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通过阅读获取新知成为人们积累知识的重要方式,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家长和教师都非常关注儿童阅读行为的养成,学前儿童心理特点决定了阅读活动方式。自主阅读和分享阅读作为主要的阅读活动方式各有特点和差别,要根据阅读活动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取长补短发挥阅读的优势,达到培养学前儿童综合能力的目标。

[关    键   词]  自主阅读;分享阅读;阅读行为;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18-02

无论是信息化时代还是传统纸媒发展时期,通过阅读学习新知识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不仅对成年人积累新知识融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力也是深远的。阅读能促进学前儿童探究未知的世界,成为连接学前儿童与社会的纽带,帮助学前儿童成长。因此,通过探索分析自主阅读与分享阅读的影响力,形成培养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有效模式。

一、学前儿童阅读发展现状及意义

(一)学前儿童阅读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阅读仍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伴随着人类成长,特别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阅读对儿童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阅读在教育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也通过研究发现阅读对儿童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上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变得多元化,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冲击,研究数据显示近50%的儿童是偶尔阅读,只有不到10%的儿童每天主动阅读,儿童自发性阅读程度不高,他们对电子游戏类产品更感兴趣,需要成人进行引导,让学前儿童爱上阅读,从有益的阅读中求知。

幼儿期是儿童形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能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学前期儿童阅读教育,并且在阅读中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对儿童进行图画文学为主的阅读引导,然而在培养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偏重知识学习,缺乏阅读能力的培养,认为学前儿童识字量较少,按照成人思维主导幼儿阅读活动,忽视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等阅读行为的养成和指导,给儿童自主空间较少,阅读兴趣不高,积极的阅读指导策略将对儿童语言文字能力培养产生起到带动作用。

(二)学前儿童阅读的重要意义

阅读活动在人类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能够促进儿童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儿童阅读越早得到重视,将对儿童未来的学习、行为和行为产生影响,家长和教师的指导在学前期儿童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导阅读的方式直接影响阅读效果,需要根据学前期儿童的特征,开展有效阅读指导,在学前期儿童思想意识不明确的阶段,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力奠定基础,所以阅读活动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期儿童的自主阅读与分享阅读模式特征

(一)自主阅读的特征及作用

自主阅读是儿童在阅读活动中从书籍独立获取信息的一种阅读方式,对学前期儿童具有一定挑战性。自主阅读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独立性,自主阅读是让儿童独立自主去选择、去探索书籍中的知识和信息,锻炼儿童自主思考的能力,不断提高儿童的独立性水平,培养自主意识,形成自己的思想,调动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探索性,自主阅读没有提前为儿童创设情境,更多的是需要儿童去探索,儿童在书籍的引导下对未知的世界进行探索,拓展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自主阅读更多地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满足好奇心,发展想象力,并且自主解决问题;三是开放性,自主阅读的主体是儿童自身,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基本自由,儿童阅读的同时也是自我调节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自主选择、探索和调节,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新的知识汇入已有的知识,增加了知识量,通过完全开放的阅读来实现知识的学习,儿童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导者,对于儿童成长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分享阅读的特征及作用

分享阅读是儿童阅读活动中常见的形式,儿童在阅读活动中能够得到较为直接而深入的阅读体验,分享阅读也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一是互动性,分享阅读的核心是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成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儿童进行阅读引导交流,儿童也在分享中表达自己的思考,在交流过程中再汲取知识,分享阅读是交流性的思想交互,不同于单向的知识学习,成效更为直接;二是直观性,分享阅读是多方互动的活动,成人和儿童将比较直观地表达或者陈述阅读感受,具体为在亲子阅读和教师指导阅读实践中,亲子阅读中父母可以通过分享交流直接了解到孩子的思想意识,教师通过分享指导儿童开展阅读活动,直接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更快更直接地使儿童注意到阅读的中心内容,直接影响到儿童的阅读经验和成效产生作用;三是多元性,阅读活动的参与者是多元化的,包括儿童和成年人,参与者的多元性决定了在分享中产生不同的效果,儿童与同龄的儿童、父母与儿童、教师与儿童之间的阅读经验各不相同,阅读经验的分享重点就会产生明显的倾向性,儿童之间的分享重在阅读感受的交流和思想共鸣的经验,教师、父母与儿童的分享重点在于阅读活动的引导,调动儿童阅读的积极性,提升阅读的理解能力,调动并指导儿童思考和探索,集中关注作品的中心思想,阅读成果更为显着。

三、自主阅读与分享阅读影响力的差异性

(一)语言能力培养的差异化

学前儿童对图画的理解和认知总体上来说是大于对文字的认知度的,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图画感知度更高,所以不论是自主阅读还是分享阅读,儿童会主动关注书籍中直观的图画信息,对文字和词汇的理解较弱,分享阅读是阅读引导模式,有较强的教育目的性,教师或家长可以引导儿童对阅读中学习的内容复述出来,儿童在叙述表达中印证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在叙述交流中不断积累语言词汇,将自己对故事和熟记的情节表达出来,而在运用词汇和句子表达的过程中,多方参与讲述活动,从中获取丰富的语言信息,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为语言能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自主阅读是阅读的自由发展模式,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识字量较少,对图画信息更感兴趣,阅读的关注点集中在图画上,凭借图画形象直接进行感知阅读,完全的自主阅读容易产生与故事主题实际表达上的偏差,当图画不能全面表达故事情节内容时,儿童甚至会产生阅读理解障碍,阅读感知形成单向循环,而分享阅读在交流中帮助儿童对故事细节进一步完善,故事内容在复述中进一步充分理解,获得成人的阅读指导,而自主阅读就缺乏沟通表达的支持,影响了对阅读内容的全面理解,同时缺乏语言表达叙述的环境,所以在培养语言能力方面分享阅读的效果更为明显。

(二)思维能力培养的差异化

自主阅读的突出特征是开放式阅读,重点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方式有利于养成儿童自主学习的习惯。研究显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阅读关注会由图画转移到内涵更丰富的文字上去,自主阅读的释放空间较大,儿童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形成以兴趣为导向的阅读行为养成,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需要更多地改进阅读策略,会采取提问、解答、修正认识和作品跟读等阅读策略,掌握新的知识加入原有知识体系中,通过图文对照结合加深理解,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阅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辨别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思维能力,逐步形成独立的分析能力;分享阅读通过读后感的分享和讨论激发学习热情,侧重于知识性的学习积累,为儿童预留的自主选择空间较少,阅读中主要体现成人主导意志,成人按照自己的经验解读阅读材料,虽然能较为直接地传达材料的主题内容和中心思想,但不利于学前儿童自主探知习惯的养成。因此,自主阅读在阅读行为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影响力更为突出。

(三)健全人格培养的差异化

学前儿童正处在形成是非善恶道德标准的阶段,没有清晰的善恶评判标准,而在阅读书籍中有众多积极正面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阅读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错误的评判标准将被及时纠正,正面形象将直接影响儿童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分享过程中相互交流,帮助儿童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健康的情绪,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情绪,逐步发展成为健全而健康的人格。自主阅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需要儿童深入观察和仔细思考,没有外力影响下判别是非善恶的过程会较为曲折,特别是阅读没有直接形象图画辅助的时候就更难以判别是非善恶,会影响到儿童的情感体验,部分产生理解偏差的儿童读者,将对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分享阅读更为直接地表现出了是非善恶的标准引导,而自主阅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探索正确的方向,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有一定难度,虽然通过探索获取知识,可以培养儿童部分优秀品格,但在培养全面健全人格方面将会较为曲折。

自主阅读与分享阅读是学前儿童阅读活动的重要方式,要提高学前儿童阅读的效果,通过阅读行为培养儿童的理解力、鉴赏力、分析能力等多种综合素质,需要在恰当的条件下实行自主阅读与分享阅读相结合,适时地提供指导或者给予独立思考空间,提高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莲梅.优化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J].学周刊,2020(9):129.

[2]温丽梅.早期阅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教育观察,2019,8(38):122.

[3]赖洁.不同分享阅读方式对幼儿文字知识发展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3.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