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

[摘 要]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与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新阶段,特别是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以及医疗卫生等行业的渗透,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着新工科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使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的定位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以及精准化转变。新时期,对新工科人工智能后续发展进行研究,对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思路进行分析,是新工科借助人工智能发展这一历史机遇寻求自身突破的重要手段。

[关 键 词] 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9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222-01

人工智能时代使得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因此新工科建设应当与智能一级学科的设置相互呼应,并在各大试点高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加强对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入研究,对课程设置、实践操作以及实验平台进行探索,促进新工科形成“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特色工程教育体系。

一、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一)人工智能与制造行业的结合,促进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向智能化转变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制造行业的不断应用,使得传统制造产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制造类机器人的研发和投入使用,直接使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发生了转变。当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正逐渐被全球智能制造业广泛吸收和应用,利用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力是今后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融合,推动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向自动化转变

在传统的工科体系中,汽车制造、汽车驾驶等都是其主要内容,也是传统工科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但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导航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点向此方向转移。目前,谷歌、苹果、百度、宝马、特斯拉等公司都在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投入到市场进行试运行,特别是特斯拉正式对外销售的部分汽车中已经安装无人驾驶系统[1]。

(三)人工智能与医疗、金融领域结合,推动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向精准化转变

当前,在我国医疗领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使医疗机构的诊疗效率和精准率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新工科医疗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活动产生了影响,不仅体现在医疗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可能会大大缩短对医学类工科人才的培养周期。此外,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和探索,也因其强大的学习能力逐渐展现出取代传统人工的趋势。

二、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思路

(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在人才培养上普遍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载体,而人工智能时期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效融合,实施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理论课程教学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实践生产能力的培养,并非单纯的对知识概念进行讲解和掌握,而实践性课程则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进行有效联系,并非单纯的对技能进行练习操作。总之,两者之间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二)人工智能将更以人为本构建多元融合的学校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工科课程体系应当更具多元化、融合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被普及,要求在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中都必须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校课程在设计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空间。加之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差异的不同个体,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思维模式和兴趣爱好都大不相同,只有丰富的课程才能更好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2]。

(三)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新工科”理念的教师

随着新工科的发展,站在工科教师的层面来看,应将人工智能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融入课程体系中,重新对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目的进行定义,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先进科技的新工科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宗旨和使命。此外,作为新工科教师还应当对全球先进的工程技术热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了解掌握,对其他发达国家的工程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新工科人工智能方面的学习需求。且在此基础上,系统、深刻地对教学目标进行阐述,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目标。

探索新工科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是对我国新工科学科建设和改革的完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方面人才的必由之路。特别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定位的转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元融合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及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新工科”理念的教师等手段来促进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昭涵,金华,刘越.人工智能开启“互联网+教育”新模式[J].电信网技术,2016(12):6-10.

[2]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