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创新能力;游戏;小组

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92—01

培养小学生的文学思维,提高其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然而,要想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就必须使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本文就如何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创新活力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同行的重视。

一、教师需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会受到教师教育方法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第一,教师应每时每刻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将终身学习定为人生的信条,并使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时俱进。比如,教师可以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趣事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加工,然后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再与学生进行分享;还可以将新教学方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自己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第二,大部分小学生极其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且其具有相对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学习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比如,利用多媒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当然,仅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够,还应对学生的自主研究给予鼓励,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第三,教师应不断增强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对于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与现代得到充分结合。可以将本班、本校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形成语文教学的创新理论。教师应将创新意识应用于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而使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得到不断发展。

二、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怡然的学习氛围,为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打好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若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讲课,没有学生参与,小学生的注意力则会分散,甚至会导致无法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因此,利用游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途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以《菜园里》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和学生在课前一起制作各种蔬菜水果的头套,然后在课上选出几名学生将蔬菜头套戴好,再向其他学生进行提问:“请问这几位同学代表的是什幺蔬菜?”“你知道这些蔬菜是怎幺来的吗?”还可以问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通过认识课文中的蔬菜及其来源,你能从中获得什幺启发?”等等。

又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课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将课文进行通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中觉得最漂亮的房子,再请其他学生做点评,并让全班同学进行投票,给予选出的第一名一定的奖励。

三、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将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放性思想(包括挑战意识、积极的探究精神以及好奇心)进行培养,才能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并将学生的能动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得以实现。通过参与小组学习的合作交流,学生会产生许多新的认知与情感,从而使其视野得到拓展、语文知识得到增长,其语文思路也得到开拓。

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一组学生通读课文,并找出生字词与文章的中心思想;另一组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将黄河变化的具体信息查找出来;然后教师在课堂中设置一些问题,如:“黄河的名称如何得来?”“黄河每年会产生怎样的变化?”“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能得到什幺样的信息与启示?”等等。待各小组完成任务并进行汇报后,各小组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与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并敢于在课堂上发言。

时代在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创新,教师更应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为祖国输送文化知识丰富的创新型人才。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