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析建筑装饰专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发现其对应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人才缺口过大,在不断与新的科学技术进行结合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加强建筑装饰专业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建筑装饰专业人才有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培训。与此同时,在中国重视创新发展的这一时期,中国越来越重视工匠精神在各个行业的体现。而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是典型的技能型人才,建筑装饰专业类学生毕业后常常在建筑装饰施工企业或设计部门一线进行工作。因此,重视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的运用探讨,对促进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及创新进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建筑装饰专业;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092-02

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在各国的人才与企业上都有一定的体现与传承。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所有工匠都具有的品质,而是部分工匠对自己的产品足够的细心、用心,在进行产品的制作时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从而打造出最优秀的作品,在日复一日、重复枯燥的动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风格并加以体现。

一、深度分析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工匠本人对自身具有一定的要求与较高的职业素养,始终坚持自己的行业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不忘初心。精益求精规范每一个细节,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制作;同时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日常的性格并不外向,常常严谨、内敛,与外界没有过多的交流,凭借自身的执着为所在的行业奉献大部分的精力与才智。除此之外,工匠并不仅仅是守旧传承传统手艺的“守旧人”,他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技术的创新与结合,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且具有影响的项目;“工匠精神”的力量在于对岗位的热爱,心中对职位的热爱与坚持不断激励工匠们,使工匠精神不断传承、弘扬。

(二)认识并理解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敬业、追求完美。但深度剖析工匠精神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在进行工作时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与基本的伦理关系认识,工匠性格沉稳、内敛并不代表自大、傲慢,工匠在工作中尊重制度并且尊重客户;在职业生活中守时、节俭、敬业、重视合作,这就充分说明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是成年人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标准;其次,工匠精神对工匠的要求,便是工匠对自身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正确认识,工匠自己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匠在职业生活中的判断。对于工匠来说,在工作中可以找到快乐,在平凡中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要求工匠要在学习阶段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在职业生活中要有充分的责任感,从而使工匠在进行枯燥的职业生活中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准则,而不是迷失在枯燥、重复的工作流程中。最后且重要的是,工匠精神对于工匠自身的人生信仰与工作方式有一定要求。工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改善与同样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进行技术的分析、感情的交流,从而不断在平凡的职业生活中提升自我价值与工艺技术,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二、工匠精神在建筑装饰专业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

通过对建筑装饰专业的探究,发现我国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对于高速发展的建筑行业来说,建筑装饰专业人才供应出现较大缺口。同时部分建筑装饰人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从而出现了设计水平不一致、较多装修质量问题,以及设计方向局限,这使建筑装饰专业人才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抑制了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同时,我国院校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大致相同,都是建立在传统知识教学上,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帮助和体会,没有帮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分析好职业目标,这使学生在进行建筑装饰专业学习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督促,降低了学生进行建筑装饰专业学习的兴趣,无法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从而使学生在基础学习时没有感受到工匠精神对于建筑装饰行业的重要性。同时,我国院校对课程的安排过于理想化,通常是先进行建筑装饰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再进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实践活动安排课时较少,学生无法根据实践活动进行理论知识的结合,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优效果,而工匠精神大多数体现在实践过程中,这也不利于建筑装饰专业学生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联系较少

对于建筑装饰专业的学习来说,建筑装饰专业属于实用性的美术类专业,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运用能力。但通过网络对于我国当前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分析,建筑装饰专业教师在进行实践任务的发布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发布的任务与实际联系较少,因此学生在进行实践项目的设计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项目设计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能力只限于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没有对建筑装饰相关项目的了解、认识,例如会出现无法进行施工材料的识别、建筑方位及距离的确定等现象,使建筑装饰设计效果不尽如人意。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无法满足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设计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需要,使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核心层面、建筑装饰设计基本能力及个人基本设计风格有所缺失。

三、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探讨

(一)重视日常教学是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基础

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属于技能型人才,因此,建筑装饰专业日常教学通常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装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另一方面是就业前期的就业指导实践教学。学校在进行建筑装饰专业的理论教育时,要对企业及社会对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要求有所了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活有足够的细心与耐心,使学生在职场生活中认真、负责。同时,在进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个人性格有足够的了解,帮助学生制定适合、恰当的就业方向及职场工作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建筑装饰设计才能,不断进行弊端的优化与改进,为学生普及建筑装饰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进行工程设计时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可以在日后的职业生活中更快地融入,在职业生活中进行自我的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建筑装饰专业知识可以用在职业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优化中逐渐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不断培养自身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工匠精神。

(二)重视实践与学习的结合是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提升

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其细节并没有完全进行优化与改良。因此,学校要与企业进行交流与学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多次的实践机会中逐渐发现自己的问题,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学习到相关的建筑装饰专业知识。学校可以通过引进企业的优秀人才担当建筑装饰专业的兼职教师,通过企业优秀的兼职教师,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真实的建筑装饰行业职场,了解岗位的工作特点及工作要求;同时,企业兼职教师可以与校内理论知识教学教师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与探讨,可以将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真实的建筑装饰行业进行结合,使制定的方案更加适合学生日后的职场生活,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技能掌握能力。

同时,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时,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了解建筑装饰企业的企业文化及企业理念,同时可以了解工程设计时的工程安全问题、工程造价问题等多个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具有融合职场生活的技能,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社会人才取向,逐渐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建筑装饰专业工匠。

(三)增强建筑装饰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在进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培养时,要对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建筑装饰专业学生进行引进,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加强对企业环境的认识及项目的熟悉能力,在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学校及企业的共同实验模拟支持操作下,进行新兴材料或技能的研究,定期承担国家下发的研究项目,通过检测实训课程及相关的技能培训,增强建筑装饰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从而使建筑装饰专业学生有追求的目标,这就完成了工匠精神建立过程中的核心层面——职业信仰。在进行定期的项目研究及服务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训项目,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实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教师日后理论知识的教学有所帮助。而对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在进行定期的项目研究及服务时,由于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工程设计能力,因此在进行实训过程中主要进行真实职业生活的体验及实践技巧的学习,逐渐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及建筑装饰设计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就业过程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实训项目的参与时,可以适当下发一些难度较低的工作给学生,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增强对建筑装饰专业学习的热爱,逐渐培养学生建筑装饰行业的工匠精神。

四、结语

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的运用探讨首先在于对建筑装饰专业学生日常的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生活工作能力,这是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基础;其次学校及教师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安排教学,使学生在多次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提升自身的价值及工艺技术,这是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提升过程;最后要适当地增强建筑装饰专业的影响力,在进行实训项目的参与时,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是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的过程,从而实现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的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颜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职业能力与相应学习领域分析[J].职业技术,2017(10).

[2]王唯佳.高校建筑装饰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4).

[3]李海霞,何立志.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四川水泥,2019(2).

[4]乔芳.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8).

编辑 马燕萍

①本文系课题“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OBE教学模式研究与探讨”(课题编号:2019YB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薛玲雅(1976—),女,汉族,浙江台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民宿传承与再造、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设计。