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楠

[摘           要]  现代社会对高职生提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多,这些要求只有内化为高职生的自我需求,才能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在了解高职生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改进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    键   词]  现实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072-02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和企业对高职生提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要求必须内化为高职生的自我需求。因此,基于高职生的现实需求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不仅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也是在新的情况下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1]

一、基于新时代高职生现实需求的思政课教学评价面临的新挑战

首先,从社会需求来看,高职生不仅应该履行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遵纪守法,还应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适应社会的合理知识结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高职生只有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实践创新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如具有追求科学的精神、健康的心理状况、积极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的品格、团队合作意识、独立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才能顺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和未来。

其次,从企业需求来看,企业非常重视高职生的品德,例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坚持不懈、传承创新、家庭和谐以及奉献精神”等。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成为企业较为关注的话题,希望员工人际关系和谐,团队合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这些都对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再次,从高职生自身需求看,满足高职生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业能力提升的需求、社会心理的需求、精神满足的需求成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锻造优秀的道德法律人格,还要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注重引导学生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人格,才能更好地融入家庭、职场和社会。这些都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基于高职生现实需求建立科学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评价理论不清、评价内容定位滞后、评价方法不合理、忽视评价过程等。但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化人才的重要职责,而建立科学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对思政课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反馈,并全面验证教学的效果,起到教学反思的作用。首先,教学评价要体现因材施教。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年级、专业、地区、民族等具体情况给学生建立档案,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心理状况和性格等,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2]只有建立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才能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其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多方面考虑。高职院校要注重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借助多样的教育载体,包括家庭、社会和企业,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习和实践,通过学生展现出来的德智体美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和测评,不仅可以根据测评结果不断调整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培养目标。

三、基于高职生现实需求建立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方法和策略

(一)创新多样性的思政课教学考核方式

思政课教学要与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设置相融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体现专业和职业发展的特点,增加课外实践活动的考评比例,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作用,对学生的考核不仅包括知识考核,还应加强日常行为考核、素质能力考核、职业道德考核、审美能力考核、法律素养考核、人际交往能力考核等,注重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并且及时将考核结果向学生反馈,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指正,思政工作从来都是一项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必须持续关注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的思想动向和行为表现,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才能有助于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因为人力的原因,无法有效处理复杂的数据,使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和合理,而信息化时代不仅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学评价体系来说带来了更多的方式方法。现代社会的年轻大学生对网络非常熟悉,有很多平台展现自己,例如微信、QQ、微博、抖音等,在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可以利用这些载体,更好地提升学生思政知识的学习和感知能力,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逐步建构自身的思政知识体系,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因此,信息化手段的充分利用促进了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实现教学相长,信息化对各项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评价变得更加合理、全面和多元化。

(三)注重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阶段性和规范性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有三门必修课程。从这三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来说,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一年级开设,其他两门课程概论和形势与政策分别安排在二、三年级开设,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实际需求出发。思政课内容的设置非常注重阶段性,教学评价相应也注重阶段性。对刚刚入校的高职生来说,思维比较活跃,对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并不了解、不适应,这会造成对思政课教学评价较低。思政课必须充分了解新生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求,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方法,课程评价倾向于同行互评和督导评价为主。当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和学习,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开始接触社会和企业,并且有了实习实践经验的时候,他们有了进一步的需求,愿意了解社会,了解专业和行业,了解企业文化,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增加学生评价的比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座谈和网评结果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加强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规范性,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四)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从对思政知识的理解掌握到自觉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思政课教学评价一体化的最终方向,这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以高职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爱国主义教学章节为例,评价的重点不是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不是对关于历史上爱国主义典型人物人格分析完成程度,而是具体个人爱国行为的表现,平时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在毕业时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是否能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参与体会,而是个体自我性从发生到发展的过程。因此,思政课教学评价不是知识点的检测,也不是技能检测,而是评价在不同情况下和人生不同阶段中个体自我反思体系的形成过程和价值观自觉性的形成,这种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并不具备即时性和标准性,无法用条条框框来打分,需要经过一定的时期才能得出结果。[3]

参考文献:

[1]李炽平.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特点与路径[J].韶关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9(40):20.

[2]李璐.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理念的认知与思考[J].教育管理,2019(9):124-125.

[3]周增为.从课程与教学维度思考思政课一体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0(1):9.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