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以数学活动为抓手,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情趣和意义。因此,研究和开发与学生数学学习相适应的数学文化成了课程资源校本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在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引导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深挖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师资水平,进行了校本化实践,数学组从校本研修角度将数学文化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出构建校园数学文化的一些构想,让数学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在课程实施的层面上对数学文化的校本化建设研究进行一些实践与思索,以增加数学教育的文化内涵,提升数学教育的价值,无疑也是必要的。那幺,如何构建校本化的数学文化体系呢?

首先加强数学学科建设,构建数学课堂文化。数学文化的积淀,主要的阵地是在数学课堂。这就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范围、题材和呈现方式上更多反映现实,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数学的现实和历史,构建充满文化气息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涵盖概念定义、法则规定、思想方法及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怎样从这些看似静态的数学知识背后挖掘出“活力十足”的数学文化教育价值,就需要找准切入口,使其直抵数学文化内核呢笔者认为,教师要通过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统整,精心选择和组织“结构化”知识,强化数学的文化意蕴。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种种学科知识所拥有的关联性,也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文化的情境性,实现文化的创造性,数学课也就走向了文化意味的境界。

其次举办数学特色活动,渗透数学文化内涵。学校定期举行数学文化节、举办数学成果展示,以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数学阅读趣味比赛、趣味竞赛、研究探索活动,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写作能力。学校每年定期举行“数学文化周”和“数学文化节”等活动,通过数学故事会、数学文化知识抢答赛、数学小巧手制作比赛、数学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最后开发数学文化资源,助力数学文化生长。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着眼于有利于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各种软性文化资源的开发。即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学校教育和数学课堂教学为平台, 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的显性资源,开发隐性的数学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数学文化资源。笔者认为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编排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开拓结构性学习资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具有趣味性、现实性、挑战性、探索性、人文性的丰富素材,赋予数学学习材料以生命的活力,引领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使数学学习活动具有生命的价值。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许多数学史、思想方法、生活中数学的美、数学的信息化资源开发等在课堂上无法与学生共享,此时,就可通过校本实践,开发系列数学文化资源:(1)数学童话集:把学生容易错的数学知识点、数学的核心知识点等内容编成学生喜欢阅读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读童话过程中感悟、理解、掌握相关数学知识;(2)数学故事集:通过数学家成长的经典故事,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数学与生活的对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数学日记集:通过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4)数学史:收集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如中外名题、数学名词、数学典故、数学历史事件等;(5)数学趣味阅读材料集:主要收集一些数学相声、数学笑话、数学魔术、数学游戏等内容。(6)数学思维拓展训练集:主要收集一些能启迪学生智慧,训练学生思维的数学问题。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