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霞

【关键词】 高中英语;泛读;任务;设计

原则;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070—01

一、阅读任务设计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教学法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任务型语言学习有三个显着特点:一是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二是执行任务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即听、说、读、写的技能。三是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

二、任务型泛读课教学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时候,对任务的设计和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任务的目的。具体来说,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 趣味性原则。首先,学习目标要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其次,要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入手,尽量采用真实的内容和自然的方式,采取多变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

2. 差异性原则。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过分注重基础性目标,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成功完成所有的任务;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能力较强的学生。

3. 循序渐进原则。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过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多个小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使教学呈螺旋式层层递进。

4. 渗透及发展性原则。任务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还应延伸到课本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如给学生布置课后的发展性任务,通过网络等媒体手段将课堂延伸。任务设计还要注意交互性,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现行高中英语课本涵盖了各种文体及主题,任务设计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5.主体性原则。在任务设计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应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教师不应只向学生输入课本信息,而应就自己的理解与学生进行交流,努力做好教学中的铺垫工作,通过引导、启发和辅导等形式,使学生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最终能够获得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高中英语泛读课中阅读任务的设计模式

按照任务的基本含义及任务型阅读的基本理念,依据任务型教学的基本规律,高中英语泛读课任务型教学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读前任务的设计

在英语泛读课的教学过程中,pre-reading是泛读课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Pre-reading即泛读课的导入,如果课堂导入方法得当,就能极大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首先,pre-reading任务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如果阅读课的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能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其次,pre-reading任务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进行导入时,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最后,pre-reading的材料要有新颖性。

第二阶段:读中的任务设计

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设计多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具体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一是略读。在此环节中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大意,找出主题句或关键词,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和作者写作意图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精读。精读的任务要明确,让学生每次都能带着问题去读文章,通过阅读对文章的细节和作者的态度有清楚的认识。精读的任务要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任务要有条理,可以通过图表逐步完成。

第三阶段:读后任务设计

在进行信息的输入和交互过程后,在读后阶段需要进行信息的输出。在读完整篇文章,了解文章意义、框架结构和语言知识后,学生应进入知识的反馈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方式进行复述、背诵等手段展示任务完成情况,也可利用已有的兴趣、知识和观点,完成一些交际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表达个人观点,如赞成与反对,提出建议或解决问题,想象故事结局等,然后要求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作具体评价。最后应对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如课文改写、续写或找出文章的补充材料等,促进能力的拓展及思维的迁移。

编辑:杨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