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据教育部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显示,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呈增长趋势,但肺活量、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等体能素质却持续下降,眼睛近视的比例更不容乐观。如今学生身材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胖墩型”,另一个是“竹竿型”,怎能不让人担忧?

毛泽东曾说,身体是“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如果把学校比做人才工厂,那幺体育搞不好就可能出废品。学生体质差的原因并不复杂,应试教育过重,学生花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诚然,我们在学生的体质上也下过功夫,比如强调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运动时间,但最终不敌应试教育的强悍,体育锻炼时间被一挤再挤,学生的身体素质想要不差都很困难。

人们都知道运动与锻炼的重要性,但是学生们在以考分比拼人生命运的旅途中,锻炼就显得不重要了,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孩子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而很少关心孩子的体质。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概念。这部分学生从小受家长的过分溺爱,缺少吃苦、拼搏的精神,一点不如意就觉得委屈,根本不乐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即使一部分学生对篮球、排球等球类训练表现得兴奋,但遇到跑步、仰卧起坐等体育训练就唯恐避之不及。

正如一些老师所言,“分数决定地位”。最近,媒体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64.7%的受访者直言,当下中学生体育课上得不够好;54.3%的受访者将其归因于中学生学业压力大,没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在升学的高压下,孩子们被“箍”得太死,把参与体育锻炼几近挤出了边沿。要想让体育锻炼落到实处,把体育课成绩转化为考试分数是有效的倒逼之法。这不,“听说1分之差,就可能落后3000人”连家长也不淡定了。除了各个学校纷纷开展体育训练,甚至还带火了校外培训班的生意。可见,有制度的激励,无疑对学生体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提高体育分数占比,对引导学生注重体育锻炼当然有利,但问题的关键似乎还不在分数占比上,而在于保证体育测试的真实性。如果在实际测试中,测试员老是心慈手软高抬贵手打人情分,这考试分数也就成了“注水猪肉”,而通过分数倒逼提高学生体质的初衷,最终还是要泡汤。

再者,由谁来主持体育测试对成绩的真实性来说也很重要。如果考生母校的老师来当裁判员,由于升学率的考核因素,就难以自证公平。鉴于中考需求监考资源较大,在监考老师的调配上,应本着同校回避、异校监考的原则编组,为体育考试的公平性增加筹码。

此虑并非杞人忧天。在以往分数占比不高的情况下,尽管众目睽睽,还出现不少打马虎眼的,甚至只要学生来就给分,如今分数占比提高了,对作弊者的诱惑力会更大。在操作细节上,多下一点功夫堵漏洞,才能让这加上去的分考有所值。

长远来看,应进一步通过考核指导、理念指引、教研指路,促进体育教育全方位融入教育改革大局。如继续加大体育教学研发力度,根据不同年龄特点设置不同内容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制订确保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相关办法,对体育课程落实情况完善评价,从而强化学校体育的支撑体系。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