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敏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主观差异;其面对文本时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千差万别。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对文本的解读也必会产生“多元”。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多元阅读,理解、领悟文本的内在信息,才能使学生全面地解读文本、感悟文本。

一、多角度阅读

语文文本蕴涵巨大的信息量,而且不同的阅读角度,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以伤感笔调写“父亲”的处境凄凉,有用愧悔笔调写“我”的自以为是和自作聪明,还有用含蓄的笔调交代造成父子隔阂的原因。在文本中,“我”对父爱交织着愧疚、悔恨、自责等复杂情感,而所有复杂的情感都凝聚在“父亲”的背影上。正由于文本内涵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阅读的空间。如学生能从歌颂父爱的角度去读,能从父子情深的角度去读,能从骨肉亲情也难免有隔阂的角度去读,也能从“我”面对养育之恩的愧疚、悔恨、自责去读。在多角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能获得审美的愉悦,锻炼和提高阅读能力。

二、多层次阅读

语文文本的多层次性,决定了语文阅读的多层次性,所以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也要注意层次性。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分析生辰纲被劫的原因时,教师可以从被劫者的角度设计问题。如:

教师问:“杨志一班人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不和,有矛盾。”

教师问:“是什幺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杨志的粗鲁蛮横。”

教师问:“这种性格又是什幺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杨志的求功名心理。”

教师问:“他为什幺有功名心?”

学生回答:“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

教师问:“这种价值取向表明了什幺?”

学生回答:“当时社会黑暗,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困苦不堪。”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劫持者的角度设计问题,如:吴用用了什幺妙计?白胜唱了什幺歌谣?歌谣什幺意思?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层层深入剖析,学生就能明白是社会的不公、贫富的悬殊激起了杨志的功名心,造成了吴用等人劫夺生辰纲,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了生辰纲是不义之财。可见,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地阅读文本,并使之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多层次阅读还有另一层意义。因为认知结构及阅读能力的差异,所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层次性。通过多层次学生的解读分析、课堂交流,能使学生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经常进行多层次阅读理解,必定能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多方法阅读

在阅读中使用多种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具体方法有:

1.读听结合法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也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思想,分析、综合、筛选其他同学的独到理解,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使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更全面、更透彻,提高自身的综合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读说结合法

在学生个性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或情不自禁、自言自语,或有意识地说。前者可以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帮助他们拓展思路,使理解更加深入,这属于无意识交流;后者是有意识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主动交流,合作探究,把理解引向深入。

3.读写结合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写下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受,然后整理思路,下笔成文。

读书是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培养并树立学生多元阅读观,开展多元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还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连城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