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建设

嘉峪关市一中基于四十多年的办学积淀和继承发展创新,在落实当下使命与新常态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大势的对话中,不断追寻教育的终极价值,以探索者的姿态行走在甘肃普通高中学校的前列,努力把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方案,创造性地变为自己的课程实践,致力于探索现代高中发展新路径,为甘肃普通高中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种鲜活的样本。在该校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观摩研讨会上,来自全省高中学校管理者和省内外高中学科专家300多人共同分享了嘉峪关市一中为之奉献的高中课改和高中优质特色化发展办学实践的一次“美味盛宴”,看到了我省高中学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希望。

坚守教育理想,不断追求教育的终极价值

一所学校的高度,取决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程度。“校长应对育人方向和目标具有敏锐的认识,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并架通桥梁”。嘉峪关市一中将办学理念“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美好,学生因为学校的教育而对未来充满憧憬”作为教育的终极价值去追求,并力求体现于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细节,张扬的是以人为本的旗帜,学校教育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努力为人的成长提供支撑和服务,今天对我省的高中课改来说,很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为了实现育人目标,学校领导班子提出并实践“人文治校”理念,认为,“团队是一种力量,团队精神是学校的脊梁”,因而学校非常重视教职员工队伍建设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弘扬民主、平等、合作、关爱、和谐精神,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释放教师博大的师爱,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校管理者队伍、教师队伍、职工生活服务者队伍、家长队伍进行教育创新和提供支撑的钟情、激情、热情,成为学校赖以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为了强健学生的体魄,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有灵魂的人,学校通过课程化的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注重培育意志品质、竞争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强调社会责任、民族情结、国家意识,反映的是人的价值观以及情感和态度。通过体育精神的张扬,实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和文化品质的渗透。

为了使学生成为情感丰满的人,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常态化实施,强调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合作与交流、和谐共处,学会与人愉快地生活。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卓越智慧的人,学校主攻科技教育,通过四大系统载体,大力倡导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强调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人生更高层次的修养和品位”。为了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艺术情操,学校把艺术教育打造成了一张名片,以美育人、以艺养人、以情化人,让每一位学生通过高雅艺术实践性校本课程提升品位、丰富情感,为了提升人的素养,释放天性。

为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确定了突出奥林匹克、心理健康、科学精神教育“三大特色”和艺术教育“一个亮点”的办学格局,从身、心、脑三个维度出发,塑造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体质体魄、健全人格心理、科学精神思维、社会责任担当的公民,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形成了特色。脚踏实地地实践着“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这一教育终极价值和目标,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正是在这样一所学校依靠一支优秀的团队,不忘初心,奋发前行,使我们看到了教育回归本位的一缕曙光。在其背后支撑的是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是学校课程体系,是由共同必修与丰富的选修课程构成的学校课程结构系统。

坚持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是一所学校最朴素的追求,是应当坚守的教育理想。它的创新,首先是对办教育最基本的坚守,是继承与守正基础上的创新。这在嘉峪关市一中不是空谈、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践行,一种对教育本位回归和教育本真坚守的最好诠释。

聚焦育人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教育创新的关键是课程创新,因为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蓝图,是学校教育的心脏和发动机。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举措。而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根本保证。建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需要具有课程统整和融合的思想,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嘉峪关市一中抓住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素,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灵魂,聚焦学校课程,大胆改革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甘肃样板。

创造性地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这是一种法治思维和法理意识,因为普通高中课课程方案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文本,体现国家意志。为此,学校坚持开齐开全开足每一门课程,尤其是艺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看似寻常中做细落实,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保障落实机制和运行模式。

开发和实施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构建了丰富的与国家课程相配套的校本综合课程体系,在落实基础性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和实施了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社会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精神培养和艺术教育等四大类共42门特色校本课程,重视的是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而非单一性的学科课程。

大力推进有意义的教学改革。对学科课程功能与育人价值的挖掘、拓展、丰富、完善,进而进行整合、统筹、创新,将一个个具体的教育目标落实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技术引领,学科统筹融合,诠释了新常态下育人新模式

近年来,有一些高中学校始终站在十字路口徘徊,到底是“分数至上”“分数第一”,还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有许多理不清道不明的万千思绪。有没有一种既要分数、又要发展的道路可走?嘉峪关市一中的探索对这一个焦点问题给我们作出了满意回答。如何去抓高考?非高考科目该开还是不开?学校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可以说冲出了“应试教育”的围城,走上一种素质教育的全人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一个样本校。

学校领导从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理论的启发中,认为单纯注重知识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应试技巧,只奔高考而去的战略是红海战略,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则是蓝海战略。蓝海战略的实施存在一定风险,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蓝海战略培养出的人更符合国家民族发展的需求。嘉峪关市一中的创新教育,正是蓝海战略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而这样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我省其他学校学习、借鉴和推广。

2014年教育部出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抓好深化课程改革这一育人关键环节,要落实五大统筹任务。嘉峪关市一中正是抓住了“课程的拓展、统筹、融合”这几个关键词,向教育创新的深层迈进,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扣住了课程这一主线,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中作大文章,深层次探索育人的新途径,这正是对教育的继承和守正,对教育本位的回归,对教育本源的追求,用自己的行动方式践行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可以作为甘肃高中教育优质发展的一个样本。

学校通过普职之间、学科之间、保障方面、资源方面的课程统筹,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核心在课程资源统筹利用上,着力于学科内外、校内外、市内外、省内外、系统内外等。通过统筹,盘活了学校课程资源,激发出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和活力,这不能不说是又一创新之处,是办学理念、教育管理、课程实施、教与学方式等的创新。

学校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着力于课程体系及教学教研模式的重构,课程内容从学科拓展,到活动拓展,再到实验与技术课程整合统筹,初步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跨年级融合、跨视界融合,尝试进行了普职统筹、学科统筹、力量统筹、资源统筹等等方面的探索实践。2006年以来,科技创新教育被确立为学校发展 “三大特色”之“科学精神培养”特色教育的切入点,以科学工作室为依托,以特色教育课程及相关科技活动为载体,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培育课程文化,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条件。立足于科学工作室,依托电脑制作、信息学奥赛、科技创新、机器人等兴趣小组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立足于物、化、生探究实验室,坚持开展实验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立足于“实验技术创新统筹教育中心”,探索将理科实验、技术教育、创新活动相互融合、统筹运作新途径、新策略。在挖掘课程资源,以创新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助力学生技术素养提升、科学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实现办学理念创新、育人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学校管理创新、教研机制的创新,嘉峪关市一中的探索是全方位的,体现了学校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自主性和创新性。

嘉峪关市一中以“三个特色、一个亮点”为标志的教育创新探索与实践已初见成效,得到了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已冲出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突围,在高考中取得一个理想的常态化的成绩,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应然状态。

(作者系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