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雷

(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 应用外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应根据专业特点分类推进[1]。“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语言服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重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提升职业素养。

一、问题导向项目驱动下“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性

POPBL是由奥尔堡大学于2005年提出的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研究成果颇丰,研究内容涵盖基于POPBL的课程及评价设计[2-4]、跨学科教学模式(STEM)的分析[5-6]、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下基于POPBL的在线教学平台对学生隐性技能的培养分析[7]。

立足于我国本土教育实践,研究以POPBL为主题,在CNKI(中国知网)检索到16篇相关论文。分析发现,国内学术界对POPBL学习模式实践探索大体有三种认识。第一,POPBL模式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者立足专业特点,探讨基于POPBL开放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8-9],或根据课程特点探索了POPBL学习模式在不同专业科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10-14]。第二,POPBL模式应用满意度研究。孙悦等[15]采用服务满意度测评方法对POPBL进行测评,以引导教学方向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POPBL学习模式创新研究。董艳等[16]针对问题式PBL和项目式PBL两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分析如何整合两种PBL的优势,促进学习者的跨学科学习,提出了面向设计的产生式学习(DoPBL)模式。吴丽娟[17]以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自身教学实践情况为依据,提出新型的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在“教学工厂”办学环境下实施POPBL的TF-POPBL学习模式。

总的来说,国内外学术界针对“POPBL”模式领域研究已取得的大量成果,为“跨文化交际”课程育人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开拓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新视野。然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POPBL模式研究处于发轫状态,尚无明确的可操作性框架。本文将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改革必然性何在?(2)如何实现问题导向项目驱动模式下的课程思政融汇?(3)课程思政元素如何应用于教学全过程?

(一)“跨文化交际”课程定位决定其作为课程思政改革的主渠道

课程思政建设框架下,学生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一方面,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对本国文化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决定其作为课程思政改革的主阵地

“跨文化交际”课程因其内容兼具中西文化知识,在课程思政改革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契合课程思政知识嵌入的“隐性”假设与扎根中国红色基因文化“显性”逻辑[18]。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以跨文化交际知识为出发点,探索建设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文化培养课程。

二、问题导向项目驱动在“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目前,思政元素在本门课程中并未得到充分挖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课程教材内容以英美文化为主线,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安排,忽略了课程的育人功能。再次,教师未充分发挥课程促进者的作用,教学方式上以知识点为主的灌输,对课程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未进行挖掘启发。最后,传统的知识点课程考核方式限制了课程思政的融入。

(一)改进教学模式,重构课程育人体系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还要立足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教学过程以专业学习的进阶式成长特征为依据,以未来就业发展规划为导向,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言、文化、商贸三者之间的关系,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最终实现课程“寓思想品格教育于文化知识学习”,达到“外语+商务知识+文化素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推动以文化交流为根本任务的语言类专业的发展。

(二)重构教学内容,突出实践育人特色

要使“讲授型”外语课程向“探究型”转变,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经优化,课程从文化交流互鉴的角度,根据外贸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稳步推进课程与“1+X”证书知识点融通,对接外贸技能比赛标准与项目,科学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凸显课程的“思政”作用,实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学训相通,赛训相融”。

基于此,探索思政元素与跨文化内容的“盐汤”相融,发挥其协同联动作用,将有助于形成集开放性、知识性、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学。

(三)深化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彰显文化魅力

课程教学采用递进式模块化结构,一是将跨文化能力培养纳入课程建设,加强文化自信与国际理解教育。二是在课程中实现中西文化学习的对比,在素材选择上改变原有课程内容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通过“商务关系建立”“有效市场推广”等工作情境与文化案例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师生互动中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有效实现与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三维课程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三维课程教学设计

结语

本研究聚焦跨文化交际课程育人改革,以文化自信培育为主线,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1)强调全员育人,建设育人共同体,有效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全人教育发展。课程关注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通过POPBL学习模式“跨界”知识、“跨域”混合、“跨境”资源,将育人与专业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巧妙融合。(2)重构教学内容,克服传统模式制约。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明确“讲好品牌故事”主线,围绕“跨文化交际基本概念—跨文化交际基础技能—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文化综合应用能力—跨境商务应用创新能力”“链条式”教学主线,选择商务语言文化类问题,根据问题融入相应交际及思政元素知识,完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体系。(3)以问题导向式展开各环节的教学,辅以气氛热烈、互动充分的“探究、讨论、内化、提升”四类课堂活动,将德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避免生搬硬套,力求“春风化雨”。

在未来的教学中,课程将进一步思考:(1)语境化知识体系中,不同专业知识之间如何互动,形成教学整体。(2)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使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对接。(3)学生所学的知识及跨文化经验如何转化为职业素养以及核心能力,服务职业发展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