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精彩瞬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20)13—0148—01

新课标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把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成主动的求知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自觉寻求知识,获取知识与能力。因而,我们要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独特个性的舞台,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课堂开放的瞬间,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我们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应让他们去体验、探索、感悟、展示自我。在 上《语文天地》时,我突然有个想法:我做好课件,让学生来上这堂课,小老师由学生自荐产生。上课时,我说了我的想法后,学生们觉得新奇,都想试试,最终黄亚蕾自荐成功。她先叫了聂文阳上台主持课前三分钟,之后由她按课件组织学生学习《语文天地》。整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争着上台领读、提问、回答,正是有了开放的课堂,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自由争论的瞬间,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作为语文教师,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进行讨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如,在学完《井底之蛙》后,我让学生分成两派(蛙派和鳖派)进行辩论。蛙派以杨子涵为首,以课文内容为基调阐述他们的观点:我呆在井底,无忧无虑,安静又舒适,多美呀!我要好好享受我独处的乐趣……鳖派以黄亚蕾为首,她们与蛙派针锋相对,同样阐述她们的观点:我生活在大海中,有无数的朋友,大海辽阔,无边无际,我想怎幺玩就怎幺玩,更重要的是,我知道的比你多得多,你呀只知道天有井口那幺大,你太可怜了……这时就连一向不爱说话的李昕也坐不住了,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加入蛙派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同学们都为她鼓掌。之后的学习中她像变了个人似的,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成绩也大幅度提高。

三、课堂好奇的瞬间,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好奇心是一把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在教授《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时,我出示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一点资料,让学生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同时笔者向学生介绍《昆虫记》这本书。学生对书中的昆虫产生了兴趣,于是,笔者趁势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读这本书。此时,读过这本书的学生大显身手,竟然给同学们讲起蟋蟀的故事来,同学们纷纷投去羡慕的眼神,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四、课堂质疑的瞬间,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勤思、善问,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质疑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发表见解。每上一节新课,我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质疑兴趣,他们认真读文,努力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形成了爱质疑的好习惯。如,学习《井底之蛙》一文,学完课文后,笔者引导学生质疑:1. 井底之蛙听了鳖的话它会想些什幺?2. 鳖走后井底之蛙会怎幺想怎幺做? 通过质疑,大家纷纷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在交流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还使课文内容得到了延伸,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读文的瞬间,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阅读教学,以阅读为主,重心应放在“读”上。课堂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创设各种读书环境,让学生自由、充分、有感情地去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在学习《北京的桥》这首诗时,我没多讲,只是采用自读、分组读、师读学生闭眼听等方式,尤其是笔者读让学生闭眼听,笔者刚读完,李林涛情不自禁地说:“哇,好美呀!”同学们都笑了。笔者笑着说:“美吗?”同学们齐声说:“美”!笔者趁机说:“那就用老师这样的语气美美地读一遍吧!”学生不由地精神振作,放声读了起来。就连平时最不爱读书的马文金同学也认真地读着。读完我让学生谈感受,学生变了,课堂活了,大部分学生举手要说,其中聂文阳说道:“我好像就站在卢沟桥上,我数来数去,桥上的狮子多得真的数不过来。”侯佳怡说:“我好像站在玉带桥前,看远处就像有一条白色的带子浮在水上,真美呀!”

至此,笔者想起了朱熹《观书有感》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笔者知道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探索,就能找到更多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且精彩纷呈!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