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 唐蓉 刘婷婷

[摘           要]  对台教育交流合作历来是大陆高校合作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密切的大环境下,两岸高校合作办学模式趋向成熟。但是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却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是必须要直视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江苏省5例两岸合作办学项目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教材引用、教学方式、师资队伍配置等方面进行调研,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关    键   词]  两岸合作;教育资源;引进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024-02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两岸青年要勇担重任、团结友爱、携手打拼。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1]在海峡两岸交流日益繁荣的今天,青年学子的互换交流与互动学习对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有重要意义。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推动主要有两个教育目的,一是深化两岸青年的交流和理解,二是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2]随着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深入发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合作过程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利用,探究目前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消化、利用、管理的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江苏省5所开展两岸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选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浏览江苏省台办及中国知网,了解目前江苏和台湾相关职业院校的合作情况及两岸合作办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基础及依据;问卷调查法,基于问卷星的自制问卷,以随机抽样的形式,对5所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开展调查,以了解两岸合作办学过程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人员访谈法,通过现场访谈或电话访谈方式与5所高职院校项目管理人员及教务人员进行交流,以获取第一手信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两岸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实施过程。

二、结果与分析

(一)人才培养理念引进方面

两岸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五所高校均结合实际,引进台湾优秀的教育理念及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制定符合地方院校及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广阔视野的优秀人才。对60名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关于两岸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93.33%的学生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海外特色,且注重素质教育;6.67%的学生则认为培养模式与其他普通高校教育没有显着差异。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评价较高。

(二)课程设置及教材引用方面

课程对接是合作办学的前提,目前两岸合作院校课程设置多采用联合调整的形式,通过对合作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需要互通的课程提出相应的对接方案及调整措施,确保学生互换期间的学业通畅,为两所学校两个专业的合作交流奠定重要的基础。台湾所用教材多为英文活页式教材,知识体系国际化,知识内容更新快,有效弥补了部分本土教材的不足之处,调研结果显示使用境外教材的课程门数在6~10门以上的占60%,学生对本专业教材配置的总体满意度为93.33%。

课程设置及教材引用方面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实行拿来主义。表现为将台方合作大学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大纲等完全照搬,出现内容重复、脱离大陆岗位设置、内容架空、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等问题。另外对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教材方面表现为使用境外教材较多,合作开发教材较少。在引进境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双方共同开发课程以实现本土化的课程门数在3门以下的院校占比为66.67%。表明教材引进方面主要表现为拿来使用,没有做到吸收台方教材精华去开发具有本土特色和适宜本土教学的教材,最终可能导致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水土不服,变成一般性或劣质的教育资源。

(三)教学方式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将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转化并传播的重要手段。合作院校在吸收台湾先进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制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以医学相关专业为例,传统的医学课程大多数以疾病为主线,更倾向于强化学生的技能掌握。而调整后的专业课程同时注重医学教育的核心——人文教育,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将人文感知转化为行动,促进优质医疗行为的可持续发展。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随着两岸办学合作发展的逐步深入,一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式、启发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被逐渐认识、接受和使用。然而,由于内地学生被动式的学习习惯以及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限制性,一些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仍然以传统的“填鸭式”课堂为主。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学法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授课内容以教科书知识为主,脱离岗位和实践,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四)师资队伍配置方面

师资队伍是合作办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两岸合作项目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为教育实践带来了先进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合作院校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包括优化教学技能、更新学科知识、转变教学态度等。两岸合作项目促进两岸教师互派互送,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有力地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在两岸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主要采用本校教师与台湾教师共同教学的方式。在构成上,台湾教师人数比例占授课教师总人数30%以下的院校数占比为40%,30%~50%之间的院校数占比为26.67%。教师构成中仍以本校教师为主,境外优秀教师数量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缺口。由于近几年海峡两岸局势影响,导致两岸学生互派交流出现障碍,部分院校合作项目转变为“3+0”模式,境外合作院校一个学期派一两个老师过来,进行集中授课,大部分的课程都是本校老师完成,脱离了合作的实质,无法真正引进境外优质师资资源。

三、结论

研究者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方式,对江苏省内5所开展两岸合作办学的高职院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两岸合作办学项目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方面有值得肯定借鉴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合作办学的目的是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忌空有合作之名却无合作之实。两岸间的合作办学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发挥各自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灵活开展具有本土特色和适宜本土发展的课程体系,培养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3]只有将那些“请进来”的优质课程资源内化为我国高校自身的专业特长和软实力,才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应有之义。[4]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R],2019.

[2]陈昭志,魏妹金.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提质增效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9(2):21-17.

[3]黄建如,黄敏.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新途径:马来西亚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借鉴意义[A].台湾研究集刊[J],2010(3):86-94.

[4]刘江会,吴静芳.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理念转变与路径探索[J].教育参考,2015(2):24-50.

编辑 张 慧

Analysi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Cross-Strait Cooperation in Running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Province

CHEN Jin, TANG Rong, LIU Ting-ting

Abstract:Education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with Taiwa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universities in the mainland.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close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has matur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look directly at the research issue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curriculum settings, textbook citation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er team allocation in five cross-strait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jects in Jiangsu Province.

Keywords:cross-strait cooperation; education resources; introduction status 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