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军

导读:

我省自2014年启动全面改薄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抢抓机遇、积极主动、奋发进取,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改薄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缩小城乡、校际间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截至目前,全省44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51%,提前完成规划目标。为展现全省各地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成效及经验,促进全面改薄项目更好地实施,本刊选摘了4个县的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成效及亮点,以供各地学习、交流和借鉴。

会宁县: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自2014年“全面改薄”工作启动实施以来,会宁县按照“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的原则,结合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有效落实项目资金,加快推进项目进度,确保工程实施质量,项目建设成效显着。

2014~2018年,会宁县“全面改薄”项目规划建设学校303所,5年规划总投资51188万元(中央资金22840万元,省级资金12930万元,县级及学校自筹资金15418万元)。截至目前,总投入资金3.69亿元(中央资金12282万元,省级资金6897万元,市级资金321.7万元,县级资金17234万元),共完成5年规划总投资的72%。“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全面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为会宁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实施“全面改薄”项目过程中,会宁县坚持优先安排专项议题、优先解决配套资金、优先配备专业教师、优先配发仪器设备“四个优先”,大力提升薄弱学校软硬件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有效推进薄弱学校建设与布局调整相结合、薄弱学校建设与寄宿制建设相结合、薄弱学校建设与标准化学校相结合、薄弱学校建设与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相结合等“四个结合”,按照“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四个集中原则”,将“全面改薄”的重点向初级中学、乡镇中心小学倾斜,努力使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寄宿制初中和一至两所寄宿制小学,满足农村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在实施“全面改薄”项目过程中,会宁县坚持科学规划,按照“着眼现实,立足长远,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保证项目实施规划不搞“花架子”和“超标准”工程;严格程序,校舍建设及设施设备的购置各个环节均严格按国家有关法规规范标准执行,实行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工程程序,做好工程管理,并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档案;规范运行,在合理统筹中央、省级资金的基础上,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公用经费的20%用于校舍的排危建设和校舍的附属工程建设;靠实责任,严格按照“路线图”确定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完成相应工作,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

在加强资金管理与使用方面,从六个方面入手,即:实行专项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项目有效管理,工程资金拨付与质量、进度紧密相结合;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依法依规落实义务教育工程建设收费减免优惠政策;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实行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通过“全面改薄”,缩小了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为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亮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1桌1床”凸显公平。为271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可调节课桌凳27351套,同时为44所寄宿制学校购置学生用床5690张,彻底消除“大通铺”现象,满足了学生住宿基本需求。目前,全县已实现了“1人1桌1凳1床”的办学标准,边远山区教学点的学生们也享受到了改薄项目带来的温暖;二是“饮水工程”温暖人心。为全县寄宿制学校购置全套饮水设施37套,保证每个学生全天随时都有开水喝,保证每个寄宿生每周都能洗一次澡,使每一个寄宿生、留守儿童享受到家的温暖;三是“阳光体育”强身健体。为全县义务教育段所有学校建设标准化操场,购置体育器材129套,配齐配全活动器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四是“兴趣培训”彰显成效。围绕“书香校园”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为全县义务教育段学校购置图书128000册、音乐器材129套、美术器材129套,学校成立了读书、舞蹈、音乐、书法、剪纸、绘画等兴趣小组,为师生搭建了兴趣培养、能力发展的平台;五是“信息工程”广泛利用。两年来,为义务教育段学校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703套,采购电脑2050台。各学校将项目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使县城、农村的孩子都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六是“食堂设备”全面覆盖。为全县所有义务教育段学校购置食堂设备300套,保证了学校食堂设备和操作环境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标准。先进、齐备的食堂设备,让学生们都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吃到了卫生、可口的饭菜,提高了生活质量。

临洮县:为农村孩子开启幸福之门

近年来,临洮县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夯实临洮教育基础、争创全省教育名县”的总体目标,狠抓资金筹措、项目管理、责任落实、督导检查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全面改薄”项目建设。2014~2018年,临洮县“全面改薄”项目共规划实施项目313个,涉及学校313所,总规划资金3349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9895万元,省级资金11171万元,市级资金50万元,县级资金2377万元)。其中,校园校舍建设项目259个,涉及学校259所,规划资金28861万元,规划新建、维修校舍131888平方米;设备购置项目60个,涉及学校237所,规划资金4632万元,规划购置图书45086册、计算机2873台、教学仪器设备2859万元、课桌椅3843套、学生用床1245套。

2014~2016年,全县共实施“全面改薄”项目182个,涉及学校260所,总投资21896万元。其中,校舍建设项目160个,单体个数458个,涉及学校154所,总投资18089万元,新建、维修校舍95528平方米;设备购置项目22个,涉及学校216所,总投资3806.87万元,装备多媒体教室1168个,购置计算机2657台,学生实验室51个,购置图书26250册,学生课桌凳9192套,学生用床1426套,音乐体育美术器材83套,生活设施107套,电子设备及监控33套。

临洮县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原则,从最贫困、最薄弱的学校、教学点开始规划建设,实施“全面改薄”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实、快、严、优”:“实”——摸底实。在项目前期,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逐校摸底排查,按照“一校一本一图”的要求,编制了五年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为项目实施打好基础,按照“全面改薄”底线标准,完成了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缺口清单,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快”——进度快。领导重视,多方协调,争取部门支持,为“全面改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办理各类手续进程,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与施工、监理等单位积极配合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尽早建成发挥效益;“严”——要求严。严把质量关,严格筛选施工企业,对施工中发现问题的施工方,列入“黑名单”,不仅在“全面改薄”项目中不允许参加招标,在以后的教育项目中这些单位都不能参加招标,在源头上杜绝项目工程出现问题;“优”——质量优。校舍建设坚持施工方与勘察、设计、监理、质监、检测等单位密切配合,教育、住建等部门定期检查,严把工程质量关,设备采购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严格实行政府统一采购,优选供货商家签订合同、配送安装,确保了设备质量。

在实施“全面改薄”项目过程中,临洮县的主要做法是:1.加强领导,推动工作开展。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的“全面改薄”领导小组,下设由县教体局局长任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综合组、规划组、保障组、督导评估组、项目组5个小组,实施小组分工,各负其责,督促各小组细化工作明确任务,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好各项工作。2.分片包干,靠实责任主体。实行领导分片包干,并指定业务人员分工到具体项目,形成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定期深入一线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现场指导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工作。3.简化程序,开辟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缩短项目立项、“两证一书”、初设审查等前期手续的办理周期,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提供有力支持,并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4.坚持“四制”,确保工程质量。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基建程序,按照招投标办法,对施工队伍进行严格审查,公开招标,及时签订施工合同和办理质量监督书,监理公司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进行全程监理,督促工程进度,并在项目学校现场跟班监理,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5.强化措施,规范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全面改薄”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人审批。6.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县教体局对改薄项目实施内容、进度等信息在临洮县教育信息网上进行了公示;项目实施学校在校园内对项目建设进行了公示,把“全面改薄”作为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让广大教师、当地群众、学生家长参与监督。

天祝县:“全面改薄”激发教育新活力

在实施“全面改薄”项目过程中,天祝县将“改善”和“薄弱”作为项目实施的着力点,两年多累计投资16711万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了“1人1桌1床1凳”的目标,学校宿舍、食堂(伙房)、安保、饮水等生活设施基本满足生活需要,音、体、美设备及教学实验仪器基本满足教学需求,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基本全覆盖。

通过“全面改薄”,该县中小学生活用房和运动场整体达标。初中、小学寄宿生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由2010年的9.2平方米和10.2平方米提高到2015年的17.5平方米和12平方米;生均食堂建筑面积由0.64平方米和0.63平方米提高到1.2平方米和1.7平方米;生均宿舍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88平方米和0.67平方米提高到4.6平方米和3.8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实验仪器室等功能教室设置齐全,达到了国家规定要求。

计算机教室和“班班通”全覆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成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22个,配备电子白板562套,配备计算机2262台,新配计算机生机比达8:1,实现了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全覆盖和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

寄宿生宿舍全部实现水暖供暖。实施“温暖工程”,为4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安装了小型锅炉,全县62所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全部告别了煤炉取暖的历史;“1人1桌1床1凳”目标得以实现。为116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可调节桌凳19440套,满足不同身高的学生保持良好坐姿的需要,保障了青少年健康成长。新配置学生用床3800套,一次性配备率达94.1%,实现了“1人1桌1床1凳”的办学标准;生活设施及安保设备全面改善。购置食堂设备1020台、饮水设备149套、安保设备114套,保证了学校食堂设备符合食品卫生管理标准;音、体、美设备及教学实验仪器全部配齐。配备音乐81套,美术器材34套,体育器材109套,教学实验仪器13套,图书55000册。围绕“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和“五型校园”创建工作,改薄项目学校充分利用配备器材和功能教室,开展读书、音乐、书法、绘画、剪纸等特色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全面改薄”,极大地改善了薄弱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了甘肃省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温暖工程”暖人心。4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全部安装小型锅炉,让万千农牧民学子在温暖的暖气宿舍里安心生活、学习;“阳光体育”强体魄。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开展了以锅庄舞、足球、象棋、轮滑、花样跳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为主要内容的大课间活动,形成了“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比赛”的“阳光体育”格局,展示出了雪域学子的勃勃生气;“特色创建”显成效。围绕“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和“五型校园”创建工作,以特色社团活动为载体,成立了读书、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社团,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个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信息技术”全覆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成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22个,配备计算机2262台、电子白板562套,实现了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全覆盖、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实现质的飞跃,有力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双语教育”谱新篇。多媒体教学设备广泛应用于藏语文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与藏语文学科得到了有效整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双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永靖县:“抬升底部”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自2014年全面改薄项目启动,永靖县按照制定的五年《规划》,从校舍改扩建、校舍维修改造、教学设备、教学仪器、生活设备、安保设备、音美体器材、信息化设备购置等方面深入实施了改薄项目。2014以来,全县共计投入改薄资金17646.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202万元,省级资金3335万元,县级资金8109.5万元。改薄资金中土建15861.6万元,设施设备1784.9万元。

在“全面改薄”项目具体实施中,永靖县将“薄弱”和“改善”作为着力点,以“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缺什幺补什幺”为原则,以“全面改薄20项底线标准”为基础,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极大地改善了薄弱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主要做法如下: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发改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教育、发改、财政、审计、建设、国土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永靖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认真摸底排查,科学编制规划。按照“覆盖薄弱、突出重点”的要求,以补齐基本办学条件“短板”为标准,科学编制了“一校一本一图一策”的全面改薄实施方案,确保了全县校校有方案,方案各不同,精准改薄,促进均衡;加大财政投入,落实配套资金。紧紧抓住全面改薄项目实施的机遇,切实履行县级政府“全面改薄”工作的主体责任,全力做好“全面改薄”任务的兜底工作。

严格建设程序,规范施工流程。坚持先规划再勘察、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严格依制度施行“样板开路”和基础、主体、竣工三阶段验收、建筑主材报验等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阳光操作”。

提高装备水平,加快标准化进程。两年多来,县上借助全面改薄项目,以整体推进、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为目的,以建、配、管、用、研为重点,实施了校园信息化设备、教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和图书资料达标工程,教育装备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加强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运行。建立项目资金管理“四项机制”,即:部门共管机制。由县财政局、教育局联合成立了“全面改薄”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小组,专门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封闭运行机制。建立“全面改薄”项目资金专户,对项目资金施行封闭式管理,严格依据合同和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机制。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县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跟踪,监控专项资金的全程使用,杜绝了挤占、挪用、克扣、节流专项资金;汇总分析机制。施行工程决算与财务结算挂钩,由教育、财政、审计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完工的项目及时报验、及时审计。

实施动态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在做好项目计划实施的同时,特别注重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实施过程合同和形象进度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工作,及时组织全县各中小学信息员对本校校舍数据进行搜集,在“全面改薄”项目管理系统上,对发生变化的校园、校舍照片进行规范拍摄并在信息系统中及时更新。

通过“全面改薄”,学校整体面貌提升了。全县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实现了农村最美的地方是学校,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一所所漂亮的学校成为全县农村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教育装备水平提高了。建立健全了音、美、体、科学等功能室,配齐了音、美、体、实验等大批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和食堂设备,配齐课桌凳和高低床,使全县各中小学彻底实现了“1人1床1桌1凳”;群众满意度提升了。“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以来,永靖县先后实施了学校达标创建、师德师风整治、中小学阅读工程、中小学教师轮岗、名师工作室创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提升、特色学校和平安校园创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农村学校硬件基础和软件教学条件的同步提高,极大地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让农村学生和城里学生一样可以接受优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升。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