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摘           要]  现阶段,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教育事业走上了最新改革的道路,全新教育理念的提出,使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特别是在全民健身思想理念得以渗透之后,校园内部更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方面发展。所以以高校体育教学为例,重点了解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所具有的优势,以此保证学生在最佳的环境下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

[关    键   词]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106-02

高校内部教育工作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所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保证在未来的发展阶段,能够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所以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是需要与时代发展的步伐接轨,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转化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的发展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本文以体育教学模式开展的具体情况为例,重点了解其中的教育工作实施种类,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便于保证高校内部体育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一、高校体育教育主要教学模式类型

高校内部体育教育工作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具有不同的类型,这也是教学模式在使用阶段所能发挥的最佳效果。

(一)并列的类型

目前在高校中比较常见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并列的模式,主要在一、二年级同时开设的,与体育课堂有关的基础类课程,以及专项类课程内容。通过这种教学工作的开展方法,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具有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就培养良好的体育能力和核心素养,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这也符合校园内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宗旨。

(二)三段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是第二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在一年级设置公共基础类课程,二年级设置选修课程。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体育常识学习效果,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然后在二年级阶段根据学生自主的学习需求,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选修课程,提高自身的体育知识掌握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体育锻炼习惯,这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

(三)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高校内部体育教学方法,指的就是教学纳入日常的出操和其他的体育活动中,使整个体育课堂的学分获取,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工作内部,更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模式,这也能使学生树立起日常参与体育活动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普遍缺乏教学的主体性

在高校内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结合以上分析的内容能够看出,很多高校中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已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化特点,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角度所提出的知识学习需求。所以在表面上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能够满足高校内部体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以及教学的宗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整个教学模式普遍缺乏教学的主体性特点,因为在高校内部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还是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立足于最新教育的视角,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整个教学工作都需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开展,使教育的工作能够全方面、多角度地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保证体育活动的综合实践内容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拥有良好的积极性,因此还需要从学生需求和爱好的角度着手,真正满足学生这一主体所提出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学工作完全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需求,随意安排教学的内容和项目,导致整个课堂缺乏主体性造成的体育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完成较差

对高校内部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开展情况能够了解到,虽然已经拥有了一系列相对来说比较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模式,也能够为体育课堂上师生知识学习方法的选择提供一系列便利的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和安排的过程中,由于很多高校现实情况存在不允许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强,仅仅是按照课时的安排,以及教材的内容对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安排。这也导致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其整体的实践效果无法被有效地执行,影响了教育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导致课程的安排无章程。教师只能生搬硬套课堂教学的最新模式,课程的时长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这种教学态度和教学实践效果相对都比较差的情况下,也会造成未来发展过程中,高校内部体育课程无法获得出色的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知识学习的质量,阻碍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和进步。

三、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对策

(一)思想与观念的转变

根据调查能够了解到,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都无法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也不愿意继续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能够继续保持下去的仅仅只占大学毕业生的5%左右。所以体育活动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经常是以过客的角色出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校园内部体育教学工作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缺失,无法与中学时期进行衔接,也没有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建立起继续学习的目标。所以,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作为教学工作培养的首要目标,使学生真正的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除了关注自身身体素质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效果,通过体育锻炼始终坚持把身体健康与体育参与意识等思想传递给学生,只有在这样不断强化和训练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参与体育的思想理念,最终实现学生良好的人生价值。

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选修课、俱乐部、选项课这三种模式的结合方法,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需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开展课堂教学的工作,从而彻底地把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训练项目,并参与其中。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中,想要发挥出高校体育教育的优势,就需要秉承尊重学生兴趣、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指导下,实现因材施教的灵活教学方法,精心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这样才能把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与提高身体素质的思想意识完美地进行结合。

(二)注重“以人为本”与体质健康

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得以提高,所以人们的生活节奏,以及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在逐渐增加,为了能够真正地满足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需求,国家还需要培养出更多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较高、拥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摇篮,还需要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在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关注到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心理素质的锻炼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优势,使整个课堂极具明显的教育效果,保证体育课堂能够真正地为高校培养出具有现代化特点的专业性人才,也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符合现代化生活所具有的发展趋势。

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走上改革的道路,也需要满足社会化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这一思想理念,一切的教学模式开展都是需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健身、娱乐、竞技、休闲等各种各样特色的全方位为一体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深入课堂内部,提高自身体育竞技能力的同时,掌握更多的体育技术。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学生形成强健体魄的基础上,充分地保证体育课堂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挥出体育课堂所具有的价值和内涵。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高校内部,体育课堂教育工作具体开展和实施的情况能够了解到,长久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内部所关注的仅仅是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在当前最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之后,高校教育事业也走上了最新的改革道路,开始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开展路径。因此,本文也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现状为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便于保证学生能够在最佳的环境下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容,强健自身体魄的同时,为后期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郑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0):155-156.

[2]余贞凯,王绍芬.云南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33(3):131-134.

[3]夏宏武,蔡荣林.基于人性化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7):71-73.

[4]张清华,唐道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8(2):10-12.

[5]周晓祥,吴银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352.

[6]王士赵.安徽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8):107-109.

[7]杨万森.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6(12):251-252.

[8]凌占一.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地区普通高校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4):168-169.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