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俊

[摘           要]  随着制造业产能过剩,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是一重大课题,而人才培养与这一问题存在直接的关系,校企合作项目带动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的共识,对如何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做了详细探索研究,从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校企合作应该开展专业性、全面性的建设。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逆向造型;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082-02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但是,核心技术及创新性发明研究还比较缺乏,归根结底是缺少具有创新性能力的人才。创新性人才紧缺是当前我国想要跻身创新型国家的最大阻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靠教育,而培养制造业高端创新人才主要靠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是指高职院校与合作单位企业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形成能够有效提高高职生创新能力、实现高校与企业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模式。[1]以高职院校培养为基石,校企合作为纽带,构建符合当下国情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对教育和科技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逆向产品造型课程是关系制造业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产业环节之一,我国高端制造业对逆向造型领域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在日益扩大。通过分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关于逆向课程体系校企合作项目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探讨了加强校企合作对大专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新的思路及创新性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方案。

一、逆向产品造型课程教学背景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工业企业创新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过程耗能大、粗放型发展问题突出。究其根本就在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含量不够,如何实现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强调了社会多元办学的必要性,办学模式应该鼓励企业社会参与,创办具有鲜明特点的专业。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设计和应用研究与当前社会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课程设计缺乏时效性,与企业需求而言具有延迟性的特征,不能直供企业人才的需求。[2]逆向产品课程是一门以激光扫描、数字化测量、曲面重构为基础,研究产品的反向设计和快速成型的学科,其主要优势是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加快产品的生产效率。但是,目前我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培养目标较为单一,主要以产品正向建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机械制造等多位一体培养为主,而对产品建模反求技术关注和研究并不多,全国院校开设逆向造型课程比例不高,且其技术与企业也有一定的脱节性。我校开设的逆向课程也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较少涉及实际案例情况,教学课程设置呆板,具有教条主义色彩。我校坐落于制造业产业发达的模具之乡——黄岩,具有天然的企业合作优势,模具智能小镇发展形势迅猛,依托这一地方产业优势,开展逆向产品造型课程的校企合作项目非常便利,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得以获得客观条件的支持。

二、逆向产品造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上停于课堂上被动听的层面,缺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理论的理解与本科生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较差,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合作精神,知识结构掌握度低下。在新科技革命大环境下,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是世界各国教育变革的共同趋势。[3]我国高职院校应在“重基础、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下,借鉴国内外成功校企合作经验,精心制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造性和竞争力。以逆向产品造型课程为例,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三、课程设置改革与探索

(一)优化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合作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情况,分模块确定典型零件工作任务单,设计合理的教学思路及内容,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建成以学生为主,企业需求为辅,形成符合当地产业链,并具有本校特色,符合当下国情的人才培养全新模式和“教”与“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和专业考核标准。本课程体系主要分四大模块展开:扫描仪操作技能训练、点云处理软件应用、基础产品逆向建模训练和复杂产品逆向建模训练。其中复杂产品逆向建模训练由企业导师讲解完成,如汽车车灯灯罩、折叠自行车整车、电瓶车后备厢、汽车后视镜等复杂的逆向建模思路,使培养方向更加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

(二)以企业实际案例为导向,开发信息化教学平台

以企业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方便学生了解当下企业的实际情况,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为今后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在互联网大数据之下,我们积极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开发动画小视频,微课讲解知识点,操作技能短视频等。把各教学点场景和授课画面实时采集,通过精品课程制作,实现线上录播互动教学,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登入相关的网址将随时收看视频教学、实时录像、演示等在线学习,避免以往上课听讲一次忘记的情况,线上教学可重复多次学习。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改革的创新,能把原来枯燥的、抽象的学科知识从单独的“线下”教学变得多元化,且更加形象生动。为学生全面掌握提供了客观条件,给学生留有观察思考、想象、判断的空间,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能量得到最大的发挥。[4]

(三)实现教学管理跟踪化,考核能力多元化

在教学中,制定严格的课程考核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考核目的、考核方式与成绩、试题类型和结构及考试内容分值配比等,体现注重学习过程中平时成绩的考评,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采用结构成绩方案。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程度(15%)、作业完成质量(15%)、实践活动完成质量(10%),采用阶段评测、过程评测与目标评测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学生实践教学体会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中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2.期末成绩

该考试成绩占学生该学科结构总成绩的60%,期末试题全部有企业出题,企业改题。凸显企业对学生实行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考核,通过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四、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中,虽然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师比例较高,但大多数教师从“校门”入“校门”,企业经验不足,实践操作能力不够,平时上课仍然以完成书本教学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一定的实战案例,没有真正地把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5]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把本校教师指定到相关专业的企业学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了解企业对学生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并通过企业锻炼对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思考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校企合作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进一步方向确认;另一方面,吸引企业高技术人才到校任教,弥补本校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欠缺的情况,开展企业订单班教学。

(二)搭建工作室,深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由学校教师引领,企业专家指导,学生自行负责的创新创业“逆向造型工作室”。将校企合作关系从普通的教学研究深入到学生自主创新上。首先,依托地域产业优势,了解当前企业的需求,制定相关的制度。再者,在学生允许的能力范围内,由教师及企业引导,承接企业业务,给予工作室一定的收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改为主动的学习,更好地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原始的孵化基地。学校与企业间形成了紧密、高效、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达到人才培养以学校主体、企业全面参与的格局。

五、结语

本文归纳总结了逆向产品造型课程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优化了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提高了教学质量。总之,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缓解职业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脱节的有效手段,是国家培育高质量技能大师的必经之路。校企合作下的实践教学改革可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韩春艳.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37-38.

[2]刘升福.工科背景下管理学科“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1):13-14.

[3]郭谆钦,王承文.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134-135.

[4]陆丽娜.“校企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8(6):12-13.

[5]廖维奇.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项目驱动法”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17):54-56.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