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极军

[摘           要]  职业对学生英语知识储备、应用能力及职业意识有着较高要求,但是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比较薄弱,中职基础英语教学只有以满足职业需求为导向,改革英语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才能最终在综合素质与职业需要之间起到牵线搭桥的媒介作用。

[关    键   词]  知识储备;应用能力;职业意识;教学素材;教学方法;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0-0234-03

一、中职基础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基础英语教学难以实现学生必要的英语知识储备、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及培养职业意识的教学目标,但是职业又对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需求。

第一,职业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及日益加强的对外联系,用人单位在招聘专业岗位人员时,对学生提出了两方面要求:首先,具有符合职业要求的职业意识(企业文化意识、自信意识、学习意识、实践意识、竞争合作意识、忧患意识、质量效率意识、忠诚诚信意识、敬业奉献意识及创新意识)。其次,具有符合职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就英语技能而言,主要是专业英语知识储备及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例如:

(1)计算机职业虽然对英语交际能力要求不高,但是要求具有相关专业英语知识储备;(2)旅游管理职业对学生在地理、交通、人文方面的英语知识储备及交际能力要求较高;(3)财会职业对学生英语知识储备及应用能力要求较低,但对学历层次有较高要求,因此学习英语主要是为升学考试奠定基础。这种职业要求导致职业意识强、英语知识储备丰富及能灵活应用的学生拥有更大就业空间及更多升职机会。

第二,恶劣的生源严重冲击着基础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推动高校和普高双重扩招从而直接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失去了吸引力的现实背景下,面对残酷的生源危机及生存危机,中等职业学校不得不降低招生门槛。这导致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令人担忧:(1)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中不良现象及家庭关照的缺乏或溺爱等环境的熏陶,其具有从重理想向重现实发展,从重意义向重利益演变,从重集体向重个体转化,从胸怀大志向得过且过,从信心十足到自暴自弃恶变,从惜时如金到虚度光阴堕变,从呼朋引伴到宅男宅女转变的趋势。(2)在学习方面,基础薄弱,弄虚作假,方法欠缺,热情缺乏。这种现状反映在基础英语学习方面,就是对需要高强度学习的英语缺乏勤学苦练的学习热情、逐步扫除语言学习障碍的自信心、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从而严重冲击着英语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特别是职业意识方面)的实现,最终导致基础英语教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面对以上现状,如何在较短时间当中,通过改革基础英语教学,为解决职业需求与综合素质薄弱二者之间矛盾起到一定作用呢?

二、解决途径

以满足职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解决较高职业需求与综合素质薄弱二者之间矛盾的最好途径,因为其有利于在综合素质与职业需要之间起到牵线搭桥的媒介作用。但是,如何实现此理念呢?

(一)有的放矢地改革基础英语教学素材,满足职业对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的需要

知识目标的实现是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实现的基础,因此,在明确每一单元基础英语教学职业能力目标与职业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后,必须为实现基础英语教学知识目标而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如何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呢?

第一,针对职业对英语专业知识储备的较高要求,适当丰富与职业相关的教学素材。目前, 中职英语教学素材(词汇、句型及文化)过于简单化,不能满足不同职业的深层次需要,因此根据不同的职业需要程度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适当增加相关教学素材。例如,在对Unit 2 I Can Do It!词汇及句型备课时,考虑到本校不同专业学生在未来不同的就业面试时需要描述不同的专业、职业能力、求职意向及应用一些固定句型,从教材、互联网上寻找如何描述个人专业、能力、求职意向及与其相关的词汇及句型。具体而言:(1)在词汇方面:①针对求职面试人员,考虑没有出现male及female,interviewee及interviewer,在分别对gender及interview的人物角色进行具体分析时,对此予以补充;②针对专业,增加了具体的major:accounting,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e-commerce,tourism management等;③针对求职意向,增加了具体的objective:accountant,engineer,ecommerce division,marketing staff及tour guide等。(2)在句型方面:考虑到在dialogue中,关于对ability进行提问回答的逻辑性不强及简单化的现状,增加了对objective 的提问及回答句型(What is your desired position /objective)。总之,丰富相关教学素材不但帮助学生明确了加强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而且满足了不同职业对相关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的需求。

第二,针对不同职业对相应英语专业知识储备的不同需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备课方式。英语教学素材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而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完全适应所有的职业需要,因此存在与个别或者一些职业联系紧密,但是与其他职业联系较弱的现状。因此,在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使用同一门教材的时候,如果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采取同一的教学要求,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其集中精力学习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职业需要程度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分别采取系统、简单的备课方式。例如,在对Unit 3 How Much Is It? 的教学内容备课的时候,针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职业对商务英语的较强需要,通过参考相关商务英语书籍,对英文购物发票、购物清单及海报的格式、内容,商品价格谈判方面的知识及技巧进行深入、系统分析,而且如果存在词汇、句型不够完善时予以补充完善;针对学前专业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本人则仅仅要求其掌握书本知识即可。这种根据不同职业对不同专业英语的需要程度而进行具有差异性备课的备课方式丰富了专业英语知识储备,满足了不同职业对相关英语专业知识的储备要求。

一言以蔽之,不拘泥于教材知识体系安排,而是有的放矢地调整基础英语教学素材,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素材适用性、深度、广度,为以“满足职业需求为导向,推进中职学校基础英语教学改革” 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有的放矢地加强应用能力训练,满足职业对专业英语口头及书面交际能力的需要

英语作为一种具有交际属性的语言,其学习必须融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以发扬其交际性,特别是中职英语“以满足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理念应当更加注重将专业英语口头及书面交际能力训练置于核心地位。具体如何操作呢?

第一,以情景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提高专业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在辅助利用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时,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包括肢体语言创设情景、分角色扮演创设情景)中的分角色扮演创设情景教学方法,以便尽可能提供接近真实的英语训练情景。如何运用才能达到最高效率呢?现在,以Unit 8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问路指路情景对话构建为例具体说明:首先,交际主题需要紧密联系职业需要,以便提高情景创设的实用性。重点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进行英文问路、指路情景对话构建训练,满足其在国内给外国游客指路及在国外问路的职业迫切需要。其次,强化情景对话构建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构建过程中分组深入探究有关路标、时间、距离、方位、行进方式、问路礼仪等方面的词汇、句型的作用及在整个对话中结构安排及地位;在情景对话评估阶段,逐步归纳出包括准确性、灵活性、程序性等三种策略。最后,设计更加丰富的角色,以便尽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训练机会。本人布置一个近乎真实的、复杂的模拟问路指路现场,安排每组3名学生扮演1名交警(指路)、1名外国游客(问路)及1名外国游客的朋友(为英语糟糕的外国游客绘出一幅路线图)。这种注重满足职业需要、交流策略及强化参与性的情景对话构建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第二,注重专业英语应用文教学,提高专业英语书面交际能力。如何具体强化专业英语应用文教学呢?现在,以完成Unit 4 Ill Have My Cell Phone Replaced尝试书写A Complaint list(售后服务问题清单)为例具体说明:首先,交际主题需要紧密联系职业需要,以便提高应用文设计的实用性。重点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中进行A Complaint list写作训练,满足学生在未来可能从事售后服务的工作中遇到顾客投诉商品质量而顺利解决的职业迫切需要。其次,强化应用文设计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而言:(1)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分组深入探究Complaint list应该应用的grammar(语法,具体包括have...done,since,so that)、表示程序的words and phrases(单词及词组,具体包括first of all, secondly...at last)及contents(内容,具体包括commodity information,problems,reasons及solutions)。(2)在应用文设计评估阶段,逐步归纳出strategy(策略),具体包括:重视contents(identify commodity information,explain problems,find out reasons及give solutions)及structure(identify commodity information→explain problems→find out reasons→give solutions)。最后,鉴于应用文写作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每3人1组分组完成。这种注重满足职业需要、提高书面交流策略及强化参与性的应用文设计模式提高了学生英语书面交际能力。

一言以蔽之,科学的情景教学以及应用文设计创设安排逐步检验、巩固了英语知识储备情况,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最终为职业中的学以致用逐步扫除了语言障碍。

(三)有的放矢地培养职业意识,满足职业对职业意识的需要

英语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探究教学素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设计科学的形成性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因此,辅助引领中职学生职业意识提升的途径也应建立在这三个方面。具体如何操作呢?

第一,挖掘教学素材蕴含的职业意识塑造潜能。中职英语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素材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意识塑造潜能。因此,活学活用教学素材有利于提高相关职业意识。例如,针对提高企业文化意识的需要,在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讲解补充教学素材Corporate Culture of the Microsoft Corporation(微软公司企业文化)时,采取了以下策略:首先,展示创始者Bill Gates及Paul Allen简介,引导学生认识到英雄人物对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引导学生了解微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企业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最后,展示微软公司发展足迹及改革创新,引导学生认识到现代企业必须敢于着眼未来而不断变革和创新,才能长远发展。总之,挖掘教学素材的职业意识塑造潜能利于丰富教学素材的趣味性及启发学生掌握具体职业意识的特点及要求。

第二,挖掘教学方法蕴含的职业意识塑造潜能。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促进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且可以间接实现相应的价值目标。为此,教师应该选用具体的教学方法以丰富英语知识储备及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注意结合中职学生具体职业意识现状,积极挖掘教学方法蕴含的具体职业意识塑造潜能。例如,针对提高质量效率意识的需要,鉴于学生在学习Unit 2 I Can Do It!中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时屡次出现错误的状况而巧妙设计口头翻译陷阱:Liu Boyan is a smart girl. She can speaks English, sing songs and danced. She said that she can achieved great success.陷阱教学法蕴含的质量效率意识塑造潜能不但有利于学生仔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及提高技能,而且能引导学生在扮演职业角色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法律对职业人的要求,必须分清职业与业余的不同,克制自己的偏好及粗心大意的弱点,从而最终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总之,挖掘教学方法的职业意识塑造潜能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及启发学生掌握具体职业意识的特点及要求。

第三,挖掘形成性学习评价机制蕴含的职业意识塑造潜能。形成性学习评价机制能为辅助引领中职学生职业意识提升提供强有力的长效保障机制。例如,针对提高诚信意识的需要,采取以下举措:首先,将平时成绩(课前预习、课中探究感受及课后拓展应用成绩)比重设为占期末总成绩的40%,期终书面考试成绩设为占期末总成绩的60%。其次,尽可能要求学生在上交手机及教师监督情况下完成作业以便有效地杜绝学术剽窃。最后,惩戒失信行为。如何惩戒呢:(1)针对每一次失信行为,扣除1分的平时考核成绩以有效彰显独立完成作业的意义及剽窃带来的巨大代价。(2)将英语学习成绩与奖学金及荣誉称号相挂钩以便引导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3)设立弄虚作假及违反课堂纪律曝光台。挖掘形成性学习评价机制蕴含的职业意识塑造潜能利于把学生视为不断渴望得到纵向增值的发现者、探索者及研究者,从而利于可持续地提高其职业意识。

一言以蔽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相关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及形成性学习评价机制蕴含的职业意识塑造潜能,不但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及实践应用能力,而且增加了职业意识提升的“磁性”。

三、总结

以满足职业需求为导向,推进中职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解决了基础英语教学当中经常面临的“why(为什么这么教)→what(教什么)→how(如何教)”三个问题,实现了中职基础英语教育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本位的转变,让英语能力成为一专多能中的“一能”,真正满足了职业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开创了中职基础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秀军.浅谈就业导向与教育教学改革[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6).

[2]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金启东.试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代理念[J].职教论坛,2007(10).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