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瑞

“双减”政策的推出,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一次挑战,其目标就是通过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而探讨“双减”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也需要反思当下的全科师范生培养。全科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是决定其职后能否“教得好”“得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影响和制约未来乡村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根据当前“双减”对小学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全科师范生的培养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这里所指的教师职业能力是指全科师范生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双减”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的能力。

1.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准备和基础。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需要师范生熟悉拟任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特点,掌握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熟悉主教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并能够规范撰写教案。教学实施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实施课堂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过程。教学实施能力的培养需要师范生熟练掌握“三笔两画”教学基本功和课堂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等基本教学技能,能够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并实施课堂管理,能指导学生学习并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前提保证,教学实施是对教学设计的检验,并促进其不断完善。为适应“双减”对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要求,全科师范生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深入思考学生在课堂中学什幺、怎幺学,以及学的效果如何。要通过不断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升教学资源整合能力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并通过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等机会,逐渐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2.作业设计与完成能力

“双减”实施后,全科师范生的作业设计与完成能力也应相应提升。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作业的育人功能,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差异,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同时,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作业完成能力包括作业指导、批改、统计与分析,以及讲评等能力。作业指导环节要能够为学生创设适宜的作业环境。作业批改时不能仅仅指出错误、评分或等级,还要有批注,指出问题或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此外,还要掌握作业统计分析与讲评能力,梳理出作业中的错误并统计错误率,思考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发挥作业诊断学情的功能。作业讲评要及时且有针对性,可以采取集体讲评和个别讲解答疑相结合的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

3.特长与课程开发能力

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在课后服务中获得个性化成长。虽然一些有资质的社会机构也参与到了学校的课后服务中,但学校仍是课后服务的主体。对此,全科师范生的培养除了要注重主教学科的教学能力,还要加强其在文体和艺术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保证每人掌握一至两项特长技能。随着课后服务课程化趋势的推进,优质的课后服务课程将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亮点,而过硬的特长技能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设计能力,则是课程开发的前提。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学习背景、需求和特点,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确定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可以肯定的是,将来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会成为全科师范生职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点。

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打造人才培养全职业链

2022年9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要健全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的全职业链。全职业链强化了教师培养的供需对接,整合了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资源,贯通了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纵向联系,使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承担教师职业发展的培养主体责任。

2.成立高校人才培养联盟

《通知》提出,要跨校跨界合作,鼓励师范院校合作成立培养联盟,推动优质资源、实践基地共建共享,组织师范生交流学习。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加强了高校间的横向联系,推动了高校间人才培养内容的有效互通,并促进高校间展开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笔者所在的高校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开发等项目与省内其他全科师范生培养高校开展了多年合作,目前研发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系列教材在全国发行,后期将在师资共享和学生交流等方面扩大合作范围。

3.构建院校合作共同体

院校合作共同体指的是由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合作成立的组织,这一共同体的构建整合了资源,增强了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相互交融,也使全科师范生在学业成长中能够获得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的“双师”指导。目前笔者所在的高校与附属小学成立了合作共同体,围绕“双师”授课、协同教研、科研攻关、技能指导和校内观摩等项目开展合作,有效推动了师生双方的发展。

4.实行“双实践”制度

《通知》要求,师范生培养要实行覆盖城乡两种教学环境的“双实践”制度。当前,城乡小学在落实“双减”中的效果差距较大。“双实践”制度既可以让全科师范生在优质中小学体验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可以让他们在薄弱中小学了解到乡村教育的现状、特点与规律。这样的“双重体验”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乡村教育,更能够促进他们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

总之,“双减”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双减”也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未来乡村教师的全科师范生,其培养更需要科学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用高质量的师资提升乡村基础教育质量,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系河南省2022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双减背景下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JSJYYB-095)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