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禄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师;教学语言;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50—01

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让我们的语文课熠熠生辉,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美的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我们就要不断地去汲取,向古今中外名篇汲取,向鲜活的生活汲取。

那幺,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起来?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单调的声音会使大脑皮层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乐音却能有效持久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使其处于兴奋状态。教学语言要具有节奏感,主要是通过句式的整散长短,语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获得的。因此,在语文课中,教师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错落有致,主要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一般来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深奥抽象的内容,应一字一顿,声音响亮;过渡语言及背景介绍应自然稍快一些,音调可低缓一些;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深郁、悲哀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温情脉脉。有时,还可合理安排静音,以其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课堂教学结束时,如果是故事可用设问,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之感;如果是散文,可在把学生领进意境中时,悄无声息地下课,达到沉醉其间的艺术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所以,只要我们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就不愁学生学不好语文。

二、舒缓连贯,疏密相间

教师应当是一个懂得教育艺术和技巧的语言大师。教学中语言须讲究和谐流畅、舒缓连贯,切忌说话语句不连贯、词不达意。但也不能一路紧锣密鼓,没有停顿。流畅而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言才能调动和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调配信息的疏密安排,信息的疏密对应语言的急缓,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效果。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而过于松弛,则注意力又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舒缓连贯,才能抑扬顿挫,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平常我们上课都要设计导语,其实,导语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开始新课之前稍作休息,然后逐渐进入状态。随着教师不急不缓的讲述,学生进入到课文,然后教师启人心智地提出问题,跟学生一起展开激烈的讨论,达到对新课的深入理解。期间,教师还可以穿插板书、提问,使学生的大脑不至于被抑制,使自己的声音不至于成为噪音。

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

在课堂中,教师应带着感情、理解、感悟去合理运用语言,激发出沉积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产生有效的、积极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古人云:心明,言才明;心善,言才善。教授者只有对所教内容深思熟虑、熟记于心,才能绘声绘色地加以运用和发挥。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有无激情、有无感召力,能否营造热烈而富有生命活力的情感氛围,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学如果能饱含深情,你就会把课堂演绎成音乐厅,学生就会像听音乐一样地听课。因此,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这样才能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津津有味,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生动形象、自然得体、幽默诙谐、悦耳动听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美的感受,为语文教学赢得长青的生命。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