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卓

[摘           要]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的品质好不好直接制约着中国特殊教育行业的发展。着重由人才培育目的、培育规格、课程创设、培育形式和保障体系等各方面分析全纳教育概念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育形式革新的指向,希望能创建起一类有特色、成效好的人才培育体系,培育出符合中国特殊教育现况与进步局势的高段位专门栋才。

[关    键   词]  全纳教育;“全纳型+应用型”;培养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212-02

一、“全纳型+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的理论定位

(一)培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一定要体现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需求。高校特殊教育专业需要着重培育德、智、体等方面综合进步的,极具现代特殊教育概念,面向特殊教育践行要求,不仅要知道特殊教育理论,还要具备实操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创新精神的“全纳型+应用型”的特殊教育本科栋才,进而符合现今我国全纳教育发展水准以及今后的进步势头。

(二)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对培育目的深度细化,它确定了培育主体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和其结构。“全纳型+应用型”特殊教育老师不单单要具备一般的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以及极佳的老师职业道德,还一定要拥有:(1)具备对的特殊儿童观与特殊教育观,特别注重稳定的专业观念;(2)熟悉特殊教育专业的基础概论、基本知识与基础能力,具备前卫的特殊教育概念与观念,知道特殊教育的基础规则,熟悉特殊教育进步的前沿与实况;(3)熟练掌握某个特殊专业方向的教育教学与康复培训,并可以开展多方位、多学科的教育教学与康复培训;(4)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科研实力,以及职业的自我提高技能,可以顺应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成长。

对比于偏向理论学习的“研究型”特殊教育栋才,特殊教育“全纳型+应用型”栋才除了注重一般知识的学习之外,还看着特殊教育理论素质,也重视行动的实力,涵盖信息技能和水平,组织调节技能、交流技能与实操技能等。“全纳型+应用型”栋才培育中的“全纳型”体现了人的综合进步的需求;“应用型”体现了实践对特殊教育老师的专业使用水平的要求,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同实践运用水平的实训良好融合。

二、“全纳型+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的践行办法

(一)课程创设

课程是开展栋才培育的核心媒介,是栋才培育办法的核心内容。特殊教育专业“全纳型+应用型”栋才培育模式极为关键的确保是切实可行地创设课程。特殊教育学科的课程创设一定要由学生的综合进步、市场需要与学生个人爱好以及需求三大层面思考,达到课程系统全面化与模块化,确保栋才培育的灵活性与目的性。

依照中国特殊教育的现况和前进方向,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模式需要从职前教育模式向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模式改变,从闭塞的特殊师范教育形式变化成特殊教育老师教育形式。因此,“全纳型+应用型”栋才培育的课程导向形式应该为“老师教育一体化”,“职前课程注重系统性,职后课程看重开拓性、目的性以及灵活性”。其课程模型应该由“学科专业课程+师范类课程+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构成。其中学科专业课程即由某个专业范畴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构成的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师范类课程即教育心理概论知识与能力,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即特殊教育基本概论及能力方面的知识,例如特殊教育学、特殊心理学、全纳教育理论、盲文、手语以及康复等。如此的课程模型不仅可以反映出普通素质模型的需求,还可以反映专业素质模型的需求,并体现出实操水平。并且也应顾及学生的自身爱好与需求,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创设各种模块的选修课,“模块化”也就是把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依照其性质与相关性分成不一样的专业板块,体现培育的目标性,促使学生按个人的爱好选取特殊教育的某个范畴,在所学的专业指向方面专且精。

(二)培育形式

现今全球师资培育形式重点分为定向型、非定向型以及混合型三类。以独立创设的师范院校来培育师资的方式叫作“定向型”的师范教育制度,也叫作闭塞式师范教育制度。在普通高校培育师资的方式,叫作非定向型的师范教育制度,也叫开放式师范教育制度。混合培育形式也叫作“叠加法”培育形式,是基于普通教育师资培养,增加特殊教育的知识、能力与分类的特殊教育技能的形式。“定向型”的师范教育制度作为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重点形式,由1981年黑龙江省肇东师范学校创建四年制特师班至今,中国特殊师范教育给特殊教育行业输送了大量师资。但是,此形式虽重视了特教师资的方式技能,然而培育出的师资教育教学概论不够广,教育思想、教育评判力与把握总体、系统的教学活动水平受限。所以,“定向型”培育方式已顺应不了目前全纳教育对特殊老师提出的需求。现今,不少国家培育特殊教育师资常用的一大方式就是在综合性大学创建特教学院或在师范大学创建特教系培育高学历的特教师资,这一方式的优势之处为:培育出的师资的教育心理和基本概论及知识很强,具备某种特殊教育观,极易在宏观上掌握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指向感、评判力很好。例如美国的普通高校创建教育学院,下设特殊教育系,大部分人先获得其他学科的学位,再转来学习特殊教育专业,从而得到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在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以及重庆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皆创建有特殊教育的本科专业,给特殊教育培育了大量的高学历师资。

除此,不少国家也使用“叠加法”培育特殊教育师资。英国培育特殊教育老师采取两类形式:一类为学生就读于大学的教育学院,得到学士学位,再考教师任职资格证书;二类为“3+1”制,学生先在普通大学学习三年摘得学位,再到教育学院学习一年的教育课程,授予教育证书,再考教师资格证书。不管利用哪一类方式,皆需在被授予教育证书、老师资格证书后才能再利用考试摘得特殊教育证书。关于这点中国学者也做了探讨,例如王雁等人表示对非特殊教育的师范或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展时长为两年或一年的特教专业知识训练,让之可以得到教育硕士学位,具备在特殊学校就职的较大资格。又譬如于素红表示,在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创设特殊教育学本科双学历体制,提倡已取得医学、中文和数学等本科学历的学生去特殊教育学系进修两年的特殊教育课程,摘得本科双学历。在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创设特殊教育学双主修体制,倡导高校中已获得医学、中文和数学等其他学科背景的学生进修特殊教育学教育硕士学位。

按国外的经验与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育形式的现况与进步局势,高校特教专业“全纳型+应用型”栋才的培育模式需要实施混合培育模式,也就是“叠加法”培育模式。然而局限于现今中国特殊师范本科教育的真实水准,需先注重学院或专业间的极佳协作,利用科学创设课程和构建教学来达到联合办学,进而慢慢变成实际的混合培育形式。

(三)确保机制

最近几年,每个国家更看重法律体制对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确保功能,皆拟制相应的政策、规范与法令来认定特殊教育老师的资格。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具备相关的法规:普通教育师资资格证书与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不等价或代替。美国特殊教育老师的任职资格根据州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根据老师资格证书体制的改变而改变。要变成美国合格的特殊教育老师,则须有特殊教育老师资格证书,对此中国学者也做了不少的探究。于素红表示,优化特殊教育老师资格证书体制,产生益于特殊教育前进的高规范、多类别、多级别的特殊教育老师资格体制。整顿应具备特殊教育资格证书的主体;提升资格门槛规范,提升特殊教育老师的始点学历;完备资格类别,需按老师服务的特殊教育主体的种类、所在的教育层级、教授的学科等上完备特殊教育老师的资格类别;创设多级别并如期革新的激励体制;创设临时特殊教育老师资格体制。

现今我国在特殊教育师资培育上没有专门的法制确保,这对特殊教育老师专业化进步与全纳教育的达成极为不利。中国虽于1995年印发了《教师资格条例》,要求特殊教育老师既需获得普通老师资格证书,又同时具有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而中国特殊教育老师的任教资格重点依据我国有关中小学老师品质的规范而提的,何况中国没有真正、严格实施老师认证与聘用的社会体制,因此离切实的特殊教育老师资格体制仍相差甚远。所以,当研究师资培育形式的同时,也需极力优化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体制与教师教育机构认同体制,进而确保“全纳型+应用型”栋才培育制度的如期开展与最终达成。

三、结语

特殊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全纳”,而特殊教育教师乃至一般老师专业化进步的最佳目的是“全纳型教师”,针对现在市场经济与信息社会兴盛对多规格栋才的需要,中国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育压力巨大,不仅需要快速地从闭塞的特殊师范教育形式变为开放的老师教育方式,还需朝着培育“全纳型教师”的体制过渡,也需考虑特教学生的就业需要。这是一个重任,我们不得不对当下实行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育形式完全革新,实现战略转型,方可有效地给中国的特殊教育事业输送合格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祝春梅.全纳教育视阈下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110-112.

[2]杨翠,张成林.全纳教育语境下转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析:基于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的个案分析[J].广西教育,2015(35):64-65.

[3]刘春颖.全纳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挑战与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24).

[4]潘跃林.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全纳”与“和谐”理念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S1):149-151.

[5]李波,朱琳琳,岗川晓.全纳教育视野下高校体育特殊教学设计的新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4):74-83.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