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志萍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是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方式,对高校历史教学来说非常重要。鉴于高校历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可结合教材渗透家国思想,据此,以红色文化史料为主体内容,以“时空观念”素养为基本能力,浅谈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培养路径。

[关    键   词]  高校历史教学;民族主义;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5-0088-02

所谓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家”和“国”,从某种程度来说,“家”和“国”是一回事,但“国”要高于“家”,所以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只要学生能怀揣一颗爱国心,那也必然可以爱家、爱人、爱自己。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红色文化史料优化高校历史教学内容,利用“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受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一、红色文化史料与“时空观念”素养

(一)红色文化史料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主体素材

众所周知,红色文化史料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引入高校历史教学中将大幅度提升教学内容质量,通过渗透红色文化史料,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还能让他们在真正的历史场景中体悟红色文化史料,从而提升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红色文化史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落实到高校历史教学中,就是让学生通过红色文化史料体悟和学习优良的民族精神,诸如勤劳朴实、诚信友善、仁爱忠孝等,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从而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并展望未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我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2.红色文化史料能够填补高校历史教材内容的不足,让学生见识到更多更加真实的历史场景,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正确解读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发展脉络,在这些具有历史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史料中感受历史瞬间,体悟红色文化史料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所以在高校历史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史料对优化、完善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时空观念”素养是学生感悟家国情怀的主要能力

所谓“时空观念”素养其实非常好理解,因为特定的历史事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时空观念”素养就是指学生能够把历史事件的诸多要素进行高度还原,能够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解读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剖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

正因为“时空观念”素养能够让学生站在特定的历史大背景下正确地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所以在学生心中,那些历史瞬间会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比如在抗战时期发生的一些在今天无法想象的英勇壮举,学生仍会认为它们是客观存在的,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和善良,更展现着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身姿。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就必须引导学生以“时空观念”素养为基本能力,站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体悟抗日战争时期的宏伟历史,并从那些历史瞬间中感受浓重深沉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高校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立足红色文化史料丰富教学内容

1.收集红色文化史料中的教育素材

红色文化史料中的教育素材多种多样,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出发,可以整合多种多样的教育素材,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我国近代史史料,引入红色旅游教学资源,从古老的窑洞到锈迹斑斑的步枪,从烈士纪念碑到烈士雕塑,这些都可以作为教育素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奋勇无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史实,引入多种红色旅游教学资源。

比如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多次围剿,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路上都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曲折感人的故事呢?教师可以结合红色旅游资源,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沿着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路线,详细了解井冈山、瑞金、遵义、雪山草地、延安、西柏坡等地发生的历史事件,结合这些历史史实深入体会中国共产党在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和平道路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丰功伟绩,深刻体悟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感受中华儿女面临外辱时宁死不屈、奋勇抗争的民族精神。

2.发现红色文化史料与教材结合点

比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历史教材中采取了文字+图片的展示方式,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将抗战的整个过程简单梳理了一遍,总的来说,可以让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贡献进行充分细致的了解,但教材毕竟篇幅有限,发现红色文化史料与教材结合点,并由此拓展丰富的红色文化史料,是教师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的不二选择。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旗帜,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地抵御外侮;广泛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的历史史实,那学生就会问:游击战是什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红色旅游资源,从抗战时期着名的游击战遗址入手,给学生介绍什么是游击战,都有哪些着名的游击战斗,以说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游击战入手,教师还可以拓展地道战、麻雀战等精妙战法,通过解读这些战法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鼓励参与红色旅游资源观光游览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让学生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仅靠罗列文字和图片资料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旅游资源观光游览,可以布置课余作业,让学生去当地的红色博物馆进行参观,倾听抗战中的“老物件”向自己诉说那可歌可泣的往事,还可以利用VR技术还原抗战历史,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感受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理想勇于牺牲的精神,基于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的思想感悟会更深刻。

(二)立足“时空观念”素养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1.电视剧导入历史情境

电视剧尤其是历史正剧反映的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真人真事,通过艺术化方式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解读,所以电视剧可以作为导入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人物导入和事件导入两种方式,也可以两种方式并行共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以中国共产党起家、兴兵,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等故事情节生动还原历史场景,学生观看电视剧时精力要比听老师讲知识集中得多,导入效果自然也更好。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情境

影片中的情节与当时的历史现实联系密切,影片中演员对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演绎也生动到位,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实,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蒋介石政权的败亡体现了何种历史大势?”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史料,学生就能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分析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的深层原因,进而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针、政策进行深度理解。

3.优化引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

学生只有学会根据客观史料进行合理的辩证思考,才能站在特定的历史角度正确而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学生对历史学习存在多种错误认知,比如剖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太过片面,“好就都好,坏就全坏”的评价方式必然无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据此,教师需大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比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可组织历史辩论大赛,辩论主题为“辩论国共两党在执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异同点和优劣性”,在学生的印象中,在抗日救亡阶段,国民党部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在正面战场进行英勇顽强的抵抗,但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成为领导人民翻身做主的唯一希望,而国民党因为内部的腐朽统治而成为贻害百姓的残暴统治者,其中反映了哪些历史必然呢?这些疑问在学生心中萌芽,继而大家组成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比如针对“国共两党在践行三民主义时的政策方针”进行辩论,双方站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就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进行辩论,就能“借古看今”,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先进性。

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培养是高校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高校历史教师应深知自己的教育使命,并以红色文化史料和“时空观念”素养为核心积极优化教学引导方式,让红色文化史料成为学生客观认知历史现实,以“时空观念”素养作为体悟红色文化史料内涵的重要工具,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历史作为重要学科,仍需各位高校历史教师继续深入探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赵亚夫.近代学校历史教育中的民族主义[J].历史教学问题,2019(5):113-119.

[2]陈雨菲.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对于大学生民族意识培养的价值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43):246.

[3]张万余,杜玉明.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81-84.

[4]张素欣.大学生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分析[J].教育,2015(32):289-290.

[5]张春波,石璐璐,牛翠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培育学生民族精神路径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33):234-235.

[6]张万余,杜玉明.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126-127.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