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文

[摘           要]  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手卫生”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为例,阐述了通过合理分组,优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设计,并正确实施教学过程,完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基础护理教学;手卫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6-0118-02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把学生按照规律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中将教师授课、学生小组讨论和分组实践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式[1]。基础护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而技师院校的学生多数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理解能力欠缺等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积极性,满足于一知半解。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手卫生”项目在基础护理教学中难易程度适中,是基础护理中最基本的操作,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都必须先做好手卫生,因此本文以“手卫生”项目为例,对小组合作教学总结探讨如下。

一、合理分组

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课堂表现、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作业完成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将学生分为:学习组织能力强、学习组织能力较强、学习组织能力一般三个级别,再以班级的自然小组为基础,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2]适当调整分组,把全班学生分为6组,每组7~8人,每组实力水平相当,让分组尽量均质化。选择学习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的组织。后期小组组长可以轮换,通过竞争轮岗,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相互合作。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设计

“手卫生”项目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基于CBL教学法来设计的,CBL教学法核心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及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3]。结合教学内容甄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临床病例,根据病例抛出问题,以学生讨论和实践为主,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检验学习效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引导、启发、评价、总结。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教学目标

“手卫生”项目的教学目标为:(1)掌握手卫生的指征及目的;

(2)能根据临床情境正确进行手卫生的规范操作;(3)手卫生操作注意事项。

(二)病例情境导入

患者,赵某,骶尾部5 cm×6 cm压疮,局部溃疡深及皮下组织,创面潮湿,渗液较多。你为病人更换创面敷料前后都需进行手卫生。问题一:什么情况下需进行手卫生,即手卫生的指征及目的?问题二:如何进行手卫生的规范操作?问题三:手卫生操作注意事项?

(三)针对问题一及问题三进行的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讲解手卫生相关知识后,学生即开始围绕问题一进行小组讨论。问题三的小组讨论在具体实践操作后进行,可以更直观地挖掘实践操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讨论、总结。小组讨论时做到人人必须发言,发言内容紧扣问题,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讨论结束后由组长汇总讨论意见,每组推荐一名成员作为发言人,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再总结概括讨论情况,最终得出手卫生的指征及目的,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知识。

(四)针对问题二进行的小组合作实践

学生观看手卫生操作的多媒体视频,再由教师分步骤具体讲解示范操作过程,对操作重点及易错步骤着重进行讲解。学生再按既定分组进行手卫生的操作练习,由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纠错。练习后先在小组内进行比拼,全组其他成员按评分标准为每位操作者进行评分挑错。组内比拼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本组上讲台参加手卫生操作的组间比拼,各小组学生讨论纠错。教师最后总结操作情况,纠正错误操作点。

(五)评价方法

基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评价策略应该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过程性[4]。(1)对于小组合作讨论的评价,在每个小组发言结束后,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分组讨论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并打分,设定分值为:3分、2分、1分,计入平时成绩,评分要注意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小组合作实践的评价,则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由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组成,使评价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组内比拼时,先由学生自评,对自己操作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评分;再由组内学生互评,即全组其他成员按评分标准为每位操作者进行挑错评分;组间比拼时,先通过组间互评,教师再根据操作评分标准为参与成果展示的学生打分,综合两者分数,评分标准90分以上对应分值为3分,评分标准80~89分对应分值为2分,评分标准80分以下对应分值为1分,以额外加分计入展示者个人平时成绩,最高分小组其他成员也可以得到1分的加分。期末对最高分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效果

(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控制教学过程,起引导、促进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让学生自己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并在讨论中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将知识融合。吸收别人的优点,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与认知,消化知识,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成就感。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氛围活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5]。在实践操作中,过去传统教学方法是学生操作后直接由教师考核,一些学生首次直接面对老师操作可能会有畏难、怕丢人情绪,不敢动手操作。小组教学让学生先在小组内面对同学进行操作考核,排除畏难、怕丢人心理,增强了自信心,从而让很大一部分平时看起来“默默无闻”的学生都“排除万难”敢于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践操作。同时在评价阶段,让学生作为考核者共同参与评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及再开发,有利于学生形成“我自己做好了才能去评价别人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管理[6]。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强调的是团队意识。为了能让小组脱颖而出,取得好成绩,不给小组拖后腿,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协作。在整个小组的带动下,组内成员多了一份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会在一定程度内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从而加强交流、沟通、合作,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7]。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且提倡合作和适度竞争相结合,小组内组长的竞争上岗制和小组间的适度竞争都可与社会现实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竞争的重要性[8]。

五、小组合作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及应对策略

小组合作教学因为重新分组改变了原来的座位顺序,而且有时讨论激烈或个别学生可能会讨论与课堂教学不相关的内容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有时讨论的问题难度过大会出现冷场;有时讨论内容过多,导致时间难以把控;个别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中,得过且过,享受小组劳动成果,处于课堂边缘状态;而个别学生却过于强调自己的作用,否认小组其他成员的努力。鉴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以上不足之处,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宏观把控整个教学过程。选取的讨论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太容易失去讨论意义;也不能太难而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内容不可过多、过杂,对于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梳理、引导。小组讨论前合理分工,每位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增加个人优异表现评分,计入个人平时成绩,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感、成就感。每次课后教师让学生反思、总结,想想自己和组员都为小组做了什么,想想没有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自己是否能完成任务,以免学生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六、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合理分组,优化教学设计,正确实施教学过程,完善评价体系,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利大于弊。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当好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9],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任贵香.分组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141.

[2]赵芬艳.浅谈分组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3.

[3]Jackson J.Case-based learning and reticence in a bilingual context:perceptions of business students in Hong Kong[J].System, 2003(31):457-469.

[4]陆汀.应用小组合作教学与评价模式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J].校园英语,2015(10):139-140.

[5]周晓菁.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品管圈教学模式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4(46):72-73.

[6]王海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中国计量学院,2015:1

[7]许洪伟,姜志梅,孔祥颖,等.小组教学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6):599-600.

[8]神惠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教师角色与学习评价[J].中国大学教学,2016(2):94-96.

[9]任贵香.分组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141.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