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富祥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巡礼(一)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全省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在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本刊编辑部特推出了年度策划,以展示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尤其是教育精准扶贫、农村学前教育、职教园区建设、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创建、教育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甘肃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积极推进教育强民、扶能富民、就业安民的扶贫举措,聚焦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在精准上下功夫,补短板、促均衡、提质量、保公平,依靠教育“拔穷根”,通过实施“9+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几年来,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省教育扶贫工作成效显着,成绩喜人。2017年7月8日,“全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现场会”在我省召开,教育扶贫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让每个农村幼儿有园上

由于历史欠账大,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成为甘肃教育的一个短板。2011年,全省仅有幼儿园2457所,教职工2.23万人,在园幼儿43.21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仅为42%。“在贫困地区,学前3年毛入园率不足10%,最低的县不到4%。”

从2011年起,甘肃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3141所,在园幼儿54.98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734所和16.25万人。从2014年起,甘肃省开始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关注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按照“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办园、有利于方便幼儿就近安全入园、有利于乡镇街道分级管理办园、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园的原则,重点建好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

在省上的统筹安排下,先后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拿白银市来说,以前教育事业发展比较缓慢,区域、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学前教育结构不合理、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幼儿教师短缺、园舍安全和校园安全问题突出,“入园难、入好园更难”的现象比较突出,2012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45%。五年来,白银市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74所(含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1%。会宁县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

从全省来看,从2015年以来,新建改扩建行政村幼儿园4404所,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0%,其中贫困地区达到86%。同时,还制定了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和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配齐保教设施、配足保教人员,更好地满足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入园需求,保障了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为学前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筑牢基础,有效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全面改薄:让所有孩子公平享受教育资源

自2014年全面改薄工作启动以来,甘肃省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缺什幺补什幺”的原则,制定“一校一策”的全面改薄方案,编制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实行“挂图作战、台账管理”。采取“三位一体”监管机制规范和促进项目实施,精准推进项目实施。

甘肃全面改薄项目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以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区)为主,兼顾嘉峪关市和其他县(市、区);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主,兼顾城市和县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以2016年为例,中央改薄专项资金85%投向全省58个集中连片县(市、区)、15%投向17个插花贫困县(市、区)和3个民族县,对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按照120%给予倾斜。

全面改薄工程实施以来,4年累计投入180.46亿元,惠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12万所,学生252万名,分别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和在校生数的87%和93%,全省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显着改善,全面消除大通铺现象;所有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学校就读,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信息化建设得到切实加强,教学点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市、区)达到44个,提前实现规划目标。2016年9月20日,教育部在我省成功召开了全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现场推进会”。短短两三年间,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有力提升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促进贫困地区从“输血”到“造血”

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教育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在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上做文章,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智力扶贫和技能扶贫的重要抓手,精准培训,从而实现精准脱贫。

甘肃省在整合在兰省市职教资源,集中打造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工业4.0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特别支持贫困地区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到2所省级以上中职示范校,每县重点建设1所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或职教中心,每年招收12万余名贫困家庭学生接受免费中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拥有职业技能培训等短平快、见效快的资源优势,在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就业、致富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定西市安定区就是一个例子,安定区贫困人口多,为了使富余劳动力学到一门技术,能够就业,从而增收致富,安定区采取“整合资源、政府下单、农民点菜、部门主厨”的方式,大力开展以贫困家庭劳动为主农村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依托定西理工中专(定西市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5年,全区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56万人,其中在理工中专集中培训贫困劳动力8600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4506人。同时,强化就业指导,实现“一次培训,终身受益,培训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

在省级层面上,全省依托省内优质职业院校,在贫困地区开办49个涉农专业(教学点),广泛开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品牌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100万人次,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

聚焦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促进两类区教育跨越发展

甘肃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教育普遍发展滞后,为了促进这两类地区教育跨越发展,甘肃省制定了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藏区教育发展攻坚计划等系列文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这两类地区发展。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2012年开始,实施了“9+3”藏区免费中职教育,近4年共招生1655名,使更多初中毕业生接受了优质的职业教育,有效缓解了中职生源萎缩、职普比失衡的情况。在少数民族紧缺人才藏区专项招生计划中,在省内普通高校首次单列了双语类专项计划,2016年定向培养双语类政法、师范、医学、理工、农林畜牧、水利、文化、旅游紧缺人才527名。

几年来,全省投入24亿元,使两类地区率先实现了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实施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每年招收500名藏区学生到内地优质职业学校接受免费教育;扩大内地普通高中定向招生规模,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补助。在高等教育方面,委托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为甘南藏区定向培养医学本科生500名。实施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紧缺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每年单列计划2110名,单独招收两类地区考生。

与此同时,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实现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免费,藏区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由生均1950元提高到2168元,甘南州等12个高寒阴湿地区取暖费标准按其他地区两倍标准拨付等等。通过专项计划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教育快速发展,大大缩小了与其他地区间的差距。

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让乡村教师更有获得感

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师资力量历来比较薄弱,教师不愿来、留不住,2015年以来,全省通过各种渠道精准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37万人,乡村教师占96.6%。全员化、多样化、精准化培训乡村教师,近三年累计培训教师42.6万人次,乡村教师占85%以上。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把贫困县乡村幼儿园教师纳入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每月享受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补助。在一些贫困偏远和交通不便地区乡镇集中建立教师公寓,教师集中居住、集体备课、集体调配、多点执教,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实现优质师共享。

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秦安县农村小学布点多、班级规模小、山川办学条件差距大,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偏低,为此,秦安县按照“资源共享、联合互动、集中住宿、巡回走教”的总体思路,率先在陇城镇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建成了集食宿、办公、管理于一体的教育园区,陇城教育园区的建设和运行,不仅有效改善了乡村教师的居住条件,实现了教育资源山川共享,创新了促进贫困乡村教育均衡发展、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思路和方法。

资助保障体系 “三个全覆盖”: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为了达到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贫失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省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精准到人。

2015年秋季学期,免除所有贫困家庭幼儿学前教育保教费,对就读省内高职(专科)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补助)5000元学费和书本费。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继续扩大资助范围,对贫困家庭入园幼儿再增加1000元补助,还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除(补助)学杂费和书本费。

通过全方位、多渠道资助网络的建立健全,甘肃省学生资助保障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等各阶段学生,均可按规定享受相应教育阶段的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民办高校学生与公办高校学生按规定同等享受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国家资助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教育扶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各级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务实创新,走出了一条甘肃特色的教育精准扶贫之路,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