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义龙

·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兴趣;认识;

诵读;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9—0076—01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却费时费力,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恐怕与陈旧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不无关系。即由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匆匆忙忙记录。这种模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因袭既久,也容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但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疲劳,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那幺怎样让文言文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明确认识、端正态度。课本选编的文言文都是祖国文化中的精髓,它们为记录和传承民族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文是由文言文发展过来的”(周正 逵),现代汉语“很多精华还要从文言里面去学” (北师大王宁)。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重视文言文,不能认为它们过时了、无用了,就不学习,更不能仅仅为了考试得分而学习。

二、加强诵读,以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文言文中有很多节奏明快、气势如虹、意蕴深远、感情丰富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欲罢不能。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些句子的吸引力对文章反复诵读,深刻体味文言文语言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文言文字词教学要尽可能与现代汉语接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有生命力的文言词汇,让学生体会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广泛应用。比如, “见 +动词”表被动,《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徒见欺”和“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两句;表偏指,如李密《陈情表》有“慈父见背”一句。其实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这种语法现象。比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见笑、见教、见谅、见怪等词语,“见笑”表被动,“见教”、“见谅”、“见怪 ”表偏指。通过古今联系,结合学生自身的语言储备来学习文言知识和语法,学生就会觉得文言文亲近一些,不再望而生畏。

四、利用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五十步笑百步”(《寡人之于国也》),“卧薪尝胆”(《勾践灭吴》),这些成语,学生都耳熟能详,教学相关文章前适当讲述这些成语故事,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展开。

五、紧扣感情的脉搏,走进古人的心中。文言文虽然在用词上和表达方式上不同于现代文,但是人的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阅读文言文中那些抒发个人深厚感情的文章,我们完全可以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比如《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陈情表》中李密的孝心,《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的悲愤。当我们摸到这些人感情脉搏的时候,我们就不再觉得古人是那样遥远,他们其实跟我们站得很近。

六、联系现实生活,解读文言文的思想意义。我们知道被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古代文章大家的典范之作,千百年淘洗而流传,永不褪色。它们或赞美山川、或记叙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情言志,表达了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长期吟咏会使人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东西,用古人智慧的结晶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社会,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 杜牧《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讲人们要不断吸取历史教训。韩愈《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提倡人们向所有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蒲松龄《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则提醒为政者,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百姓的命运,绝不可掉以轻心。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领略到名家的精神典范,如《爱莲说》暗喻了周敦颐的精神追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展示了杜甫的道德情操,《过零丁洋》凝聚着文天祥的民族气节……诸如此类的作品,短期学习必将会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长久学习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人生理想必定会产生积极作用。

当然,教无定法,以上只是笔者在从事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探索出的几点方法和体会。现在,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改革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的。

编辑:刘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