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江

【关键词】 数学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0—0079—01

一、现状

1. 部分数学老师教学观念落后,导致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目前,部分老师忽略了新课改所提出的目标,甚至有些数学老师把新课改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走了样。因为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作为支撑,但是很多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在讲述知识点时,该简单的不简单,而是非得把数理原理用抽象的语言一遍遍地重复,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课堂中教学情境泛滥,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数学老师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追求教学的情境化,甚至为了创设情境“绞尽脑汁”。殊不知,这样的情境早已脱离了生活实际,违背了创设情境的初衷,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 课堂提问没有针对性,过分强调课堂的生动性。一些数学老师课堂提问时很盲目,所提问题没有针对性,而是过分地追求课堂的生动性及气氛的活跃性,误认为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实,这样的课堂提问是失效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不知所云,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只图了个热闹。

4. 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许多老师讲课的时候很难进行启发式教学,往往将本来应该是十分生动的内容,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讲述,缺乏新意,不讲究方式方法,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厌恶情绪。

二、对策

1. 初中数学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为此,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做到:变“老师主宰”为“老师主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注重知识接受”为“注重知识探究”。实践证明,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稳步提升,课堂教学目的才能实现。

2. 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不能仅仅依靠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列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积的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对数学充满好奇。另外,老师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思想。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符号是很多的,老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述复杂、抽象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口诀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3. 创设教学情境,并遵循生动性、实践性、悬念性三大原则。 生动性原则,即用直观形象的情境来诠释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原理,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向学生大脑传输数学信息,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性原则,即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结合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知识,或者将数学故事的讲述落脚在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让学生学会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遵循悬念性原则是因为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悬念性比较强的情境才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学习和探究之中。所以,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遵循以上三大原则,并恰当地、合理地运用好教学情境,切不可滥用,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地研究解决的对策,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