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治

〔关键词〕 听评课;关注点;课堂表现;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 G42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A)—0023—01

传统的听评课制度多带有甄别和奖惩的功能,听评课的结果多与评先表优、晋级等联系起来。因此,参与听评课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看教师的导语设计、讲授、提问、教学流程、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组织能力……学生的表现则常常被忽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了,听评课时关注的重点也要转变。那幺,听评课时,究竟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听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几种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听评课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以下几种状态。

1. 学生的情绪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生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2. 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可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设计的教学活动有温度、无深度,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课堂缺少精彩的生成。实践证明,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

3. 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能否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畅所欲言,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教学组织策略很多,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听课者在听评课时需要重点关注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1. 自主性教学策略。关注自主性教学策略主要看: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内容,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教师能否解放学生的耳、脑、口、手。

2. 探究性策略。新课改提出要改变传统教学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使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3. 激励性教学策略。关注激励性教学策略主要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评价;教师是否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是否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是否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