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东

当前,由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和农村条件所限,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和教学点的师生流失严重,教师队伍亟待补充。创新教师培养形态、厚植地方公费师范生职业情怀,是培养立志扎根乡村、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扎实、综合素质高、“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重要前提。

一、抓牢课程思政建设主线,以崇高理想厚植师范生乡村职业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什幺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培养高校要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为乡村教育奉献力量的崇高理想。

坚持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传授相结合,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建设,构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课堂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多元育人体系。要充分挖掘教师教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价值,促使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让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和乡村教育理想牢牢扎根,并内化成为师范生的坚定信念和精神追求,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打牢专业理论基础,以扎实学识厚植师范生乡村职业情怀

教师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不仅具有增长学生素质和技能、见识和才干的外在显性价值,还具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永恒价值,即对个人的人格、意志、气质等方面产生重要的长远影响。也就是说,科学设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充分保障地方公费师范生扎实掌握专业理论,能够使其通过教育获得感厚植乡村职业情怀。这就需要加强乡村教育调研,依据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面向乡村教育实际需求,从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合理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让地方公费师范生在校受到全面系统的教师教育专业理论教育,扎实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带动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培养其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职业理想、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师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注重专业实践环节,以情境体验厚植师范生乡村职业情怀

实践教育是培养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职业情怀、专业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真实了解乡村一线教学实际,真切感受乡村教师职业的重任,增强对乡村教育的感性认知,丰富乡村教育情境体验。

一方面,面向乡村教学环境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建立完善以观摩为主的专业见习和师范生顶岗实习制度,安排师范生去乡村中小学及教学点支教;抓好教育研习,实习结束后对其实习期间的课堂观察、教学视频、调研工作及班主任工作进行研习并进行反思,让师范生在真实的乡村教育情境中理解未来乡村教师的价值和意义,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乡村教育情怀养成和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由师范院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等构成的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U-G-S”育人体系,从合作育人制度制定、合作育人机制形成和合作育人资源配置上保证地方公费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定向顶岗实习、实践“双导师”制、实习就业一体化等协同育人实效,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

四、培养师德师风,以职业理想厚植师范生乡村职业情怀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理想信念、言谈举止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师范生的职业认知、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拥有远大职业理想、崇高人格品行、渊博专业知识的教师往往具有强大的个人感召力,会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这就要求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要加强理想信念修养,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勇于担负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真正担当起人民教师应有的责任。

同时,教师要牢记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自觉遵守职业行为准则,既要坚守法律和国家相关部门所规定的教师职业道德底线,又要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师德,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五、完善管理机制,以职业自豪厚植师范生乡村职业情怀

当前,许多乡村学校面临着教师“下不来”“留不住”的现实问题,亟待各级政府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机制,真正使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使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一是完善地方公费师范生教育的招生培养制度,从生源上确保师范教育质量。根据乡村教育对教师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师范生招生录取制度,招生计划投放向农村倾斜,选拔有志于乡村教育的优秀学生按照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标准进行培养。二是完善乡村教师激励制度,稳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不断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改革乡村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对乡村教师的工资、职务、职称、津贴补贴标准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落实乡村教师住房优惠政策以及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待遇差距。三是完善乡村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教师职后发展能力。针对乡村教师需求,加大乡村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投入,建立起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与乡村中小学校(教师)三方协同联动的教师培训与教师考核、教师资格再注册和职务聘任等相挂钩的机制,使广大乡村教师获得不断学习、终身发展的机会。

(此文系2021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一中心、二主线、三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21年周口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实践——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