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瑞

[摘 要] 首先从“理论和现实”这两个角度阐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对思政教育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志愿服务活动得以开展的原因和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则在前三者的基础上阐述了思政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对策,用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 键 词] 思政视角;大学生;志愿服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136-01

在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对其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接下来,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思政教育的意义为出发点,展开相关内容的具体论述。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思政教育的意义

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大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社会人群中年轻的一代,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作为社会中的引领者的同时,也应当是志愿服务事业中的带头人。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地探索思政教育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不断渗透和强化大学生的服务理念,以达到在完善新的志愿服务机制的基础上丰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目的。

其次,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基于思政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仁爱、无私”等中华传统的美德和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的文化知识付诸于实践,进而学会学以致用,并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发挥“助人为乐”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二、志愿服务活动得以开展的原因

(一)大学生参与意识较强

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心智已经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已大体形成,所以对于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根据调查显示,高校90%的大学生都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87%的大学生都十分愿意参加这种“好人好事”的志愿服务活动。这就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还是相当高的,他们希望在“红十字养老院、帮助贫困地区”等志愿服务活动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参与动机单纯

上文我们说到大学生“希望在‘红十字养老院、帮助贫困地区等志愿服务活动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大学生还没有踏入社会,所以,他们的内心和想法还是非常纯洁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除了想多交一些新朋友,增加社会体验和社会经历,进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能有什么不纯粹的动机呢?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大学生是为了“玩”、是为了“跟风和从众”。但是,实践证明,这样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是极少的。所以,总体来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还是比较纯粹的。

三、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往往不看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认为大学生会因为这是免费服务而对其不上心,社会也就借此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表现出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与此同时,还有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年轻,自尊心强,对于志愿服务中的一些事是不愿意做的。所以,这些有失偏颇的想法就潜意识地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定位得很低。但是,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们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这种“好人好事”的活动都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全力支持,那我们的志愿服务事业要如何做到更优更好的发展呢?

(二)资金支持有限

只有资金充足,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才能顺畅地开展。但是,在高校中,对还未参加工作、还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是无法承担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经费和成本的。目前,由于大学生的社交圈以及大学生本人还未在社会中立足,所以,从社会中筹集活动经费是十分具有挑战性和难度的。这也就说明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来源只有学校拨款这一个途径了。但是,学校是一个庞大的“用钱机构”,所以拨给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是十分有限的,这也就使志愿服务活动的永续发展成了“乌托邦”。

四、思政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从“志愿”二字我们就能知道“志愿服务”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服务,是一种无偿的服务。这对养成大学生“钱财乃身外之物、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志愿服务,不仅能让大学生认识到助人为乐的中国传统美德,还能让大学生在这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

(二)完善社会制度建设,营造“至善”环境

人们最初对道德的定义中有一个“强制”一词,不知大家是否在意过这个词。这也就表明,光在社会中营造互帮互助的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些社会机制如奖惩机制、信用机制等给予辅助,进而在双管齐下的基础上给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学校要注重文中所提及的问题和对策,重视其给大学生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得到真正而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丽华.思政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7(24):126-127.

[2]吕丽.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1(19):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