奏?

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答案每个人都懂。所以,带班,其实是上一堂大课。

反观文章开头的四个班会课主题,你能发现这位班主任的德育目标吗?不能。没有明确的德育目标,一个个零散的“事件”是带不好班的。他设计的四次班会课,无非是班主任做的四件事而已。时下班主任工作出现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带班无目标,被动跟班走。

你能发现这位班主任的带班行为系统吗?不能。因为四个班会主题根本就没有围绕一个目标来实施,所以构不成系统。

下一个“你能发现”不必追问,因为本来就没有目标,没有系统设计,就不存在“打乱本来预设的节奏”这个问题。没有节奏,何来打乱?

所以,上述这位班主任的这节“大课”是不合格的;用心不等于正确,班会主题需成系统。

那幺,怎样才科学呢?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可分以下几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选定学期目标。不要幻想一次班会就达成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长程效应”(李家成语)。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季度或者一个学期选定一个教育目标。例如杭州郑丽君老师带班第一季度的目标是“美”。

第二步,构建行为系统。围绕既定目标,设计一套行为系统,让系统行为的开展落实教育目标。例如郑丽君老师就把“美”分解为美人、美言、美事、美境等几个方面,从外在着装、言语涵养、行为美德、环境打造等几个方面入手,让“美”成为现实。

第三步,智慧转化临时性事件。每位班主任有自己的阶段目标与带班节奏,学校也有一些统筹安排或临时性事件,这些都会打乱班主任的预定节奏。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运用智慧,把临时性事件转化为目标落实的手段。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