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宜

[摘           要]  根据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是国际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在推动学校办学、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国际化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育人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184-02

一、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推进和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优质化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高职教育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优质建设的重点内容。

国家通过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政策文件,鼓励、支持、规范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丰富了我校高等教育资源,一批学子不出国便能接受国外优质教育。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有力推手。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院校与专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实现产教融合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对院校发展、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以及家长等利益相关者都产生积极影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拉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承载了高等职业教育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的使命。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和规范合作办学”。《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试行)》中将“国际交流与开放办学”作为一项建设标准,其中主要监测内容和指标包括具有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者国际教育交流项目1个以上。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申报标准和实际办学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总体发展突飞猛进,数量显着增加,地区分布更加广泛,合作国家不断扩大,引进资源更加充足;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升,生源质量逐年提高,人才培养成效显着,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本文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为例,浅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现状

(一)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概况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也开始发展。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与美国、韩国的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3个,涉及会计、市场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等3个专业。培养模式分别是“3+0”“2+1”。“3+0”,即学生前三年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完成学业且成绩合格者获得毕业证书;雅思英语达标,毕业后可赴境外合作院校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2+1”,即学生前两年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第三年赴境外合作院校学习,完成学业且成绩合格者获得两校的毕业证书。

(二)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实施模式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多数采用有学校领导牵头负责,项目所在专业二级学院负责项目实施和日常管理的分散模式。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采用项目负责人制,现有3个项目分别由项目专业教师或管理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寻求合作、申报与审批阶段由学校办公室(外事办)牵头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与管理阶段由教务处牵头负责。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项目所在二级学院承办,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处理相关事务。

三、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实施探索

做法

(一)重视国际化发展战略和规划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交流,明确党委领导,建立健全国际交流合作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国际交流合作经费投入,专门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费和出国(境)专项经费;将国际交流合作纳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国际化战略落实;在创建“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时,均将国际交流合作教育纳入其中,作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点子项目和建设任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各项活动落实到位,积极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借助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平台,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积极培养国际化教师队伍

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要保持持续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需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国际化素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以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组织教师出国(境)高端研修。2016—2019年组织教师出国(境)高端研修46人次。其中,赴德国进修10人次,赴美国进修7人次,赴日本进修2人次,赴澳大利亚进修2人次。赴台湾参加进修26人次。专业课教师培训占总培训的95.6%,公共课(英语)占总培训的0.4%,共计引进9位具有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

(三)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

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科研机构及院校合作,开展师生交流项目、国际学生交流项目、留学生项目。2018—2019年,开展“安徽商人”学生交流项目,共计交流41人次;开展国际学生短期交流活动,共计2人次;2018—2019年,选派部分师生参加两岸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共计14人次。其中,国际学生短期交流活动,教学活动安排在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会计专业班级,提升了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推动了双语课堂的开设步伐。

(四)开展国际联聘教师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合作双方联聘一名韩籍教师,在境内学校承担韩语课程教学工作,同时参与项目管理工作。

四、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组织管理薄弱,没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受机构编制限制,没有成立国际教育者国际交流机构,外事工作由学校办公室牵头,工作队伍薄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涉及办公室、教务处、二级学院。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协调沟通难度大。项目管理、业务沟通上涉及与境外合作院校沟通、邀请外籍教师、学生出国学习阶段的指导、项目评估工作、引进课程安排等方面,存在职责不明确的问题。

(二)学生生源质量不高

以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会计专业为例,2016级计划招收30人,实际共招收19人,高考分数300分以下的5人,400分以上1人,最低分240分,同年其他统考录取文科投档线为344分,理科投档线为354分;2017级计划招收30人,实际共招收19人,高考分数300分以下的4人,400分以上0人,最低分272分,同年其他统考录取文科投档线为345分,理科投档线为318分;2018级计划招收30人,实际共招收26人,高考分数300分以下0人,400分以上11人,最低分324分,同年其他统考录取文科投档线为397分,理科投档线为323分。

(三)教学组织国际化程度不够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在打造高素质的外语教学团队和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过程中,遇到“一校两区”发展和扩招的情况,面临师资队伍短缺的问题,双语授课课程比例有待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队伍的主体仍是本土教师,虽然外籍教师和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师比例不断上升,但是外籍教师引入标准不高,授课时间较短。以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会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引进专业课程教师是由境外合作院校派遣到国内上课,集中授课且课程并不是贯穿整个学期,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在国际化队伍建设中,外籍教师的工作范围有待扩大,拥有海外留学或者进修的教师比例有待提高。

五、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发展探索

(一)高职院校应重视国际化战略设计与发展规划,明确战略重点,以提质增效

要做好顶层设计,实质性推动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合理选择国外合作院校和专业,做到优质资源引进;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数字化资源;探索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室,开展学分互认。

(二)完善组织管理,构建外事服务体系和人员配置,形成与规划相匹配的科学管理体系

在制度健全和协议细化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规律独立运作;根据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办学要求,结合院校自身优势,做到“引进”与“输出”并重;积极服务于我国产业发展转型,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国际化技术技能培训基地。

(三)提升内涵建设,增强自身教学、科研实力与国际合作能力

鼓励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中的项目负责人、管理人员、专业教师赴境外合作院校参加国际会议、学术访问。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方面,遵循“双赢”的原则;加强对外国专家、外籍教师的聘请管理,严格审核资格。

(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鼓励教师参加多维度、多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中外合作教育”相关的国际研讨会,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国际文化体验与课题研究;在国际化队伍建设中,加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土教师和外籍教师的教学合作。

(五)注重质量监管,完善退出机制

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管理,做好质量监控,加强对招生录取、办学投入、培养过程、学科专业的规划、证书的颁发等方面的监管。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低水平、评估不合格的情况,应完善退出机制,及时合理地维护学生的权益,维护中外合作办学秩序。

参考文献:

[1]王辉,王锦霞.新形势下湖南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质发展路径探析:以保险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19(12):1-4.

[2]张一婵,张明勇.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5-7.

◎编辑 郭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