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彪

【关键词】 农村学校;生活化教学;理论;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068—01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倡导生活化教学方式。小学生的年龄、心理以及认知能力都处在发展时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成熟。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更加形象化的、生活化的感性教学为主。现代教学模式也强调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倡导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教学回归现实生活,反对重复记忆、轻实践运用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倡导生活化的社会实践、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从而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上。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需要着重思考以下几个理论问题。

一、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转译和拓展

生活化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现象和实地调查等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景化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形象生动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只是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作用,教师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连接起来,赋予教材内容更广阔的生活和现实背景,而不是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和对象”。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材料,教师要学习和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在此基础上调整、重组、增添教材内容,给教材增加本土化的素材,让教学扎根生活,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活化素材融合起来。有调查显示,仅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师能够对教材作生活化处理,能够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拓展与延伸。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农村学校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资源,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或大量练习以课本为主要依据编写的练习题。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生活化教育的理念,同时学生学起来也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长此以往,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结果就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与教育的宗旨相背离。

二、教学模式的生活化导向和创新

生活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的手段,同时又是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学活动、理论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本质的、深刻的联系。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我国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是生活化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认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体现其真正意义,把教育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体现其内在本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成熟,他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因此,教育教学要把大量的抽象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的生活化例子,这样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当中,使得所学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强化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功能,从而构建生活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发展,而不是强调考试分数,功利地让学生记忆字词句,把学习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隔离开来。

农村小学教师要善于把课本内容与当今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融合,这不但有利于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发掘开发本土化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趣而且丰富多彩。

三、教学设计的生活化融合和改造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之上,整合教材、规划教学的过程。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精心准备教具和相关教学素材。特别是当前多媒体教学设计,更需要精心考虑到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教学计划,整合成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像图文等优势,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设计成生活化的互动场景,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的效率就高。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具体单元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点、结合点。如,在农村小学,如果教师不了解学情,不注意当地生活实际,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使用大型超市、地铁、写字楼等大城市的生活场景素材或事例,学生就会被这些新奇的东西吸引而分散对具体知识点的学习。一些教师盲目借鉴或照搬大城市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等,盲目使用一些教学素材,虽然是大量生活化的事例,但由于教学对象、引用时机等不恰当,使得教学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