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刚

地理是一门重要的中学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想在“地理”这块高地上收获累累硕果,教师必须深耕细作,只有着眼于小细节,才能做好大文章。

一、依靠教师引领,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本的能力

理解课本是地理学习的支柱。在阅读课本时,学生必须理解、记忆课本中的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程度,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在学习自然地理时,学生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联系实际,从而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可从两方面入手:①抓“概念”,重“消化”。学习地理时,一定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消化、理解、吸收所有的地理概念。只有清楚了概念,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和推理问题。特别是要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列出来,一一进行对比,才能找出它们的差异,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②抓“原理”,重“理解”。教师应从基础知识抓起,带领学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这道难关。如在学习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原理时,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才能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在学习人文地理时,学生应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

二、以地图为基础工具,胸有成“图”巧记忆

地图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理学习的关键就是阅读和使用地图。在学习时,学生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把地理知识逐一落实到图上并熟记,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把地图印在脑子里,才能再现知识、掌握知识。

此外,学生还要学会把地图分类,并掌握解读地图的方法。地图的主要类别有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在解读地图时,学生要注意先后顺序,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然后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最后还要联系实际。同时,学生还要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观察一定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地图烂熟于胸,才能得心应手地解答题目。

三、地理学习不是建造空中楼阁,应回归自然和生活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学生应紧密结合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学习更加鲜活有趣。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在海量的信息中有人们关心的、生动的地理知识,也有人们敏感的、具体的地理问题,教师应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和丰富地理知识;学生也要走进图书馆博览群书、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

地理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名词,它可触可摸、见微知着。当教师努力摒弃那些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陋习,于一锄一犁处费心神,重新还地理学习以本来面目时,地理课堂一定会成为教师的示范田、高产田。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地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