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中心幼儿园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心理较为敏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个人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更是关系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但是,我国很多农村小学都不能正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负面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难以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基于此,笔者首先就当前农村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然后提出几点在农村小学低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农村小学往往将是否勤奋学习、是否遵守纪律及考试成绩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为学生年纪较小,不懂事,根本不会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要。一些农村学校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关心,把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认为是坏学生,平时多次批评教育,却未能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出现厌学、逃学现象。

2.教育方式单一。受客观条件限制,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也形同虚设。那些半路出家的心理健康教师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教育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效果不好。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认识不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原本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课变成了灌输式教学。他们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被动接受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导致学习内容非学生所需,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在农村小学低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以预防为目的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社会、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他们的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也会随之改变。在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而辨别是非的能力无法同步提高的情况下,他们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极易产生盲从心理,长此以往,一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可能会模仿社会中的诸多不良行为,身心发展出现问题。因此,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必要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在小学低年级就要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当以预防学生产生异常不良心理为基本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家校合作,更好地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小学低年级学生不管是综合素质还是智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除了需要掌握各科的基础知识与生活技能外,还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发其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为此,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业教师对其潜能进行有效挖掘,将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进而更好地实现渗透。渗透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如若没有专业课程指导,单纯依靠其他学科附带的心理辅导,会对学生的潜能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工作初期,相关工作人员就应当将心理辅导工作作为教育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中。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体育课程中可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良好品格。

3.加大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新课改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履行基本的教育职责外,更应当加大对后进生的关注力度,让班级中所有学生都得到良好教育,实现整体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较为脆弱,教师在面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应当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同样,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除了能给学生答疑解惑外,还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放弃每一名学生,对于一些学习存在问题的学生,更应当随时关注其心理状态,耐心地引导他们,及时矫正心理问题,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

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对一个人的性格、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