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田福

【关键词】 青少年;责任意识;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051—01

责任是一个人、一群体、一组织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个人责任是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必须担当的义务,如果没有做或没有做好就要承担不利的后果或履行强制性义务,它包括责任意识、责任能力和责任行为三个方面。责任意识是先导,责任行为是结果。责任意识是清楚地知道所应承担的职责,自觉、认真地履行义务和使命的心理特征。只有养成、建立责任意识,才能履行责任行为,承担责任结果。青少年是责任意识养成的关键期和黄金期,因而加强对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就势在必行。

一、青少年责任意识的现状

1. 强化权利,淡化义务。部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希望他人围绕着自己旋转、服务,拥有绝对的权利;对于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表现为马马虎虎,有些甚至逃避责任、不愿分享,不乐于助人;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为他人服务奉献精神不足。

2. 注重回报,轻视感恩。希望父母、老师应该无条件地履行职责,满足自我需要,而很少考虑自己对他人、社会、自然应担当的义务;往往忽视了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这样基本的使命;对于父母的期望、他人的关心熟视无睹,少有感恩心理。

3. 法制观念弱化,挑战公德底线。一些青少年学习怕吃苦,班级活动中总怕自己付出太多,不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考试作弊、早恋、打群架认为是正常现象,有的甚至将校园欺凌视为儿戏。

二、青少年责任意识养成的策略

1. 学校是责任意识养成教育的基地。(1)营造氛围,建立责任意念。从日常事件入手,宣传社会、学校、班级中有责任意识、履行责任行为的事件和人,树典型、扬正气,创设良好的氛围,树立责任意念;对有责任意识却因个人能力或意外因素而没有实现履行责任行为的人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青少年敢于担责、勇于担责、能够担责,进而树立宽松的担责氛围。(2)目的教育,培养学习责任意识。要让青少年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父母和老师学习,努力学习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是任务、是职责、是使命,通过学习懂得知识、知道如何做事、学会做人,将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贡献。(3)督促检查,养成责任意识行为习惯。教师、家长对责任心不强、自控能力弱、懒惰散漫、不能完成学习或其他任务的青少年,要从他们担负简单的小事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大事,要求干的事,干好干完为止,干不好就重来,通过监督检查逐渐养成责任意识的行为习惯。(4)运用不同教育方式,增强责任意识能力。要帮助小学生建立责任意识习惯,教育他们对他人负责,做敢于负责的人。要教育中学生对团队负责的意识,主动关注团队,珍视团队的荣誉,参加团队活动,富有团队合作意识,履行应尽的义务。教育大学生对自然、社会、民族、国家负责意识,有爱心、能奉献、乐于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和谐观、强国观。(5)责任即使命,使责任教育接地气。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应该有信心,我可以承担人类可以承担的责任,我可以承担人类不能承担的责任。这样,你就可以磨练自己,寻求更高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勇于承担责任,是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敢于承担责任不为失败找理由,善于承担责任不为错误找借口,乐于承担责任不为他人添麻烦,这样的人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喜欢、尊重、信任、关照。(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履行责任的免疫力。通过法治教育、理想教育、人生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塑造建立青少年心目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消除食品安全、工程质量、产品造假、欠债不还、污染环境、欺骗欺诈、不讲信用等社会丑恶现象负面影响,提高青少年对社会负面影响的免疫力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点之一。

2. 身教重于言教,责任意识培养启航。青少年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最喜欢模仿身边的人,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靠父母及大人的口头“言传”,更需要身边大人的“身教”。因此,作为与他们接触最多的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有责任意识、有责任能力和履行责任行为的好榜样,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 大众媒介为青少年责任意识养成护航。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宣扬能够负责、敢于负责、勇于负责的正面形象,强化正能量报道,倡导形象导向,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为青年社会化创造健康的媒体环境。

4. 社会合力促成青少年责任行为。青少年有一半时间在家里、社会中渡过,学校、家长、社区街道应互相联系,共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履行责任的能力,养成他们兑现责任的习惯。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